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部首是什么(中国的“国”字的部首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中国的“国”字的部首是什么

国字查字典部首是:囗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部首:囗
部外笔画:0
总笔画:3
五笔86:LHNG
五笔98:LHNG
仓颉:BM
笔顺编号:251
四角号码:600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6D7
偏旁部首名称:大口框。
大口框部首的其它字:
囡、园、圆、圃、围、困、囚、国、圄、囹、圈、回、圜、圉、囿
回、国、囚、囡、困、固
、围、固、图

国的偏旁名称是什么

国的偏旁名称是:囗。

部首:囗

笔画:8

五笔:LGYI

基本解释

1. 国家 ~内。祖~。外~。保家卫~。

2. 代表或象征国家的 ~徽。~旗。~花。

3. 在一国内最好的 ~手。~色。

4. 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 ~产。~术。~画。~药。

5. 姓。

相关词汇

组词    国外 法国 王国 国画 国歌 国际 外国 故国 国家 中国

同音字    虢 掴 慖 国 帼 帼 囯 囻 圀 喐

同部首    囡 圆 囿 四 回 因 囚 圊 园 圙    

国字的部首

国字的部首
国字的部首是口字,查字典检字部三画口字,再找五画国字,按照对应的页数,就可以找到这个字的拼音和注解。

国字的偏旁是什么

一、国的偏旁是囗,口的拼音是 ,属于生僻汉字,与国同义。

二、基本释义

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

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

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

5、姓。

三、组词有国外、王国、国画、法国、故国、国家、国际、国歌、祖国、中国、英国、国庆、外国、国君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国,邦也。从囗,从或。    

白话版《说文解字》: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三、相关组词

1、国书:国字。

魏源《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制国书,不用蒙古、汉字。”

2、外国: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去年外国新到了一种纸卷烟的机器,小巧得很。”

3、祖国:祖先和自己国籍共同所在的国家。

巴金《杨林同志》:“我应当把这些年轻战士的事迹多向祖国报导。”

4、故国:本国;祖国。

《花城》1981年第6期:“怕忘了自己是中国 人,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5、国外: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统称外国。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起先推口说,我是外国人,夹在她们中间会使她们不方便。”

“国”的部首偏旁是什么

“国”的部首偏旁是囗。

拼音:guó

笔划:8

结构:全包围结构

繁体:国

笔顺: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释义:

详细释义

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2.特指中国的。

3.姓。

造句:

1.只有把国家经济建设搞好。做到富国强民,才不会受外国欺负。

2.对国家民族的大业,我一定沥胆披肝,就是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3.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是奉公守法的模范。

4.我校的新闻专业已经升档为国家一级学科了。

5.预期北约和欧盟都将讨论吸收更多中欧和东欧国家入盟的问题。

组词:国患、立国、国本、活国、贫国、镇国、国奉、福国、国用

国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国的部首是囗。

一、国的释义

1、国家。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

3、在一国内最好的。

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

二、字源解说

原作“或”。字形像以“戈”(武器)守卫“口”(城邑)。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国”字。

三、组词

国王、出国、南国、民国、国宝等。

扩展资料:

一、国王  

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二、出国  

离开本国到别国去。

三、南国  

古称南方诸侯之国。后泛指中国南方。

四、民国  

中华民国的简称。

五、国宝  

1、国家的宝物。

2、比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国的部首是什么

“国”的部首是“囗”。

拼 音 【guó 】

1.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徽|~旗|~花。

3.在一国内最好的:~手|~色。

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5.姓。

笔画

组词:国外、国画、王国、法国、国际、故国、国家

扩展资料

1、天府之国

【解释】: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示例】: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专指四川

2、祸国殃民

【解释】: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出自】: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示例】: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