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秦始皇焚书坑儒,烧了很多书,官面儿上除了卜筮,农医这些专业书和秦朝自己的史书,其他的书该烧的都得烧,但其实后来我们也知道,很多书还是传下来了,塞在墙壁旮旯里的,埋在古墓里的,藏在酉阳洞里的,也烧不尽哪。

(图片来自网络)

乾隆修四库全书,主要是清朝文字狱搞得名声太臭,保护珍贵古籍的同时,禁毁篡改的书也不少,可以说毁誉参半,不过伟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切文化或文学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玄烨修书,当然得打上满清封建主的烙印,咱们搞历史的,有很多门类,校雠学,沿革学,甚至还有避讳学,干的活儿就是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再说了清朝那会儿,造纸印刷都普及了,想把一种书给毁干净恐怕难度比秦始皇那时候还高。

(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秦皇焚书也好,乾隆修书也罢,对古籍文献的损害当然都是有的,但是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来看,至少从行为的表面上来分析,修书肯定比焚书好,你篡改了,我还有可能还愿真相,你烧成灰了,那咋办,只能仰首叹青烟了!

四库全书的四库指的是什么

四库全书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

扩展资料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一部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领导下,由纪昀等360余位高官学者编撰而成,历时13年。它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统计,共收录3462种,79338卷、3.6万册、8亿文字。初稿完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部完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皇帝下令在全国各地存放七部《四库全书》。先抄好的四部分分别存放在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后三部分分别存放在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被称为“南三阁”,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提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学、历史学、哲学、科学、工程、农业、医学,几乎所有学科都能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清代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四库全书的编纂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四库全书》修书还是毁书?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历朝历代皆有修书的传统,这是对古籍的一种修复和保护,《永乐大典》收录大明朝之前的图书文献近八千种,可从《永乐大典》流失严重,现存很少,这是文学的一大损失。

而乾隆主持修订的《四库全书》,声势浩大,参与人数众多,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由于后期战火连绵,近代史屈辱不断,现在流传下来3套半。

从修书保护古籍来看,《四库全书》贡献巨大,从先秦都乾隆前期的众多古籍皆有收录,覆盖古代全部学术领域,连西方传教士都参与著作,为保护古籍保存了重要典籍,其文学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但是,对,说了它的功劳,自然有但是,而且但是也是巨大的损失,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毁书行动,比秦始皇甚至有过之,《四库全书》销毁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约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多种、8万多块。而且乾隆时,文字狱达到顶峰,发生了160多起,乾隆的需求,串改名句,为的就是加强满清统治,比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四库全书中被改成:壮志饥餐虎狼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各种版本。

在修书过程中,对明代文档进行销毁,明代档案现在仅存三千多件,还是崇祯兵部的,对于洪武永乐的资料即使有也被修改过,这次修书的危害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欲灭其国,先毁其史,乾隆对思想的禁锢超过以往任何一朝,君权集中在他手里达到顶峰

我不否认《四库全书》的功劳,可他对整个民族历史文学档案造成史无前例的损失。那乾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不是因为我泱泱天朝,历史璀璨和文化文明先进,而满清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文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从汉人的文化和民族自信下手,禁锢思想的进步与传播,愚昧汉人,便于统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