如何看待电视剧《切尔诺贝利》中发生爆炸后相关人员的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究竟影响了世界上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看待电视剧《切尔诺贝利》中发生爆炸后相关人员的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事故现场关于事故的起因,官方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解释。

第一个于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责任推卸给核电站操作员。

第二个则发布于1991年,该解释认为事故是由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炉(RBMK)的设计缺陷导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设计。双方的调查团都被多方面游说,包括反应堆设计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职员及政府在内。

另一个促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职员并没有收到关于反应堆问题报告。根据Anatoli Dyatlov—一名职员所述,设计者知道反应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危险,但蓄意将其隐瞒。这种情况是因为厂房主管基本由不具备RBMK资格的员工组成造成的:厂长V.P. Bryukhanov,只具有燃煤发电厂的训练经历和工作经验,基本上是负责政战的主管,事发半夜演习时并不在场,但主导演习的副厂长是核能专业。他的总工程师Nikolai Fomin亦是来自一个常规能源厂。3号和4号反应堆的副总工程师Anatoli Dyatlov只有“一些小反应堆的经验”。

第二个“有缺陷的设计之解释”是由Valeri Legasov于1991所公布,把事故的原因归咎于RBMK反应器设计的缺陷,特别是由于控制棒的缺陷。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究竟影响了世界上多少人

这个问题我也很好奇,特意去找了一下联合国的一些调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47秒反应堆发生爆炸,把1200吨的穹顶掀开,反应堆直接暴露于空中,随着熊熊大火,辐射粒子直接喷向几百米的高空。

事故发生后,首先是驻地的消防人员和核电厂的工作人员去扑救,大概6点多钟,控制了火势。这些首批参与救援的人员中有134名得了辐射病,有28名人员在3个月内就相继死亡。距离几公里的普里皮亚季镇是核电厂工作人员和家属的居住地,当时大概有5000名居民,由于核辐射污染威胁,这里一夜间原来充满的活力之地变为无人之地。

接下来的几个月,苏联人为了防止核泄漏,动员了60万人员进行清理,给事故反应堆修建了一座170米长、66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和钢板结构的石棺,封闭200吨放射性熔质,这几十万人也被称为“清理人”,他们也受到了高剂量的核辐射,下图为核电站反应堆的石棺。

但事故仍泄漏了大量核物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是受害最严重地区,三国境内估计有840万人受到辐射影响,受到核污染影响的区域面积约为15.5万平方公里;受到强放射性元素(铯-137和锶-90)污染的农业区面积约为5.2万平方公里,而这两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分别长达30年和28年。

超过40万人被重新安置,许多人从此再也无法回到故土。事故发生地点方圆30公里的地区被划定为“隔离区”,基本已经成为荒无人烟的废弃地区,而数万人在随后的几年中面临罹患癌症、白血病甚至死亡的威胁。

如今白俄罗斯每年用于消除核事故影响的支出约占国家财政预算的3%,这大大制约了白尔罗斯的经济发展。

有趣的是发生的事故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1号、2号、3号在事故发生后仍然运行了几年,直到2000年才关闭运行,据说乌克兰离不开这些核电。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评论和关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变异的动物成什么样子了

当年的禁区现在已经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相比核辐射,人类似乎更加可怕。▲禁区里的野猪

当年爆炸发生后,核电站方圆30公里的区域被隔离起来,成为禁区,33.6万居民全部撤走,但禁区并非完全的无人区,第三号机组直到2000年12月才停止工作,期间仍有大量工作人员在禁区里活动。如今,核电站附近已经成为知名的旅游区,里面残留的核辐射已经非常微弱了,只要有通行许可,就算是核心区域都能进去,在那里停留7小时以内,所受到的核辐射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很多网红都跑去参观打卡,比如国内的侣行夫妇、雷探长等,国外的一些模特甚至在废墟里拍摄大尺度照片,导致《切尔诺贝利》的编剧都看不下去了,认为这些人的举动是对死者的极不尊重。▲禁区里的狼

所以不要听信网上的一些谣言,那里根本没有那么邪乎,像“变异巨鼠”之类的生物根本就没有,是上世纪末的伪科学杂志《奥秘》当中编造出来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距离乌克兰首都只有110公里,距离乌克兰和白罗斯边境只有16公里,并不偏远。

▲禁区里动物,依次为欧洲野牛、欧亚猞猁、驼鹿、棕熊

事故刚发生时,很多受到大量核辐射的动物当场死亡,即使侥幸存活下来的,它们的后代也大多是畸形,生下来几小时便死亡。但当地的野生动物没过几年便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开始繁衍生息,逐渐欣欣向荣,即使是核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动物们也表现出极强的适应力,比如禁区内的青蛙体色更深,禁区内的老鼠体内可以产生更多的蛋白质和酶以帮助修复DNA,禁区里被拍摄到的野生动物还有棕熊、狼、欧亚猞猁、普氏野马、欧洲野牛、野猪、驼鹿、獾、狐狸、河狸、水獭、水貂、乌雕、猫头鹰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禁区里的普氏野马

欧洲野牛和普氏野马这样的珍稀动物都能在禁区里安然生活,普氏野马是乌克兰动物学家在1998年放生的,没想到它们却能在禁区里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来,完全不受到影响。河流里鱼类众多,甚至还有附近的渔民偷偷跑进去捕鱼。事故刚发生的几年里,当地的动物数量明显下降,但随着大批人类迁走,野生动物没了人类的干扰,开始回到禁区里繁衍生息,只要适应了核辐射环境,这里对野生动物来说简直是天堂,不用担心偷猎者,也没有人敢来打扰,除了一些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之外,这里的动物几乎见不到其他人,除了残留的少数核污染之外,人类造成的污染也变少了。

看到了切尔诺贝利的现状,不禁引人深思,或许对野生动物来说,人类是比核辐射更加可怕。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在还有活物吗

有,非但有,而且还很多。

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听到切尔诺贝利的名字,第一印象仍然免不了是荒草丛生杳无人烟的冷僻景象,画风基本和寂静岭差不多。其实极其讽刺的是,切尔诺贝利隔离带如今成了欧洲最大的野生动物栖居地之一。在我们的想象中,暴露在核辐射下的动物,肯定应该是畸形怪状的,但动物的命比我们想的硬多了。

乌克兰国家学院的动物学家去年四月的调查发现,切尔诺贝利及其与之相邻的白俄罗斯边境一带,野猪、獾、马、麋鹿、鹿等等大型哺乳动物数量惊人,狼与狐狸尤甚,行踪遍布四方。研究发现,即便是在2600平方公里中的核心地带,研究追踪的十四种哺乳动物的数量也丝毫不逊于它处。尤其是河狸的大量繁殖,它们啃树筑堤,使得隔离带中的大量林地蜕变成湿地,将生态环境回复成了几个世纪之前的模样。

去年美国国家地理的一篇文章甚至指出,现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带里狼的种群密度,比黄石公园还要高。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甚至主动往隔离带中安置濒危物种,帮助他们繁衍。比如欧洲野牛和普氏野马(也叫蒙古野马)。普氏野马原本1969年就已经判定为“野外灭绝”了,而如今,自1998年普氏野马被引入切尔诺贝利隔离带以来,繁衍生息相当旺盛,到2005年,普氏野马已经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从“野外灭绝”降格为“极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核辐射对动物是没有影响的。一位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隔离区中的地鼠患白内障的比例较高,一些燕子出现了局部白化病的症状,一些鸟类羽翼上的菌群也与隔离区之外的有所不同。这是不可避免的,辐射物质通过土壤和水,在食物链中逐层攀升浓缩,不过相比其小型动物所显现的异状,大型哺乳动物如狼和野猪,似乎完全承受得了辐射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