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会编(“九纹龙”史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还做了皇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九纹龙”史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还做了皇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梁山好汉九纹龙史进,师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史进上梁山后,入选三十六天罡,一百零八将排名23,是梁山八骠骑之一。

史进跟随宋江先后征辽国,征田虎王庆,征方腊,在流行本的《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攻打昱岭关时,史进被庞万春一箭射中,石秀等五个人来救他,也被一并射死。然后史进就死了。

宋江卢俊义征讨方腊成功以后,史进也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然而,还有其他版本的《水浒传》说史进其实没有死,而是假装死了,然后逃跑了。

史进这个人,是历史上宋江36人起义里,确实存在的一个,而且他的原型不叫史进,而是叫史斌,史斌跟着宋江投降北宋朝廷以后,竟然二次反叛起义,还曾经称帝当过皇帝。

然而,史斌再次造反时,已经不是北宋而是南宋,当时北宋天下已经经历了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也被金国掳走了,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称帝,这时候史斌趁北方大乱再次背叛朝廷起义。

按照史书的记载,史斌跟着宋江投降以后,大概被朝廷分到陕西当了个武官,然后趁着靖康之乱的热闹劲,史斌在关中地区大搞农民起义,因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部南宋重要的史学典籍称史斌为“关中贼”。

然后史斌就在当时宁夏兴州称帝了,兴州原来是西夏国的国都,即今天的陕西略阳。

虽然史斌当时是在关中先搞的起义,然而当时北方大部分都被金国占领了,到处都是流民,很多人都往四川跑,因此史斌也带人攻打四川。

是月,贼史斌据兴州 ,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 ,至是作乱 ,守臣向子宠望风逃去。
斌未入境 ,子宠弃城先遁 ,斌遂自武兴谋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马钤辖卢法原,先与本路提点刑狱邵伯温共议遣兵扼剑门拒之 ,斌乃去 ,蜀赖以安。

根据这一段记载,史斌称帝以后,就带人攻打四川,结果当时成都府的兵马统帅卢法原和提点邵伯温在剑门调兵遣将,共同阻击史斌,结果史斌入蜀失败。

史斌入蜀失败,没办法,又往北折回,转而攻打汉中。汉中这个地方,特别重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刘备诸葛亮出蜀,首先设定的攻打目标就是汉中,因此,刘备和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多次在汉中附近大战。

然而,史斌带领的毕竟是农民军,连汉中也没打下来。这里要说一下,当时虽然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掳走了,北宋灭亡了,然而陕西等地仍然在宋朝控制之下,尤其是这里有陕西六路的军队,是北宋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因为这个地区长期面对西夏、辽国、金国的进攻,是当时宋朝对外的第一线。史斌打不下汉中,也就不奇怪了。

史斌打不下汉中也就罢了,形势对他更加不利的是,当时金国占领中原和山东以后,想打过长江以南失败,于是挥师西进,也想拿下陕西。于是,陕西这个地方,成了当时形势最复杂的地区,既有宋军,又有金兵,还有史斌的农民起义军和各种抗金义军,流民更是遍地跑。

当时南宋朝廷一看金兵一时半会还打不过长江来,于是开始号召长江以北的各种武装反攻金国。此时,在陕西终南山,有一个宋朝捷胜军的小武官,叫张宗(也叫张宗谔),在终南山带人举起抗金的大旗,拉起了一支队伍,他还自称观察使,招兵买马。{难道《射雕英雄传》里那个抗金的王重阳,金庸在创作时,参考了这个张宗?}

张宗也知道自己力量很薄弱,就开始招揽其他的抗金义军,于是史斌就进入了张宗的视野。张宗假装邀请史斌加入自己抗金的大军,史斌一想,自己皇帝也当不安稳,不如跟着张宗去抗金吧,于是高高兴兴来了。谁知道,这都是张宗设下的鸿门宴,史斌带着人马来了以后,立刻被张宗架空,史斌的人马都成了张宗的。

不但如此,张宗还故意把史斌派到抗金的第一线,就是想借金人之手杀了史斌。

不过,张宗没想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时西北还有宋朝的一部分主力部队,就是所谓的镇戎军,镇守在宁夏,他们的主帅是抗金名将曲端。

曲端当时也在抗金,然而,他看到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抗金义军,大出风头不说,还抢了他的功劳,于是曲端就对这些义军怀有嫉妒心理,尤其是张宗和史斌。

于是曲端居心叵测,派出一小队人马,从背后袭击史斌,自己则带着大队人马,袭击张宗。史斌一看有人在背后偷袭,还是自己阵营的人,果然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于是带着几个亲信赶紧逃跑了。

结果,史斌逃到陕西长安鸣犊镇附近,被曲端的部下吴玠给抓住了。史斌最后被凌迟处死了。而张宗也被曲端给干掉了。

所以说,这个史斌,当时闹腾的可比宋江还大,据说宋朝总共有四五个造反称帝的,史斌就是其一,只不过他的名气没方腊和宋江那么大。

宋金时期,长江以北的金国汉人支持岳飞抗金吗

应该说开始是坚决支持,后来随着形势明朗、形势稳定,加上金朝的积极汉化,于是逐渐认可金王朝的统治。但依然有部分遗民怀有王师北渡之盼:州桥南北是天桥,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一一【南宋】范成大《州桥》

大義肝膽冠古今,西湖冷月照忠魂。

淮河两岸烽煙急,宫闕四圍邪氣盈。

北國霜寒牽萬慮,南朝慨念屬衆生。

瀟瀟雨歇誰同語?千載風波憤不平!

一河分宋金,两岸氣蕭森。

天毁將軍志,鬼藏相國心。

悠悠成浩嘆,鬱鬱轉低吟。

今日江山共,依然說用兵。

一一看電視連續劇《精忠岳飛》

宋朝怎么灭亡的

谢小蜜邀



简单说,北宋亡于贫弱无能



北宋末年有多穷呢,举几个例子


朱胜非曾任南宋初期宰相,他在《秀水闲居录》中写道:内地所遣戍兵初亦数万人,衣食既为常胜所先,皆饥寒失所,或逃或死,不能久驻

郭药师的常胜军吃光了河北诸郡,朝廷竭力应付也仅能勉强满足常胜军所需,从内地派遣去燕山府戍守的宋军饥寒交迫,或死或逃

钱粮金帛率以供常胜军,牙兵皆骨立,戍兵饥死者十七八~《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作为老抗辽前线,山西、河北一带宋军境遇会不会好一点呢?

至汾州,才入城,即见官军枕籍於路者,不可胜计,问之,皆起云是重伤人、轻伤人、疾患人。重伤、轻伤皆不被赏给迁补,疾患皆无粥药……是时官中己不使铁钱,但以此充数耳,或攒聚数日阙乏,止支钱会子,一纸钱会子止得三、四百。今九月霜寒,诸军赐衣不至,有赤露披坚执锐者~《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七》

缺粮、无药、无冬衣,拿已经作废的铁钱和飞速贬值的纸币发军饷,汾州城内犹如人间炼狱,戍卒饱受伤病饥寒折磨,死伤枕籍于路



再例如驻防回牛岭的宋军

国用乏竭,仓廪不足,士之守回牛岭者,日给豌豆二升或陈麦而已。士笑曰:“军食如此,而使我战乎”!~《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九》

回牛岭宋军说出了北宋末年绝大多数宋军士兵的心声,就连拿去喂牲口都不好意思的饭都不给吃饱,还想让我卖命,门都没有



所以就有了北宋末年宋军各种奇葩战例

十三万宋军防守黄河,被河对面金军一夜战鼓吓得全部溃散

十七万宋军被三千金军打得大败,尸满沟谷

一万勤王宋军路遇一百金军,扔下主帅,撒腿就跑

五千防守汴京陈州门的保甲被六、七个金兵一冲就散

……





刚以割地赔款为代价从第一次金军围城死里逃生,北宋朝廷却保持着一贯的作风,大臣们仍然在从容不迫地搞着党争

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炮石,却管安石;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却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

怎样调派兵马完善守备以防金军再次南下这事却根本没人关心





题外

主战派主和派同在朝堂,为了强调议和路线向正确性,主和派不惜走漏军情,使宋军战败,例如

靖康元年春汴京第一次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