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内部谁最早提出开设议院施行议会制?明朝的内阁制度能否发展成为议会制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清廷内部谁最早提出开设议院施行议会制

我们都知道,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君主专制,这样即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又能巩固封建制度,但是这样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清朝末期,我国遭受了许多的灾难,为了国家不受列强的侵略,挽救中华民族,一些进步人士,上书请求学习西方制度,那么是谁最早提出开设议院,实行议会制的呢?

1875年,文祥第一次上书,向皇帝提起议院问题,这是清朝高层中第一次有人较早论及议院,这在当时统治者眼中,那可是大罪啊,毕竟这是在动摇国本,使统治者的地位受到影响,不过这也是为以后开设议院奠定了前期的基础,这是文祥在死后的前一年提起的。他充分肯定了议院的重要性。

如果说文祥肯定了议院,那么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则是直接在遗折中提出仿效西方议院的要求,提倡加大改革力度,实行“君民一体,上下一心”,那么他为什么是在死后才敢提出来啊,在当时的封建思想下,提出这种政治体制,是会给自己和家人,乃至族人带来杀身之祸的。而张树声则是提出效仿议院的这个要求。

那么晚清官员崔国因,则是第一位直接提出建立议院,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官员,这在当时可见,他是多么的大胆直接,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目光长远,见解比较独到的人。

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开始提出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不过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总之,他们提出开设议会,实行议会制,就是希望我国能够变强,而不受列强的侵略,充分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明朝的内阁制度能否发展成为议会制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明朝内阁制度,同西方议会制度存在本质的不同。

内阁制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献策和议政机构,但真正的决策权在皇帝手上。

如果皇帝不批准内阁决定,内阁大学士们的建议就算个屁。

这是因为明朝是封建王朝,立国之本是君主独裁制度。

西方的议会制度,以英国为例,恰好同明朝内阁相反。

英国本来也是国王一个人说了算,贵族只能服从命令。

但贵族也不死心,不断继续力量,煽动民众反叛。最终一次次击败国王,搞出来一个议会制度。

议会制度的本质只有一点,从皇上手中夺权。

1258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带着一群卫兵武装冲入王宫,强迫国王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

在13世纪,议会制度建立,随后逐步扩大,成为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

议会最大的特点不是议政和献策,而是具有决定权,可以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

国王的命令如果没有议会批准,是无法生效的。

其实西方闹了这么多年,搞来搞去主要就是为了一个议会制度。

这是因为,议会是选举出来的,议员主要代表这个国家大部分民众的利益。

如果他不能保护民众利益,他就当不了这个议员。

换句话说,议员是代表老百姓在监督国家权力的使用,议会才是国家老大。

明朝的内阁制度充其量只是皇上的一套行政班子,仅此而已。

不过,古代的事情也要放在古代来看。

在十五十六世纪,明朝这套内阁制度也是先进的。

皇上其实只有最终决策权,大部分时候国家的大事都是按照内阁的意见进行处理的。

而内阁的大学士本身就是国家官僚机构的顶级精英人物,能力上是很不错的。

最低程度,这比清代事事都有皇帝决定,大臣只能跪着奉旨承办要好得多。

美国的议会制度

美国的议会制度行使了两百余年了,用来制约总统的行为的,可行不可行时间来证明。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