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回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红楼梦第六回读书笔记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红楼梦第六回读书笔记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红楼梦第六回读书笔记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这一回有两个故事主线。

一个就是贾宝玉与袭人。

一个就是刘姥姥与王熙凤。

第一个故事,篇幅很短,第二个故事,篇幅很长。

可能第一个故事就像贾平凹的作品,此处省略三千字…

……………

第二个刘姥姥的故事,就不需要省略了。刘姥姥家里过年没有钱,所以就想着去哪里赚点钱。

刘姥姥家的女婿跟王家以前攀上过亲戚,但是很久没有走动了。

所以说,这个亲戚要多走动,走动的少了谁还记得你呢?

刘姥姥想着利用这层关系打打秋风,赚点外快好过年。

看得出来,刘姥姥是一个敢想敢做,知行统一的人。我们要像刘姥姥学习,有想法就要行动。不要学他的女婿,不愿承担责任,畏惧困难,不愿行动。

刘姥姥带着孩子,找到了周家嫂子,然后求她引荐,见到了平儿与王熙凤。

平儿一个丫鬟都是绫罗绸缎,锦衣玉食。刘姥姥差点就把她当成了凤姐。

后来见到了凤姐,那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通过平儿更加衬托着王熙凤的高大上。

虽然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自带一股颐指气使的气派。

贾蓉过来找王熙凤借东西,都得陪着小心,一句话就被叫回来,等半天又不说了,一句怨言都不敢有,可见凤姐的气派。

刘姥姥把自家状况说了,王熙凤先是说了一下家大业大,消耗也大,各有各的难处。刘姥姥正自感觉没有希望的时候,所有话锋一转,说昨天做衣服还剩了20两,你拿回去给孩子做衣裳吧,还拿了一吊钱让他们坐车回去。

安排的是相当周到。
刘姥姥这个小人物,进了大观园,真的是看花了眼,不知道西洋钟,就描写了一番那个报时的景象。

描写了荣府的荣华富贵。即使日渐凋落,也是瘦死骆驼比马大。

这次也是结了善缘,成就了因果。

后文自有交代。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怎么写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第六回中大部分篇幅写的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借钱。在第六回,我见到了一个与人方便的周瑞嫂子,若没有她,想来刘姥姥也没那么容易借到钱。

刘姥姥可不是一般人儿,胆子极大。她想的是:穷人有的是穷智慧,只要撇下这个无聊的面子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办。可是穷人一登门,富人就害怕,明知道人家害怕,自己还要舍着老脸上,这不叫不知趣!

刘姥姥刚来就被凤姐吓一跳。凤姐的气派一般人都受不了。黛玉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初一见面,都叫她唬得发愣,更何况可怜的贫婆子,一辈子所见不过是寒山枯树,住的不过茅草泥屋,糊的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家织的土布衣裳补丁摞补丁,猛然看见凤姐,真当是神仙下凡。

凤姐误打误撞施了一回恩,凤姐一定没有想到,这二十两银子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若干年后,莫名其妙地就救了自己的姑娘。所以说富贵时做些善事,终会有好的报应的,帮扶有实际困难的人才会“受恩深处胜亲朋”。

红楼梦第六回里面有哪些好词好句

好词:

纳闷,迷迷惑惑,若有所失。觉察,一言难尽。势利,萧条,顾头不顾尾,东瞧西望,疏远,扭扭捏捏,眉开眼笑,裁度等。

好句:

1、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

2、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

3、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4、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5、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

初读红楼:红楼梦【第六回】读书笔记

【齐帆齐微刊】

上回说到宝玉一声“可卿救我!”让秦氏纳了闷,也让宝玉迷迷糊糊醒来了,下人们端了桂圆汤来给宝玉喝了,而后,袭人帮忙整理衣裳,发现有不妥,私下谈起,于是,有了这一章节的故事。

介绍完贾宝玉与袭人的初试云雨,宝玉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初次性体验,便不再多说了。

接着来一段旁白:荣府上下,人口虽然不多,也有三四百;事情也不多,一天就一二十件,都是一些琐碎之事,正寻思着,不知道应该从哪个人哪件事写起,刚好有人从千里之外过来,那好吧,就是她了。

细细读来,刘姥姥与荣国府并没有什么瓜葛,用现在的话来说,纯粹就是来抱大腿的。

这户人家因为家业萧条,搬到了乡下去住。当家男子唤作狗儿,育有一个儿子,小名叫板儿,还有一个女儿,小名叫青儿。狗儿想着孩子没人看管,便将岳母刘姥姥接过来一起住。

眼看着进入初冬,天气渐渐冷起来了,可是,过冬的东西一点都没有置办,狗儿心中烦闷,便喝了几杯,正在家撒气呢。

刘姥姥看不下去,便数落了女婿几句,女婿急了,说又不能去打劫!刘姥姥安慰他,想想办法便是!

这办法还真让她想到了,想到了二十年前与王家连宗一事。想着如果去走动走动,只要他们随便给一点,过冬就没问题了。

“心动不如行动”,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刘姥姥就起床梳洗,还将板儿叫起来训了几句,打算带着去荣国府见见世面。

来到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刘姥姥 便不敢过去 , 掸了掸衣服 , 教了板儿几句话 , 蹭到角门前…… 这一系列描写将刘姥姥的局促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感是不是很强?

门口那些人大概是看了刘姥姥这打扮,想着戏弄她,让她“远远的那墙角下等着”,终于有一年长些的看不过去,告诉刘姥姥周瑞去南方了,要想找他娘子,就绕到后街上后门去问。

刘姥姥与周娘子见面后寒暄几句,周娘子便问刘姥姥是路过?还是特意过来的?刘姥姥道明来意,周娘子也不好推托,便将情况大致介绍了一下,告诉她,太太现在不管事,家里交给太太的侄女了。

就在等着见人的空档,作者寥寥几笔便交代了凤姐的心腹平儿的情况, 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 。

然后,借着刘姥姥的眼睛,对贾府的布置作了比较细致的描写: 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 , 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晕目眩 。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乱晃(挂钟在那个年代是个稀罕物件)。约有一二十个妇人,进进出出的。

终于,凤姐一声“怎么还不请进来?”拉开了刘姥姥见凤姐的帷幕。刘姥姥在地下拜了又拜,凤姐“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正说着话,就有很多管事的来回话,可见管家也是真的忙。

不一会儿,又有贾蓉过来借炕屏,弄得刘姥姥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凤姐介绍说是自己的侄儿,让刘姥姥坐着便是。

而后安排刘姥姥吃了饭菜,问起因何而来,其实心里早已经明了。

待刘姥姥说明来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