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邓尼茨在纽伦堡审判中只判了十年?卡尔·邓尼茨的人物生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为什么邓尼茨在纽伦堡审判中只判了十年

卡尔·邓尼茨元帅。曾任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二战中他发明了“狼群战术”,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纽伦堡审判,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1956年邓尼茨被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及复仇主义。1980年12月,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二战时期的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纳粹元帅为什么他没有被判处死刑。要知道在纽伦堡审判的其他德国将领最后的判决都比邓尼茨要重,像雷德尔因发动战争被判无期,凯特尔因反和平密谋罪、战争罪、反人类罪等直接被处以绞刑。但是邓尼茨不同,他只判了十年的监禁。

其实纽伦堡审判这是一场非常有争论的审判,二战结束后对战争罪犯的审判是否公正合法一直有着多方面的争论。纽伦堡审判的法官是来自于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这四个国家。当时苏联主张直接给罪犯定罪,尽快给手法西斯迫害的人安慰,这样还能节省诉讼成本。但是其他三个国家认为,什么样的战犯还会要通过审判才能确定,要给被告人一个辩护的机会。这使得邓尼茨有了一线生机。

在纽伦堡审判中,英国检查机关基于“拉科尼亚命令”指控邓尼茨犯有战争罪,认为这是一项要求艇长杀害遇难者的命令。邓尼茨的律师克兰兹布勒反驳说,潜艇不应在本身危险的情况下救援幸存者,这是国际海军惯例,美国海军也有同样的指令。而此时美国法官弗朗西斯·比德尔顶住其他国家大法官反对的压力,全力支持克兰兹布勒博士的要求。克兰兹布勒通过法庭派人找到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说明情况,这位深受其爷爷——一位德国老海员——影响的五星将军毅然决定给法庭作证。尼米兹在证词中表示:“按照一般的原则,如果救援会给潜艇带来不必要的额外危险,或者阻碍潜艇执行其他任务的话,美国潜艇是不救敌方幸存者的。” 由于尼米兹是盟军一位著名的海军统帅、德高望重的英雄,他的证词受到法庭的极大重视。法庭同时也确证除了美国海军,英国海军也有同样的指令。

由于没有直接证据显示邓尼茨曾经命令潜艇消灭幸存者(主要是禁止救援幸存者),因此法庭无法采信英国检查机关的指控,遂忽视对邓尼茨违反人道罪发动潜艇战的指控,最后是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判了邓尼茨10年徒刑。

卡尔·邓尼茨的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Grünau),有一个兄长,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父亲埃美尔·邓尼茨(Emil Dönitz)为一座工厂的工程师,在邓尼茨4岁时母亲安娜·拜尔(Anna Beyer)过世。1910年,邓尼茨应征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Kaiserliche Marine),于4月4日成为了海军军校学生,1911年4月15日,晋升为海军见习军官,在海拉号巡洋舰(Hertha)上服役一年。在1912年秋季邓尼茨被委任为布雷斯劳号巡洋舰(Breslau)的海军代理少尉。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布雷斯劳号(Breslau)和戈本号(Goeben)卖给了奥斯曼帝国,分别改名为米迪里号(Midilli)和严君塞立姆号(Yavuz Sultan Selim),而邓尼茨跟着米迪里号参与对俄国的战斗,累积实战经验。1916年3月22日邓尼茨晋升为中尉,之后又被派往加里波底作为飞机观察员,邓尼茨在5月时和德国军官女儿茵戈波·韦伯(Ingeborg Weber)结婚。同年10月,邓尼茨转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1918年作为潜艇U-39的值更军官,于1917年2月至10月在海上巡弋作战,表现优良。1918年2月,担任潜艇UC-25的艇长,击沉5艘运输船,获得骑士十字勋章(Ritterkreuz);7月,又担任UB-68潜艇的艇长,在10月4日时袭击英国的地中海商船团时,被护航舰重创了潜艇,之后在英国约克郡被俘了10个月。
海军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但1919年7月邓尼茨才被释放,他留在英国,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之下,德国仅能拥有规模非常小的海军,不能拥有潜艇,且海军人员仅能1500人,而邓尼茨以中尉的身份作为魏玛共和国国家海军中的T-157鱼雷艇艇长,在同年11月1日,晋升为海军少校。在1933年9月1日,邓尼茨晋升中校,在1934年9月出任指挥艾姆登号轻巡洋舰。在1935年德国和英国签署英德海军协定后,德国已能拥有潜艇部队。1935年10月邓尼茨回到潜艇部队中服役,并晋升上校;同年,魏玛共和国的“国家海军”被改名为“战争海军”。邓尼茨自回国后倾心研究潜艇战术,利用一次大战的经验和在战间期与外国合作,私下发展研究潜艇和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
当时的德国海军学说建立在美国军事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理念上,主张结合潜艇和水面舰一起打击敌人舰队。到了1937年11月,邓尼茨开始相信,大规模的通商破坏战(即“破交战”)是可行的,特别是对德国海军的主要对手—英国皇家海军,他认为必须将德国海军的舰队形式从水面舰改成潜艇,战略是主张攻击于相对于战斗舰队安全许多的商船船队。他指出,英国本土所需的物资绝大多数都是仰赖于外海殖民地运回本土(英国每年消耗的物资中,石油的75%、铁矿石的88%、铜的95%、铅的99%、小麦的89%、肉类的84%和石油的93%都依赖进口,每年的海运物资总量超过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英国运输船多达2500艘),战略物资仰赖通商船队,打击它们能使英国迫于投降,他认为能以300艘的U艇VII型所组成的潜艇舰队在战争里打败英国。
邓尼茨回想起他在一次大战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想法,当时他以单艘潜艇使用鱼雷的最大射程袭击护航船队,此举是非常危险且取得的战果较为有限;邓尼茨就以“多艘潜艇集结起来攻击船队”为核心概念,创立出“狼群战术”(狼群战术是英国的称法,德国是称作“集结战术”),以多艘潜艇在夜晚以水面航行方式,以鱼雷最小的射程攻击船只,于是邓尼茨开始在海军中提倡建设潜艇舰队。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要执行狼群战术,以德国有限的无线电能力十分困难。在两次大战期间,德国开发了特高频发射器,使得他们的无线电反干扰能力提升许多,而一战后发明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使得防窃密能力加强。邓尼茨还采用了威廉·马绍尔的想法,让潜艇处于非常接近水平面的位置和夜间发动攻击,此一策略使得潜艇的无法被声纳所侦测到。当时很多人,包括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不赞同邓尼茨的想法。他和雷德尔不断争取海军内部的资金,也同时竞争希特勒的政治交友圈,特别是和赫尔曼·戈林。
由于战争海军的水面舰军力远低于英国皇家海军;雷德尔认为,只要和英国有战争,不久就会毁掉他的整只舰队,当听到宣战消息后,他说道:“现在,水面舰队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表现出它们懂得如何英勇赴死。”。雷德尔对战争的希望全寄托在水面舰建造计划—Z计划中,这将大幅提升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力量,有效对抗皇家海军。然而Z计划直到计划里预定的1945年都未完成。相比之下,在邓尼茨新的战术中就没有如此不稳定的因素和繁杂的飞行人员训练计划。与和皇家海军比较起来相对弱势的德国水面舰队比较,一旦战争爆发,潜艇战必是德国海军唯一的选择。
1939年1月28日,邓尼茨晋升为海军准将和潜艇指挥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原本预计这场战争的爆发将在1945年,而不是1939年,战争海军对于战争的到来完全是措手不及。邓尼茨的U-潜艇部队只有57艘,其中许多是短航程型,只有22远洋型能越洋出击。在雷德尔和希特勒的要求下,以潜艇舰队直接和英国舰队交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