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是真的吗?“两桃杀三士”具体是怎么回事晏婴是如何用桃子杀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二桃杀三士是真的吗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流传已久,很多人把这段晏子杀三士的故事封为智谋的经典场景,但是仔细推敲起来,我觉得这段记载实在是不可信,甚至有点鬼扯。

我们先看看原文,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晏子有一次见到三士,快步上前打招呼,因为三个人没理他,他就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就向齐景公建议,杀掉三个人。

首先,晏子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心胸也是比较开阔的。有的评价说他身体力行,为民楷模,虚怀若谷。那么这么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只是为了三个人没和他打招呼就要杀人吗?而且这三个还是国家的猛将,屡立战功,作为有效仿齐桓公想称霸的齐景公,这么轻易的就同意杀掉三个丝毫无错的将军吗?

其次,如此看来,在个人气度上,晏子比蔺相如差的太远了。廉颇同样的也是持功自傲,非常蔑视蔺相如,甚至还堵着他要当面羞辱他。但是蔺相如听说后,就处处刻意躲着廉颇,这是何等的胸怀啊。这三士只是因为没有和晏子打招呼,就招来这么大的祸患,晏子的心胸何其狭小啊,简直和小人无异啊。这种结果导致晏子的形象大打折扣,和历史记载也不符合。

最后,我觉得晏子此招如果是真的,那真的是一步昏招。这三士代表的也不是仅仅三个人而已,背后也是有家族势力的。特别是齐景公上位之后,齐国由田氏、鲍氏、栾氏、高氏几大家族把持,这里的田开疆就是田氏的主要代表。而且这三个人意气相投,共生死,同进退。特别是田开疆,史书记载说他有为齐国开疆拓土的功劳,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劳啊。如此大的功劳,如此庞大的家族,齐景公一点都不怕后患吗?不怕几大家族的反弹吗?

果然,事后的发展也真的是这时候引发了后患。齐景公死后,田开疆的弟弟田乞很快的架空了齐国,几代之后的田和,更是废掉了姜氏齐王齐康公的位置,自己取而代之建立了田氏齐国。这就是晏子这步昏招引发的严重后果。俗话说,斩草要除根,利用这种诡计杀了田氏的掌门人,又不彻底铲除后患,晏子此招十分不智。

再来看看此阴谋的过程,也是漏洞百出,不能令人信服。

首先,在自述功劳的时候,公孙接说自己“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猏(jian)发一声,和豜(jian)是一个意思,指的是野猪等猛兽。他的功劳就是同时和野猪以及幼虎搏斗,这实在是有点可笑啊,和野猪搏斗也就罢了,野猪发起疯来确实很勇猛。不过再勇猛也是野猪啊,一般见到人也就跑了,就算是厉害一点的勇士,拿着刀枪盾牌,勉强搏斗一番,也算比较勇猛了。但是你和小老虎搏斗是什么鬼,幼虎啊,不就是乳虎吗?可能牙都没有长齐吧,你是和猫咪搏斗吗?这种功劳也值得拿出来炫耀啊,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既然是勇士,当然是开疆拓土,征战搏杀,这才是真正的功劳啊,故事开头说三人靠着战功因为骄横,你这里又说只是和野猪小老虎搏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就这功劳就敢上前拿桃子,你心可真大啊!

其次,田开疆确实有功劳,他说自己“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这个功劳就比较大了,所以我认为这三士其实只有此一士而已。之所以说三士,只是为了衬托这个故事而已,不值得相信。

最后,就是最厉害的古冶子,这简直就是个神人啊,比田开疆厉害太多了。他说有一次和国君渡黄河,忽然从水里钻出一只大鳖,这个鳖可真的是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一口咬住“左骖”拖入水里。左骖就是驾车的马中最左边的那一匹,要知道,这可是一匹马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能一口把马拖进水里的鳖那要多大?

还有更厉害的,他追了9里路,也就是在水里游了4500米,才抓住大鳖,然后把鳖杀了,头砍下来。然后才从水里冒出来,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鳖头,从水底就那么冒出来了。这一举动把小伙伴们都吓呆了,以为河神出来了。他还是比较谦虚的说自己当时年纪小,不太会游泳,你也太能吹了,你咋不上天呢?

然后很突兀的,三个好兄弟忽然就不和谐了,特别是没有拿到桃子的古冶子,马上拔出宝剑就要火拼。你的功劳说白了不就是救了国君的一匹马吗?这件事情虽然难度比较大,但也只是救了一匹马而已啊。你就凭这个就敢拔剑和好兄弟拼命吗?有点脑子好不好呢?

再看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到古冶子如此厉害的功劳和神迹,立马就惭愧了,无地自容,而且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直接拔剑自刎。

楚汉争霸,项羽兵败,乃自刎而死,这是对前途对命运再无留恋,心如死灰。也是对自己一生征战,最终穷途末路的交代。更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愧疚和自责,这是失败者的死法。

齐国贵族田横,在刘邦一统天下之后,本欲投降刘邦,无奈无法面对国破家灭的现实,又不甘心忍辱偷生,更觉对不起齐国历代列祖列宗,无法面对至此自己的部下,爱戴自己的百姓。这是生无可恋啊,是不得不死,这是失败者的死法。

现在看看这两个人,只是因为觉得先拿了桃子有点惭愧,就活不下去了,这也太玻璃心了吧。当然了,古人的思想我们现代人或许无法理解。如果真的因此而自刎,这或许也是一种君子之风吧。羞耻心人人都有,但是因羞耻而舍生,这是一种大义,也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古冶子后来的行为也同样如此。但是故事的主旨或许并不是体现晏子的计谋,以文杀武无论如何都是有点阴谋的意味。阴谋并非不好,惩恶扬善当然无话说。但是用如此歹毒的阴谋诛杀三位义士,我觉得十分的不耻。

后来诸葛亮写了一篇《梁甫吟》,其中有“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语句,对晏子的阴谋诡计给予了无情的讽刺。

“两桃杀三士”具体是怎么回事晏婴是如何用桃子杀人的

故事来自于《晏子春秋 谏下》: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

这是一个红果果的阳谋,而原因则是晏子从三位勇士身边经过的时候,三位没有起身,惹恼了晏子。晏子则进谗言:君子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有威慑力,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赞扬他们的勇气,这样的勇士才值得尊重。而景公豢养的勇士,没有上下尊卑,傲慢无礼,实在是国家的祸害。景公一听有道理,不过顾虑这些勇士难以诛杀。而晏子让景公将赏赐2个桃子给三位勇士,让他们三人按照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最终导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