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的意思(四川“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四川“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四川天府之国的由来都是有史料为证的,并非空穴来风。史书称: 一、这个称谓最早出现于秦朝,因关中修建了郑国渠后,一时富甲天下,古人被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二、《战国策.秦策》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三、秦未汉初张良论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四、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开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粮产大增,平安无战乱,人们安居安业,形成天府之国条件。 五、《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六、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 由于秦以后北方战乱不停,关中平原损失严重,受战争影响,很多百姓逃离它乡。而成都平原有群山合围,地理优势独特,不受北方战争侵袭,唐时避乱都向成都进发。故成都天府之国得以巩固,李白的诗在历史上第一次加以确立,成都因此取代关中而也获得天府之国之称。历史上天府之国称谓的零星提法有华北北部、江淮、闽中等地。 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十大新天府”活动,有31个候选地,以环境优美、衣食无忧、生活幸福等为条件,最终有10个地方出炉,其中老天府之国成都平原高票当选榜首。十大新天府它们是:成都平原、嘉南平原、伊犁河谷、胶东半岛、闽南丘陵平原、雅鲁藏布大拐弯、三江平原、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等。成都平原以地方美丽、自然资源丰富、物产富足、气温适宜、无灾无难、风景宜人、雨水充沛、水系纵横交织、美食称绝、人才辈出、宜居休闲而夺得桂冠。成都平原被公认为天府之国真名不虚传!欢迎交流与关注,感谢阅读和热心点赞。未经允许搬袭必究。

四川名字的由来有哪些为什么叫四川

作为一个在四川生活了13年的北方人,最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四川叫四川,而不叫三川或者两川呢!一次偶然机会才得知四川名字的由来!

其实四川名字的真正由来是从秦至北宋时期宋真宗最终形成的“川峡四路”区域的简称。“川峡四路”具体是指利州路(今陕西省汉中市);夔州路首府(今重庆市奉节县);梓州路又称潼川府路首府(今四川省绵阳三台县后迁泸州市纳溪区);益州路又称成都府路首府(今四川省成都市)。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秦时置为巴郡、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并且分别在今天的成都和绵阳市三台县设立治所,简称“两川”。

唐玄宗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汉中)。这样,便有了“三川”的简称。

北宋又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合并四路设置四川行省,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又改称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