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科举制度是封建糟粕,你怎么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糟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有人说科举制度是封建糟粕,你怎么看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着它的不足,科举制度也不例外。但是,完全否定科举制度,这是不公平的。所有科举制度的弊病都是后人的归纳总结,而归纳总结的弊端就是容易以偏概全。

把目光放到世界范围,我们就会发现,科举制度绝对是同时期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没有之一。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无论是从文化角度,社会制度方面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首先,我们从文化角度来看。

1,文化的传播

作为一种基础的社会制度,科举制度对文化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种举措都望尘莫及的。

A,启蒙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寒门弟子出头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绝大部分的家庭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只要有可能,都会让孩子接受教育,以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读书人崇高的地位也让人仰慕,所以有绝对的读书动机,并为之不顾一切。

B,传播

科举取士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为了能够金榜题名,读书是唯一达到目标的办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有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说法。科举取士让读书不再是少部分人的专属权利。

2,文化的传承

从隋朝到慈禧下令废除科举,科举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把所有的皇朝更替串联起来。即使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元朝也不例外。这种情况在其他古文明是不曾出现过的。所以对文化的传承不可或缺。

其次,我们从社会角度来看。

科举是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而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对社会的治理和稳定至关重要。或许,在科举的框架之内很难出现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可能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更重要。

或许,大部分科举制度下的官员是平庸的,但优秀的不一定是合适的。

我们对科举制度的坏印象有一部分来源于落第的文人,而偏偏这部分文人里面出现了许多文化大师。另一方面,当社会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封建专制进入民主社会。科举取士的缺陷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被淘汰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我认为,尽管科举制度已经被淘汰,那也是因为它跟不上时代,因为取代它的是更先进、更开放、更合理的现代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糟粕

传统观念中的糟粕很多,极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追求公平公正和美好的希望。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君权至上,皇帝一手遮天,不同意见就是叛逆。第二是刑不上大夫,把人封成各个等级,不可逾越。第三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第四对妇女的贬低和压迫。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容妇言妇工。从一而终等等。第五是由这些礼教演化而来的各种老例规矩。

怎么去除中医中的一些糟粕

中医的糟粕早已经去除了,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也不知道中医药大学吧?相比西医西药,中药简直好用的不得了,外国人已经把中药的经典名方都申请专利了,国内的坏人还在抹黑中医药!实在是太坏了!下图是揭露西医西药的一些书籍,希望大家多了解!

儒学中,有哪些糟粕有哪些值得继承,至今仍适用思想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呵呵,看起来,没毛病, 但其实是最假,最空洞的一句话。因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精华?什么时糟粕?

在不了解之前,不要预设立场,以能否有助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为准绳

传统儒家思想,具体来看,可分为4个部分:

  • 讲思维模式:有易经,中庸,春秋等这些最有价值,人类大脑思维几千年的变化不大,所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讲个人修行路径:主要是大学,论语,孟子,这部分可能存在部分不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但好东西还是好多。
  • 讲文化修养:如诗经,还有后人写的一大堆漂亮文章,也是我们学习接触的最多的,其实很多都是文字游戏,看着美. 用处不大。
  • 讲封建规矩:第子规,三纲五常之类,这些是为了维护封建时代所衍生的东西,大多数不适应现在时代了。

儒家思想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所传承的优秀思想。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些思想已经不适用,需要抛弃,有些依然适用,要继承。

所以,我的观点是,儒家思想都可以学习,都可以接触,至于保留什么?抛弃什么?判定的标准要以实践为依据,而不是某高人给你分出的精华和糟粕。

我们才是文化主人,不是谁指定的高人,儒家文化需要自己去适应社会环境,而不是我们强行切割一部分来适应

如何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中国的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积垒出来的一种文化,是经过人们一代代的传承而发展的。现如今虽说社会在发展进步,科技的发展在加快,但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思想中是根深谛固的,在一年一度的节日和祭祀中它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那么就有人会问,在咱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和国粹差不在哪里了,我们能不能够从中区分出好的文化传承,去除旧的封建色彩和迷信观念呢,这是完全可以的。

传统文化带有积极性的正能量的,我们就要吸取。比如我们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八月中秋是欢聚团圆的,过年的是为了辞旧迎新,新年伊始红红火火有个好的开始。

而带有封建迷信的节日如:清明.七月半.冬至这些节目是带有糟粕的。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就要区别对待,首先烧纸磕头就是迷信活动,我们为什么不把烧纸改为献花呢,一样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这三个节曰民间叫鬼节,它是真正的封建糟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想去除迷信是很难的,鞠躬磕头是中国的古礼,无论是老人去世还是家庭祭祀都必须要行此大礼。这就是文化的传承,这当中也牵涉到孝道和德行,这也是后代人对先人的一种敬意。如果没有这种传承对下一代的感染,很可能会出现孝义和道德的沦陷。

所谓的糟粕只要我们思想意识中有个认识就行了,不谈我们平头百姓,就说高级的干部将军他们还归乡祭祀悼念先人呢,我们知道这是迷信就行了。这就是中国人的国粹,是一种精神上的慰问与自我慰问,这是千百年來的规律。并不是说不能够破坏不能够铲除的,我们在文革中不是铲除过吗,可是如今春风吹又生,人们更加的信奉了。

人们物质生活有了,就有了对先人的思念,用这种所谓的糟粕抚慰那沉甸甸的心灵,这就是现代人为什么舍不去迷信的原因,我看这种方式还是让它传承下去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