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瞿鸿禨因长相酷似同治帝而受慈禧太后青睐,晚年为何被罢官?同治帝在位13年毫无作为,仅仅因为他是母亲慈禧的傀儡吗还是真的是个无能之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晚清名臣瞿鸿禨因长相酷似同治帝而受慈禧太后青睐,晚年为何被罢官

瞿鸿禨出生于1850年,比出生于1856年的同治帝大了六岁,两者年龄相差不大。

1874年,同治帝驾崩,年仅19岁,他是慈禧唯一的儿子,慈禧肝肠寸断。

1875年,已进入翰林院三年的瞿鸿禨迎来了人生大考,其文字字珠玑,其人志向高远,受到清流派导师团李鸿藻、翁同龢们的一致好评,考评成绩获得一等第二名,擢升为四品侍讲学士。按照惯例,需要向皇帝(两宫垂帘听政期间)谢恩。

同样按照惯例,慈禧也要大概训谕一下,但慈禧看到瞿鸿禨的容貌之后,被触动了一年前丧子之痛的那根神经,瞿鸿禨长得与同治帝有些相像。于是,慈禧本来只是像老太太一样单纯的拉拉家常,问问年龄、家乡什么的,问着问着,禁不住悲从中来,泫然泣下。

这一幕后来被瞿鸿禨本人用诗句记下:“慈怀痛先帝,悲感声泪迸”。看来,他自己也大概知道是什么原因。

从此瞿鸿禨开启了青云奖的模式,仕途通畅。

前二十年,他被下放到了地方,历经五个省份,两充考官,四督学政,走出了一条迥异于他人的道路。

学政这个官职主抓一省教育、科举,当时的官阶为四品侍讲学士(学政本身没有品级),乍一看并不太高,但由于是出自中央任命,比现在的教育厅长底气厚硬得多。除了主持院试,岁科两试,还有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权力。

清朝有门生的说法,五个省的二十年不同时期里出来的士人,哪怕你以后飞黄腾达、位极人臣,你见了当年的学政,仍然要行弟子之礼。

学政在翰林系统的工作分配中,比苦哈哈的在朝中编修,那是响当当的肥差,捞钱不是一般的简单。

但瞿鸿禨却反其道而行,拒不收受任何门生的礼物,杜绝任何不正常交往方式,一心一意地为朝廷遴选栋梁之才,生活方面简朴节约,堪称道德标兵。

干得是提拔海瑞的学政朱衡的活,操守这方面却按照海瑞的路数来要求自己,瞿鸿禨可谓是清代官场上的一股清流,当然也会成为清流派导师们的推崇,不仅如此,他所任职的地方对他的口碑也是极好。

“十年黄阁事艰关,去佞之难过拔山。若使劾袁功得就,岂看龙劫血斑斑。”

这首诗是康有为所著,“劾袁”即是弹劾袁世凯,当时瞿鸿禨弹劾的可不仅是一个袁世凯,而是把奕劻这个大目标也捎上了。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地方锤炼后,瞿鸿禨得以回京,官居二品礼部右侍郎。

庚子国难时,慈溪带着光绪逃难去了,中枢机构的军机大臣中有四人因包庇义和团被罢黜,瞿鸿禨得以有机会入替,成为军机大臣。

此时的大清,贪腐横行,庆亲王奕劻是领班军机大臣,和他的载振公开卖官鬻爵,但慈禧又必须倚仗奕劻,毕竟人家是自己人,相对廉洁来说,大臣的忠心程度才是慈禧考量的重头戏,有忠心没能力,可以慢慢培养,有能力没忠心,慈禧肯定不要。但贪腐得太厉害,慈禧也看不过眼,也会敲打奕劻:大清让你们吃垮了,你们还从哪儿贪去?

说到底,瞿鸿禨是一位大清王朝的假儿子,奕劻他们才是大清王朝的真儿子,慈禧对于瞿鸿禨等人的真正角色设定,是用来敲打奕劻他们满清统治阶层的工具,不会获得真正的信任。瞿鸿禨当然也是忠臣,但在这天平的两端,有着天然的劣势。

岑春煊自从庚子国难时露脸救驾,获得了慈禧的宠爱,瞿鸿禨与他政见相合,遂成一系。

庚子国难次年,两宫回銮后,慈禧开始容许光绪开始清末新政,日俄战争后的1906年,新政开始加快速度,开启筹备立宪,瞿鸿禨等人的步子迈得太快,慈禧有些惴惴不安。但瞿鸿禨过于心急,在1907年发起的丁未政潮中,瞿鸿禨用岑春煊出面,全力向奕劻、袁世凯就贪腐问题展开总攻,在关键阶段,就连慈禧本人也游移不定,甚至跟瞿鸿禨当面答应把奕劻调整出内阁。

眼见总攻快要成功,瞿鸿禨犯了一个小错误,他太过兴奋,以至于把消息透露给了他的夫人,他的夫人在与汪康年的夫人闲谈时又转述给了对方,汪康年获知后,却把奕劻将要被调整下来的消息发给了《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一登,性质就变了,这还得了?家丑不可外扬!这不是给革命党人提供口实?骨子里最恨国际干涉的慈禧怎肯让大清的家务事被外国提前掌握!

一番追查下来,再加上袁世凯、奕劻的强力反击,瞿鸿禨被以“交通报馆” 的罪名开缺回籍,岑春煊被排挤出京外放,瞿鸿禨弟子侍讲学士惲毓鼎被罢免,丁未政潮不仅没有淹没贪腐的奕劻,奕劻却反败为胜,成功把瞿鸿禨一系连根拔除。

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瞿鸿禨能肃清吏治,推动筹备立宪顺利进展,至少不会产生所谓的“皇族内阁”,清廷能苟延残喘多久由是未必可知。如此看来,瞿鸿禨的心机不够深,也是他“打老虎”功败垂成的最大原因。

假儿子终究是假儿子,即便瞿鸿禨这一击侥幸成功,可以想见的是,他仍将面临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清流派仅仅靠反贪这一味猛药,根治不了沉屙缠身、病入骨髓、行将就木的大清王朝。

因为那个最大的障碍,当然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真太后、假母亲。国家、政府、臣民之间的关系,她比大清任何一个人都门儿清。长得像儿子?嘿,光绪倒是亲如儿子,下场也在那里明摆着。

同治帝在位13年毫无作为,仅仅因为他是母亲慈禧的傀儡吗还是真的是个无能之辈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此前,病重的咸丰匆匆立年仅六岁的独子载淳为太子,并委托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景寿八位大臣辅政。

皇室子嗣的减少通常被看做是王朝衰落的标志,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嘉庆皇帝有五个儿子,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咸丰皇帝却只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在出生当日就夭折了。

一个儿子,意味着无论好坏,都必须传位于他,况且彼时的同治皇帝还是个六岁的孩子,好与不好都无法判断。相传咸丰皇帝不满慈禧跋扈,担心子幼母壮,后宫干政,打算将其处死,被人劝下,即便如此,也还留了一手,他先是托孤与八位辅政大臣,后留下密诏与慈安太后: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这一说法源于《崇陵传信录》,其作者恽毓鼎曾任光绪帝起居注官十九年,了解宫闱内幕,具有较高可信度。

咸丰的担心很快变成现实,葬礼尚未完成,慈禧就串通“鬼子六”发动“辛酉政变”,掀翻八位辅政大臣,执掌朝局,待同治长大后,她又以“典学未成”为借口,拖延亲政时间,直到同治皇帝17岁才完成大婚,但不出两年,同治皇帝就因病去世。在清朝政治的最高舞台上,同治只不过是个匆匆过客,几乎没有留下痕迹。

不少网友认为,康熙皇帝十四岁就除去权臣鳌拜,同治在位十三年,毫无作为,本质上还是他无能。

这种说法有些苛责,康熙皇帝天资聪颖、英明神武不假,但也是上应天时,下和地利,如果不是孝庄太后不遗余力的栽培,加上权臣内斗,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咸丰皇帝驾崩时,正直庚申之变,外有英法联军杀人放火,内有长毛发逆犯上作乱,可谓内外交困,水深火热,一个六岁的小小孩童,哪里有能力有机会掌控朝局,而迷恋权力的母亲也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她一方面拉拢权臣,掌控朝局,一方面对这个亲生儿子表现的冷酷严苛,毫无半点亲情温暖,就连选儿媳妇,也跟儿子看不到一起去。

同治皇帝自己也不争气,史书记载他十六岁尚不能通读奏折,学习能力十分糟糕,不仅如此,他还有龙阳之癖,与翰林院侍读王庆祺“同卧起”、“耽溺男宠”;更糟糕的是,他在太监和随从的怂恿下,私自出宫,出入风月场,染上疾病,并因此丧命。

同治究竟死于何种疾病,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历史学家高阳认为是梅毒加天花,徐彻认为是梅毒,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依据,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同治弥留时:“御医揭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比昨日微稠)而气腥,漫肿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视之可骇。”

同治皇帝究竟算不算无能之辈,日慕乡关认为也说不上,抛开那些权势富贵,他就是个单亲家庭的倒霉孩子,多病的父亲遗传给他一副孱弱的小身板,强势的母亲又把他的精神打压的萎靡不振,以至于他在困难面前畏畏缩缩,如果他不是生于皇家,而是普通百姓或者富贵人家,可能会喜乐平安过一生,无奈他命格如此,可叹的是,身为九五之尊,他还没有来的及享受至高权利的乐趣,就一命呜呼!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