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之前,拥数十万精锐军队难道不能拥兵自保吗?老十四拥有2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岳飞被杀之前,拥数十万精锐军队难道不能拥兵自保吗

岳飞如果(拥兵自保)就不是名扬千古的岳飞了,象题主说的这样,在古代就是叛逆谋反,从小被忠孝灌输成人的岳飞是做不出对抗朝廷的事情的!数道金牌招回,明知没有好结果但也不会反叛!这就是岳飞,也许有人认为他(傻)!呵呵!想想新中国成立之前,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啥?为他自己吗!他们是(傻)吗?细细想一下就懂了!

老十四拥有2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帝

老十四并非不敢造反,而是有心无力。

康熙晚年,因太子胤礽被废,导致“九子夺嫡”事件爆发,其中,以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为首的皇子,围绕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继位登基,是为雍正皇帝。

而在雍正登基之初,曾经是“八爷党”重要成员之一的皇十四子胤禵,在手握精兵强将的情况下,不仅没去推翻雍正,反而乖乖的回到京城,最终还落了个被雍正圈禁的结局。

要知道,胤禵在当时可是抚远大将军,麾下军队也是兵强马壮,为何他不趁此机会推翻雍正呢?实际上,胤禵倒是很想这么做,但奈何当时被人卡着脖子,着实是有心无力啊。

胤禵与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哥俩,但两人的感情实在不怎么样。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康熙皇帝的妃子乌雅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即雍正),但由于清初时后宫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在出生之后,就被送到佟佳氏处养育。

又过了十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再次产生一名皇子,这名皇子就是胤禵。

而在胤禵出生后,乌雅氏在后宫的地位已经提高不少,同时后宫的制度也有所改变,因此,胤禵的童年,是跟随生母长起来的。

而此时的胤禛,依然跟着佟佳氏生活,直到其成年。

也就是说,雍正和胤禵这哥俩,在小时候就没有太多的感情,毕竟很少在一起,长大之后又各自居住,更没有了建立感情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九子夺嫡”期间,本是亲哥俩的两人,却分属不同的阵营。

雍正自不必说,他是“四爷党”的首领,而胤禵则投入了皇八子胤禩一方,成为了“八爷党”的重要成员。

至于他为何选择老八胤禩,史料中没有太多记载,只提到胤禵在小时候,就对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老八十分敬仰,两人的关系也一直维持的很好,既然感情好,那选择老八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那么,他与老八的感情究竟有多好呢?据载,胤禵曾经为了帮助老八,差一点被康熙皇帝一刀宰了。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废除,皇长子胤禔便趁此机会蠢蠢欲动,结果遭到康熙皇帝的严厉训斥,自知已无继承大统希望的胤禔,转而开始举荐皇八子胤禩,并找来一个叫张明德看相人,对外宣称老八日后必有富贵。

这件事让康熙知道以后,极为震怒,他当着众皇子的面,斥责皇八子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并下令要将胤禩锁进大牢看管。

关键时刻,老十四胤禵挺身而出,当场就对康熙说“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

本身,康熙在当时就处在怒火中,老十四这么一闹,更让康熙愤怒地失去了理智,操起一把刀就砍向老十四,幸亏当时是皇五子胤祺抱着康熙的腿,再加上其他皇子都一同求情,康熙这才暂时消除了怒火。

“上出所佩刀欲诛胤禵,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上怒稍解,命诸皇子挞胤禵“---《清史稿》

而最终,老十四挨了二十大板,以至于好几天都行走困难,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康熙皇帝认为老十四是一个对兄弟的有情有义的人,同时,对他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品质,也相当认可,自此,老十四因祸得福,让康熙皇帝反而更加宠爱他。

包括老十四能够担任抚远大将军,带兵平定西北叛乱,都与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有关。

总之在这件事发生之后,直到康熙驾崩,老十四在诸多皇子中的受宠程度,可以说是排在前几位的,甚至在他带兵前往西北之后,康熙皇帝不仅经常对他进行赏赐,还将他的几个儿子带在身边亲自进行抚养。

而老十四的人生高光时刻,就是他在西北的那几年。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带领大军侵扰西藏,军情传到京城之后,经过康熙皇帝的慎重考虑,最终决定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并封大将军王。

当时,康熙皇帝对老十四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并且也多有优待,比如在出征仪式的规格上,康熙皇帝允许老十四可以使用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

不仅如此,在出征仪式上,康熙皇帝本人亲自到场,同时还要求王公、贝勒、贝子以及在京二品以上大臣全部参加,这足以可见,当时康熙对于老十四的重视程度。

而康熙的重视,就造成了一种直接后果,当时京城内外都谣传说康熙皇帝有意将皇位传给老十四,但这个说法,也为老十四日后凄凉的结局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究竟康熙有没有想过传位给老十四我们暂且不说,单说他担任大将军王的那个时期,那可真是威风八面。

据史料记载,老十四在带兵抵达藏区后,很快就展现出其优秀的军事素质。

当时,老十四需要负责的工作有很多,其中包括军事决策指挥,军队调度、调节内部和外部矛盾,笼络达赖喇嘛等等,基本上军中的大小事务,均由他负责。

也就是说,老十四这个大将军王,是一个综合性管理岗位,什么事情都得管,什么事情都得抓。

虽说事务繁杂,但老十四在抵达后,没用多长时间,便将这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如此,在军中事务处理妥当之后,老十四又迅速出兵,平定了策旺阿拉布坦发动的叛乱。

从康熙五十七年出兵,到康熙五十八年年末的胜利,老十四用了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平定了藏区的叛乱,由此可见,老十四在军事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叛乱平定之后,老十四并没有回京,而是留在了前线,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当时藏区并不十分稳定,策妄阿拉布坦时不时的还会进行小股部队的侵扰,二来是老十四确实表现很好,康熙皇帝也一时半会找不到替代他的人。

因此,从康熙五十八年到康熙皇帝去世,老十四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待着,但也正是因为他一直在西北前线待着,让他在康熙皇帝去世时,失去了先机。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逝,在他死后,皇四子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改元雍正。

关于雍正如何登上皇位,历来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说当时康熙本有意传位给老十四,结果胤禛却在遗诏上动了手脚,改动了一个字,这才登上了皇位。

不过,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毕竟遗诏是满、蒙、汉三种文字,要想改动还不露出痕迹,应该不太容易实现。

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个传闻可以看出,老十四确实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通过康熙晚年对老十四的表现来看,当时的老十四,确实相当受宠,因此,康熙也有可能真的想过把皇位交给他。

不过,最终的胜利者却是老四胤禛,并且,在他继位之后,就对掌握重兵的老十四开始下手了。

据史料记载,就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就安排镇国公延信为抚远大将军,前往西北接替老十四。

此举意义十分明显,就是雍正担心老十四会对他造成威胁,而延信在抵达西北后,对老十四以及其家人的行踪,做到了随时随地的汇报给雍正。

而得到老十四准确行踪的雍正,则在老十四回京奔丧的路上,派人拦住了他,并对其以及家人携带的所有物品,全部进行了检查搜索。

之所以雍正会这么做,有一种说法,是说在老十四所携带的物品里,可能有康熙意欲传位给他的书信等证据,雍正正是担心这些书信一旦来到京城,就会对他皇位的稳定造成冲击,因此才会提前拦住老十四,并进行搜索和销毁。

雍正的这个举动,让本就与他感情不好的老十四,更加对他有了隔阂,等到老十四好不容易到了京城之后,在康熙皇帝的灵柩前,再也没能控制住,大闹了灵堂。

这个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