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出自哪里(居安思危出自哪里 居安思危的出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居安思危出自哪里 居安思危的出处

1、居安思危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3、近义词: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4、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作者是谁

魏征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释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出自《谏太宗十思疏》,作者是唐代的魏征。

魏征,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轶事典故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徵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徵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居安思危出自 居安思危出处

1、居安思危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拼音: 。

3、释义: 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指时时要提高警觉,预防祸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居安思危出自哪里

居安思危,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出自: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近义词有: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反义词有: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居安思危是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居安思危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称: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成语释义: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近 义 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 义 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
成语用法: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辨形:居,不能写作“据”。
成语正音:居,不能读作“jù”。
居安思危的典故/故事: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何人何处

1、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表达的意思是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

2、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曾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3、魏绛

春秋时期,一次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

晋悼公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想要一同享受,然魏绛谢绝了赏赐,并且劝告晋悼公说:“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

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

居安思危含义:

释义: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译文: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谨以此规劝。

居安思危谁写的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居安思危是一个成语,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居安思危,出自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原文:《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译文:《书》说:“处于安定要想到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没有祸患。谨以此向君王规劝。

扩展资料:

《左传》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