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辛酉政变,肃顺会不会篡位呢?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是怎么被处死的他与皇太后之间有什么恩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果没有辛酉政变,肃顺会不会篡位呢

辛酉政变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权利斗争,斗争的最终结果以两宫垂帘、亲王辅政胜利,八大臣失败告终,八大臣中肃顺被问斩,载垣、端华命自尽,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被贬官,政变的结果彻底打破了咸丰帝苦心构造的政治格局,清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政治模式:即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醇亲王辅政。清朝也从此进入了慈禧太后掌权的近48年。

有人不禁会问:如果辛酉政变没有胜利,或者说辛酉政变没有发生,肃顺会不会篡位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两点:

一、咸丰帝留下的政治格局有效预防了大臣专权或篡位:咸丰帝临终前对日后的政治布局是进行了深思熟虑的,他唯一活下来继承皇位的儿子实在太弱小了。首先他既要预防出现多尔衮、鳌拜那样欺凌幼主的权臣专权的情况,其次他还要预防出现吕后临朝,废立幼主的现象,所以他制定了八大臣辅政、两宫太后裁决政治格局,让其相互斗争、相互制衡,从而达到政治上的平衡,确保皇帝的最大利益化。但他确实失算了,因为斗争的结果一定不会是和平共处,而注定是你死我活。而不论哪一方胜利,皇帝的权利都会受影响。

二、咸丰帝对顾命八大臣的人选安排颇为巧妙:当年顺治帝即位后,肃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就排挤掉了济尔哈朗,独自专权。而康熙即位后,辅政的四大臣在资历最高的索尼去世后,鳌拜处理了苏克沙哈,拉拢了遏必隆,从而专权秉政。咸丰帝对此是深有考虑的,他既让他宠信的肃顺进去辅政八大臣中,但为了防止肃顺一人独大,又选择了近枝宗室亲王载垣和远枝宗室端华,同时还有额驸景寿,让八大臣内部既有合作又盘枝错节,相互斗争,互不统属,从而都效忠皇帝。这样就杜绝了肃顺的不臣之心。

以上的两点可以有效的杜绝了肃顺企图架空皇帝、独裁专权的可能,但是事情的最终发展却实是咸丰皇帝始料不及的,皇权没有落在权臣的手里,反而落到了母后手中,清朝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女主临朝,垂帘听政的情况。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是怎么被处死的他与皇太后之间有什么恩怨

1861年9月,刚刚就任顾命大臣之首的肃顺被处斩于北京菜市口,北京政变(祺祥政变)胜利的一方是慈安、慈禧、恭亲王奕䜣等人。(肃顺画像)

咸丰皇帝的帝王之术。

咸丰皇帝即位之初就碰上了天平天国运动,弄得焦头烂额,不得不重用和自己争夺帝位的恭亲王奕䜣等人。

1855年,也即是咸丰五年,咸丰皇帝将恭亲王奕䜣闲置起来,让他远离政治中心,为何?此时咸丰帝一直没有子嗣诞生,如果让恭亲王奕䜣一直在政治的核心恐怕尾大不掉,一旦自己去世奕䜣就可能取而代之。

幸好,咸丰遇到了慈禧,这个女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同治皇帝。宠爱慈禧的咸丰帝让她经常处理一些政务,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制衡外朝的官员,以及自己的那帮兄弟们对帝位的觊觎。

1861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咸丰帝逃跑到热河行宫避难,内外交困的咸丰帝处于病危状态。7月16日,咸丰皇帝任命了顾命八大臣,分别是: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

同时立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这八个顾命大臣的称呼为“赞襄政务八大臣”,也就是辅佐载淳的主要是这八个人。

咸丰病重期间,恭亲王奕䜣来热河行宫觐见,咸丰帝果断的拒绝了召见,而且将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也都搁置一边了,咸丰帝担心后宫干政!(参与辛酉政变的恭亲王和醇郡王照,其中醇郡王担任九门提督)

肃顺和慈禧等人的博弈。

顾明八大臣中以肃顺为代表,他严格遵照大清的祖制,不让后宫人员干。如此以来,后宫代表慈禧和外廷代表肃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了,双方展开了权力的博弈。

咸丰皇帝去世之时,将两枚皇帝的大印分别交付给慈安和慈禧,慈安掌握“御赏”,慈禧掌握“同道堂”,两个大印同时盖章才能有效,算是权力的制衡吧。

慈禧热衷于权力,不甘心居于后宫,咸丰帝刚刚去世,她就安排御史董元醇建议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辅政的八大臣对于“垂帘听政”这一建议直接拒绝,堵死了慈禧干预朝政的企图。为了干政这事,两宫太后和八大臣的协商会议上争夺的不可开交,肃顺在商议时性格大爆发,怼死了慈禧的提议,当时吓得同治皇帝尿了裤子,双方的矛盾激化了。

没能够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心中不满,随即展开了政变的行动。首先联系了恭亲王奕䜣、醇郡王奕譞等人,让他们联系朝中反对肃顺等人的大臣,主要有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人。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棋是两宫太后对权力的争夺,慈安和慈禧认为郑亲王端华兼任的职位太多,让他把步兵统领(俗称九门提督)这一职务让出来,让醇郡王奕譞担任。肃顺等人愚蠢就愚蠢在这里,居然将九门提督这一职务让给了醇郡王奕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慈禧太后的妹夫。这是顾命八大臣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付在对手手中,慈禧和慈安可以名正言顺的调动首都的军队和防御。

慈禧和慈安还耍了一个小花招,以同治皇帝年幼,不耐劳顿的缘故,不跟随咸丰皇帝的棺椁行动,自己紧急赶回了北京,并同等待在哪里的恭亲王奕䜣、醇郡王奕譞等人密谋发动政变。慈禧比肃顺等人早到北京4天,足以联络好人员和部队,做好政变的准备了。

9月30日,等肃顺等人抬着咸丰皇帝的棺椁到达北京附近之时,就已经将他们的罪过定好了,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罪过全是他们的罪过。抓捕八大臣正是醇郡王奕譞调动的军队。

10月6日,肃顺被处斩于北京菜市口,载垣、端华关押在宗人府,并诏令他们自尽,一场政变落下了大幕。

肃顺等人为什么这么多反对者?

肃顺是咸丰皇帝的一把利刃,为咸丰帝的执政立下了汗马功劳。肃顺主持掀起的戊午科场案是清朝三大科考弊案之一,其中一位考生的考卷中有错别字300多个,居然中了举人!主考官一品大员柏葰被处斩,惩处官员91人。

肃顺担任户部尚书时,全力惩处贪污腐败行为。由于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发行了很多钞票,很多官员上下其手贪污的不亦乐乎。肃顺从户部的账目入手,一查到底,共查出涉案的官员、商人几百人,查抄了满汉大臣和商家几十个,有利的压制了清朝的腐败。

肃顺在位时还重用了很多汉人,如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等人,让他们训练军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很多汉人走上了权力的高位,这也触动了一批满族官员的利益。(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汉人都得到肃顺的支持)

此外,肃顺在咸丰皇帝病危的时候也犯了大忌,顾命大臣的范围过于狭小,排挤了不少重要的朝臣,譬如,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也使得反对者迅速增加。

不知不觉中肃顺等人树立了众多的反对者,被慈禧太后利用了这一弱点,迅速组成了镇压的政治、军事集团。

肃顺死后也没有几个为他喊冤的,不过他是真正为了清朝的江山社稷考虑的人。

咸丰朝重臣肃顺为什么“轻满员”而喜欢重用汉族人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肃顺是何许人也。

肃顺:满洲镶蓝旗人,生于嘉庆二十一年,兄弟中排行老六,人称“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