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樽俎怎么读?折冲樽俎是啥意思,有何典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折冲樽俎怎么读

读音:折冲樽俎 。

释义: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出处: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例句:他作为热爱宝岛家园的无党籍公民,诚恳拜托王金平调和鼎鼐、折冲樽俎。

反义词:

一、绝色佳人

释义: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引证:见一个庞眉老叟行在前面,见一个绝色佳人次着后肩。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

出处:《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例句:好个绝色佳人!天生的妍姿艳质,倍加养眼。

二、倾城倾国

释义: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例句:她天生丽质,有倾城倾国之貌。

折冲樽俎是啥意思,有何典故

【词目】折冲樽俎
【拼音】zhé chōng zūn zǔ
【解释】: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出处】:此语出自《战国策·齐五策》苏秦说齐闵王曰:“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擒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事例】: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的大功,国人应该纪念不忘的了!”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折冲樽俎意思

折冲樽俎的意思:在杯酒之间取得胜算。现亦指与各国进行外交谈判或以高明的谈判手段制胜对方。

读音:zhé chōng zūn zǔ。

出处: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近义词:折冲尊俎 尊俎折冲 坛坫周旋。

折冲樽俎造句。

1、沈家本受命修律后,本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折冲樽俎,模范列强”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法律的活动。

2、此前的历届峰会,与会列国也大多环绕着这些话题讨价还价,折冲樽俎,并对分歧版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品头论足,争论不休。

折樽冲俎是什么意思

原来的词是为折冲樽俎,
折冲是指使敌人的战车后退,因为冲古指一种战车,折是指折还的意思,樽俎是置酒盛肉的器皿,泛指酒宴。
就是说不以武力只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多用于政治家。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后来,因为词性并列,就逐渐成为折樽冲俎了,也泛指口舌便给。
哥们这样还不满意吗?

折冲樽俎怎么读 折冲樽俎如何读

1、折冲樽俎,汉语成语,拼音是zhé chōng zūn zǔ,意思是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出自《战国策·齐策五》。

2、《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折冲樽俎,纵横捭阖什么意思

折冲樽俎【解释】: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出处】:此语出自《战国策·齐五策》苏秦说齐闵王曰:“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擒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详细释义  折冲:   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 。   起源于折冲骑,其最早出现在中的春秋时代,是一种战车,它的名字的来历就是因为它能遏止别人的冲锋,好象把刀折断了一样,起名折冲,后来因为这种战车车身过大,不利于逐渐来临的战国时期的大型战争,渐渐的淘汰。在汉朝时期,折冲骑兵是外交官的护卫兵,后来有人称这种外交为折冲外交,渐渐的成为一种官位,在三国时期,夏侯惇,甘宁都曾被封为折冲将军。在这里起名折冲的意思,就是从起战术战法上命名的,多少和三国时期的突骑兵有所不同。   樽俎:   (zunzu)   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 “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折冲樽俎:不用武力而在酒席谈判中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典故  春秋时期,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式,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大家都有些醉,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齐景公对左右的人说:“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里拿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地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打,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   这就是折冲樽俎典故的由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纵横捭阖 纵横:合纵连横;捭:开;阖:合。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成语出处   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故事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都想对付秦国,但是他们的态度分为两派,以张仪为首的一帮人到处游说服从秦的领导,支持秦国统一六国,这一派叫横;以苏秦为首的鼓吹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叫纵,但他们各自为政,最终被秦所灭

“折冲樽俎,纵横捭阖”是什么意思

  折冲樽俎
  解释: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出自: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纵横捭阖
  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示例: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