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资料简介(季羡林简介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季羡林简介是什么

拜托楼上的~!有没搞错,人家要的是简介啊,有没让你列季老的一生事迹,干吗搞出那么长一串啊~

季羡林先生简介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除了学术研究,季先生还是国内外公认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还付出大量精力担任行政职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持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季先生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长达40年,为我国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东方学、敦煌学、比较文学、佛教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季羡林的主要资料

季羡林

季羡林(字希逋、齐奘,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临清人,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精通多国语言(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名声大振

1947年夏天,季羡林回到第二故乡——济南。季羡林在济南走亲访友,应酬颇多,惊动了王耀武。他派人请季羡林去他的官邸赴宴,表示欢迎他回山东工作。王耀武还派人给季家送来了面粉、白糖等礼品,他的车队惊动了二里长的佛山街,从此季家名声大振。

回乡祝寿

1997年10月10日,季羡林在北大校园散步每逢季羡林的生日这一天(8月6日),他的亲朋好友,学生晚辈,各级领导,甚至外国大使,都会向他祝寿。2001年8月,聊城和临清市的市政领导邀请季羡林回故乡,庆祝季羡林的九十岁生日,在祝寿大会后,季羡林在写《故乡行》一文时,却写下了一段文字:“八月六日——我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件事情:我的生日从旧历折合成公历是八月二日。“

学术泰斗季羡林老先生生平做出了哪些贡献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卒于2009年7月11日。山东聊城临清人。

季羡林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晓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读俄文、法文,尤其精通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吐火罗文的学者之一。

季羡林一生成功丰硕,著有《季羡林文集》,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著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大唐西域记校注》、《敦煌吐鲁番吐火罗文语研究导论》、《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研究》、《禅与东方文化》、《东西文化议论集》、《印度简史》、《世界文化史知识》等17部专业著作。

季羡林先生精通12国语言:汉语、南斯拉夫语、梵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吐火罗文语等。翻译大量作品,有11本翻译著作问世。例如:《罗摩衍那》系列,共计7卷。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涉及面广,是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

季羡林的研究领域涉及八个方面: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佛教史研究、吐火罗语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东方文化研究、散文创作、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八个领域。

季羡林一生获得荣誉无数,例如:

论文集获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被国家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12个国际、国内奖励。

温家宝总理对季羡林有高度评价,他说:“季老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你写的书,不仅是你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季羡林先生学术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历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方面。此外,季羡林先生还写有大量散文,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季羡林主要作品有译著什么

1955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 安娜·西格斯 作家出版社 德译中;小说集

1956.06 沙恭达罗 迦梨陀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梵译中;剧本

1959 五卷书 佚名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印度寓言故事集

1962 优哩婆湿 迦梨陀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梵译中;剧本

1980 罗摩衍那(一):童年篇 蚁垤 人民文学出版社 《罗摩衍那》系列,共7卷 1981 罗摩衍那(二):阿逾陀篇

1982 罗摩衍那(三):森林 篇

1982 罗摩衍那(四):猴国篇

1983 罗摩衍那(五):美妙篇

1984 罗摩衍那(六):战斗篇

1984 罗摩衍那(七):后篇

扩展资料:

季羡林的作品:

《季羡林文集》 《清塘荷韵》 《听雨》 《清华梦忆》《九十述怀》《母与子》 《三个小女孩》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重返哥根廷》 《留德十年·迈耶(Meyer)一家》 《垂钓》 《月是故乡明》《林腊梅》 《病榻杂记》 《天竺心影》 《朗润集》:《〈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大事》《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要有:《沙恭达罗》《五卷书》 《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 《朗润集》 《季羡林散文集》 《牛棚杂忆》 只有这些了.

季羡林的简介

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2009年7月11日11时10分,季羡林逝世。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