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是什么意思?小满将至,农谚“小满行冬令,必定有灾荒”,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是什么意思

农谚都是农村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谚语,有的是关于天气的,有的是关于种植的,也有的是关于收获的。总之,这些谚语是长期以来人们的经验总结,对于后人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着借鉴作用。就像“头伏萝卜二伏菜”说的就是农村人种植萝卜和大白菜的时间,和“立冬萝卜小雪菜”是相对应的。“头伏萝卜二伏菜”说的是萝卜和大白菜的种植时间,而“立冬萝卜小雪菜”则是指萝卜和大白菜的收获时间。

不过,农村的一些农谚也有地域性,像南方与北方的一些农谚肯定就有所不同。因为南北地域不同,所以这温差自然不一样,南方可以种植蔬菜的时候,而北方的气温还没有达到蔬菜生长的基本要求。所以说,有一些农谚具有地域性,不能一概而论。

像我们北方农村还流行一种“头伏萝卜二伏芥”的说法,因为北方人过去在冬春季节的时候,储存最多的就是萝卜、芥菜、大白菜等蔬菜,所以种植这几种冬季易储存的蔬菜,是每年家家户户必须要提早准备的。而入伏之后的第一个10天为头伏,第二个10天则是二伏。而伏天过后,就到了立秋季节了,到那时秋风一凉,正是萝卜、大白菜生长的最佳季节。所以,掌握好种植时间十分关键。种的早了的话,夏天温度过高,蔬菜也很容易因为高温的危害而出现根腐病等。而如果种植过晚,则会在后期因为温度下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变暖,所以在种植萝卜、大白菜的时间上,比起以前人们种植的时间偏晚。有的时候,能推迟个十天半月的。像如今人们种植大白菜,都是在立秋以后种植,因为这样能够避开三伏天里的酷暑,使大白菜在合适的温度和环境下生长。

时代在变化,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这句“头伏萝卜二伏菜”的农谚放在当今,时间节点上就有些不是十分吻合了。人们种植萝卜、大白菜的时间也都往后推迟了半个月左右。所以有的时候,过去的农谚我们只能借鉴,万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这样才能合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使其达到高产丰产的目的。

小满将至,农谚“小满行冬令,必定有灾荒”,是什么意思

五月雪花飘进南方,农谚“小满行冬令,必定有灾荒”,是什么意思?

最近这几天网上谈论小麦做青储的事异常热闹,农民有农民的苦,专家有专家的忧,单从各自的角度来看都是对的。另外,近日网络上关于欧美国家为了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禁止”中国种植水稻的的话题讨论的也挺多。再有,印度也宣布小麦禁止出口了。总之,粮食危机离我们并不远,还是要有忧患意识的!

立夏节气已经过了一半了,马上将要进入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饱含中国传统美学和生活智慧,指导人们按农时播种和收获。虽然,现在的气候和古时候不太一样了,但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今年的小满交节时间是公历5月21日9点22分25秒,农历四月二十一,此时,太阳黄经刚好达到60度。

小满一到,意味着这个时候将要大幅降雨了。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另外,小满也表示北方大麦、小麦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达到完全饱满。

小满后不只雨水增多,天气也将由温暖变为燥热,忙碌的同时也要注意补充营养。

古人具有中庸思想,他们认为“满招损,谦受益”,对大满和太满。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也表达出“过犹不及,盛极必衰”的道理。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到了这个节气降水增多,要抓紧时间收获大蒜等作物,以免雨天增多,田间积水,影响收获。

《月令七十二候集》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诠释了小满的具体含义。意思是说,夏熟作物开始灌浆,直至饱满成熟。

古人用最细微的观察,最简短的话,把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总结出来,指导人们应该做什么。并把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小满三候分别为: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下面来看一下!

目前,小麦还没有成熟,到了“麦秋至”的时候,小麦就成熟了,就可以开始收割了。这里说的“秋”可不是指秋天,而是指成熟的意思。在《尚书•盘庚》里有:“若农服田力于穑,乃亦有秋”这句话,意思是说,农夫在田里努力劳作、耕种才会有收获。

但是,在古时候小麦还没有收获之前,有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段,那么这段时间没有了余粮,新小麦还没有收获,那么吃什么呢?小满的第一候“苦菜秀”就是他们填饱肚子的食物。

苦菜是一种多年菊科植物,别名荼草、紫苦菜、天香菜等,是古人最早吃的一种野菜。古代谚语说“多吃苦,防中暑”,说的就是多吃苦菜能缓解上火。

现在我们把苦菜当成一种野菜来食用,但是,在古时候这种苦菜可是人们充饥的食物,有“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的说法,是古人青黄不接时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小满二候靡草死说的意思是,糜草枯黄死亡。糜草是春天最先长出来的草,和小麦的生长周期几乎一致,到了小满的时候,已经到了生长的末期,渐渐地枯萎死,也表示小麦也将快要成熟了。

古人留下的农谚“小满行冬令,必定有灾荒”,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小麦将要成熟的小满节气还出现下雪的天气,预示着当年的年景不会太好。也就是说,天气反常,对作物生长和收割都会有影响,会出现灾年景象。

今年5月份的天气变化还是很大的,冷热变化频繁,5月份的时候还出现下雪天气。例如,前几日受冷空气的影响安康、重庆、宝鸡等地就出现了降雪的天气,降雪最大的太白山积雪厚度近10厘米,这是在往年的5月份里是非常少见的。

从网上公布的一些数据来看,今年5月上旬,167个国家级气象站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冷的5月上旬。例如,山东济南地区平均气温(5月6-10日)为14.64℃,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也是60多年来最冷的“立夏”。

从发布的气象趋势来看,未来10天,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及河南、贵州等地气温偏低2~4℃,气温相比往年同期偏冷。

如果,冷空气持续影响,不排除6月份部分地区还会出现降雪的天气。不过,5月14日早上重庆城口县的黄安坝景区竟然下起了雪花,还是很少见的。

网上也有把5月份偏冷的天气和汤加火山暴发联系在一起,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汤加火山主喷发时间很短,喷发总量不足“皮纳图博火山”的十分之一、坦博拉火山的百分之一,并没有达到能够改变气候的能力。所以,还是不要去胡乱猜测得好,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不过,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冷空气持续时间较长的年份。例如,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喷发,最终导致第二年出现“无夏之年”。据一些资料显示,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1816年的6、7、8月罕见地出现了下雪、结冰和霜冻等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大批家畜被冻死,欧洲损失了至少二十万人。

咱们国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