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重机枪,战场终结者,创下一天杀敌六万记录,至今无人能
发布时间: 2023-07-11

马克沁重机枪,战场终结者,创下一天杀敌六万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马克沁重机枪

欧洲最早的枪支都是打一枪装一颗子弹,无法实现连续射击。现在想来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啊!你一枪打出去,就在装弹的过程中,敌人的骑兵早就冲上来了,寒光一闪,人头落地,鲜血狂喷……也就是说,步枪装备的步兵方阵不一定打得过敌人只有弯刀的骑兵,只要骑兵足够快,人足够多。

所以当时对步兵唯一有效的改造方式就是用人为的方式填补装弹时间差:第一排士兵射击,第二排士兵装弹,第一排士兵射击完毕了,该第二排士兵射击,第一排士兵就该装弹了。如此循环,对敌人来说就很恐怖,因为理论上可以持续射击,没有装弹空档可以利用。但请注意,这只是理论上的,实践当中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局,这种笨重、对步兵素质要求很高、应变能力差的阵形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步兵方阵

如果能够发明一种机械,能够自动装弹,那该多好!相信这是那个时代所有兵家共同的愿望,可惜,这一愿望一直到1884年才得以实现。1884年的欧洲,普法战争已经结束,欧洲秩序在重组中,德国统一国力急剧膨胀,法国被打败后励精图治时刻准备复仇,野心勃勃的沙俄不时向东窥探,庞大而虚弱的土耳其帝国垂死挣扎,世界一哥英国从来不忘染指欧陆……整个欧洲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火药桶,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展开全文

英籍美国工程师马克沁爵士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他虽然出身贫寒,没什么高学历,但是个不折不扣的机械迷,经常如饥似渴地学习机械知识和进行实验。他最后成长为世界上最负成名的枪械发明家,同时,他的父亲和兄弟也是军事相关的发明家。父亲发明了对枪械来说至关重要的消声器,弟弟则改进了炸药。一门三杰都对军事装备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战前的欧洲

他看到一个在当时很正常的现象:士兵举步枪射击时,强大的后座力有时会把士兵肩膀撞伤,甚至撞得鼻青脸肿,满脸开花。于是他非常敏锐地意识到,如此强大的“功”,难道不可以做点什么吗?不然浪费就太可惜了。联想到当时步兵方阵的“死穴”——无法连续射击——于是马克沁想,可否设计一套机械,利用后座力自动装弹从而实现连续射击?

天才的马克沁经过一系列实验,终于在1883年发明出了代替手工装弹的步枪,次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挺机关枪,可能连他也没有想到,机关枪的杀伤力是如此之强,一经问世,立即成为世界上最强悍的杀人武器。当年马克沁机关枪即获得专利,杀人狂魔正式走上战场。

用作展示的马克沁重机枪

机关枪顾名思义,就是机器枪的意思,英语叫做Machine Gun,用机器代替人工实现自动装弹。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射击后座力,退出空弹壳,压缩复进簧推弹到位,再次射击,如此循环,从而就可以省略装弹环节,使装弹的死亡间隙无限缩小,成百倍地提升枪械的杀人效率!

马克沁机关枪的射速达到了可怕的600发/分钟,也就是说,每秒钟就可发射10发子弹。这种杀人效率,比打一枪装一颗子弹的时代不知提升了多少倍。为了适应机枪的射速,马克沁发明了长达六米的弹夹为枪支供弹。同时,为了使高速发射而滚烫的枪管降温,马克沁还配套使用了水冷系统。尽管这套复杂的枪械十分重笨重而复杂,但由于其极为恐怖的杀人能量,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各国好战分子的追捧——这充分说明机关枪的发明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发明就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痛点和痒点——但这个成功的发明对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胜利、荣耀还是血腥和杀戮?

著名的“三八大盖”

有据可查的马克沁重机枪的实战是在1891年,英国殖民者一支50人的小分队在罗得西亚,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击退5000名祖鲁人进攻,并使3000名祖鲁人丧命枪下,杀人毙敌如削瓜切菜一般,马克沁重机枪从此威名大振。

马克沁重机枪发明没几年,就传入了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洋务运动的高潮,时任大清朝首席宰相(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对这个新生事物非常感兴趣,马上下令金陵机器制造局进行仿制——那个时候,大约李中堂也不会考虑到什么专利问题。但马克沁重机枪在中国的仿制并不太成功,一是因为彼时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的技术还相对粗糙,二是因为当时的马克沁重机枪还使用黑药铅弹。所以只生产了30多挺,全部送给了袁世凯让他带到了朝鲜。没有证据表明对军事的装备极为重视的袁世凯如何看待这几十挺马克沁,但他在朝鲜极为成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成为朝鲜的太上皇,不知这和这些重机枪有无关系。

袁世凯

马克沁重机枪一经问世,立即接单无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战争中都出现了它的身影,无数士兵倒在了它黑洞洞的枪口下。但那都是一些局部战争,真正让马克沁重机枪扬名立万的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1916年下半年,德国和英法在索姆河会战,战争的残酷性冠绝一战,双方死伤极其惨重,损失兵力高达130万,超过了号称“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会战。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大战中大出风头,超强的杀伤力、超远的射程让英法军队根本无法反击,很多士兵还没到达指定位置就成了枪下之鬼。万般无奈之后,英法只好祭出他们的法宝——坦克——来抵御马克沁重机枪,这也是坦克这个庞然大物第一次出现在一战战场上。但马克沁从此成为协约国将士的噩梦,无从统计到底有多少英法士兵死在这个杀人狂魔之手,但有一项数据是清晰的:一天之内,英法被马克沁干掉的士兵高达6万!

这一数据恐怕可以申请吉尼斯记录了,而这一记录到现在也未被任何枪械打破。可以说,人类有史以来,杀伤最剧的武器恐怕就是马克沁重机枪了。有军事专家做了一个武器杀伤力的排名,高据第一位的就是马克沁,据不完全统计,它杀死的总人数超过一千万,所以有人称它“杀死了整整一代欧洲人”!而令人闻风丧胆的AK47和原子弹的威名,都要排在马克沁重机枪的后面!

索姆河会战中的坦克和马克沁重机枪

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号称战场收割机马克沁重机枪也慢慢退出了历史。水冷系统导致枪体本身异常沉重,无法轻便携带成为其无法克服的缺点。所以,当各国部队越来越倚重无需特殊冷却系统的轻机枪时,马克沁重机枪不可避免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仍不时出现它的身影,但在各国的武器装备中,其比例已经大幅下降。特别是气冷系统的机枪出现之后,马克沁就被彻底取代了。因为没有人再忍受在情况极其复杂的战场上还要背着沉重的枪体、巨大的水冷箱和一大堆附件在壕堑间行军……

卡拉什尼科夫及其发明的AK47自动步枪

马克沁重机枪问世之初,最为人称道的是解决了高速发射带来的枪管过热问题,但时过境迁,庞大的水冷却系统却又成了拖累这件战争大杀器的阿喀琉斯之踵,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无论如何,马克沁重机枪在世界机械史上成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称其为“不朽”也不算过分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