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镫发明前,古代骑兵是怎样马上作战的?马镫发明至少在南北朝后,《三国演义》小说影视里脚踩马镫手持兵刃骑马互搏难道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在马镫发明前,古代骑兵是怎样马上作战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本来没有必要回答。但是为了批驳网上一些瓜皮的谬论,我就花点时间,专门这点东西。

马镫,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有了马镫,骑士可以稳稳的站在马镫上,左劈右砍,横冲直撞。简直是坦克一般的存在。

那么马镫出现之前,骑兵是怎样作战的呢?

很多人以为马镫发明至少,骑兵只能紧紧爬在马背上,不能劈砍,不敢乱动,一不小心就会掉下马背。甚至宣扬马镫发明之前的骑兵都是骑马的步兵,骑着马赶路,到了战场下马作战。

何其荒谬!这些人对骑兵一无所知。

骑兵就是骑兵。没有马镫,照样左劈右砍,骑马射箭!

第一,是骑马射箭。

骑马射箭,一直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横行欧亚的绝招。

战国时期,匈奴就有强大的骑兵部队,他们主要的作战方式就是骑射。所以赵国才向匈奴学习,开始“胡服骑射”!

冒顿单于,就是骑马射箭把他爹射死的。他有“控弦之士”40万!也就是有弓骑兵40万。《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

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

意思是,匈奴人从小就能骑马射箭,长大了全是带甲的骑士。远了就用弓箭射击,近了就用刀砍杀。

第二,就是长枪大戟,铁剑钢刀,突刺砍杀。

以关公斩颜良为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看,三国志,写的清清楚楚,关羽是骑着马冲进万军之中,可能是用长矛刺死了颜良,又一刀砍掉颜良的脑袋。全程马上操作!

再以吕布为例。

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吕布自己骑着赤兔马,冲锋陷阵!

马镫发明至少在南北朝后,《三国演义》小说影视里脚踩马镫手持兵刃骑马互搏难道是假

《三国演义》小说影视里脚踩马镫手持兵刃骑马互搏难道是假?当然是假的,或许也不能说假,这就是限于客观条件必需的艺术加工呗。如果现在的影视拍摄过程中不使用马镫,肯定会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曾经有一部关于秦军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坚持不使用马镫,饰演秦军骑兵的解放军骑兵战士也有很多人受伤,这些都是专业骑兵尚且如此,一般的明星演员或者群众演员如果不使用马镫,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马镫的发明至少在南北朝后的说法也不准确,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布马镫,这么说吧,马镫有一个从单蹬到双镫,从非金属材质到金属材质的发展过程。

话虽如此,确实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根本没有马镫或者类似器具,这一点是无疑的。

问题在于,不能认为没有马镫或者类似器具就无法轻松控驭马匹,没有马镫或者类似器具就无法实现骑兵远程奔袭,无论在东西方,壁画等视觉资料都反映出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骑兵是不使用马镫的,无论是中国的商朝、楚国骑兵还是马其顿的伙伴骑兵与帕提亚的具装骑兵。

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需要用双腿紧紧夹住马身,这对骑兵的训练水平与时间要求更高,游牧民族之所以在骑兵方面有优势,就是因为他们的子弟从小在生产活动中就自然而然进行了骑兵训练,成本相对较低,而定居民族脱产训练骑兵则成本非常高,需要国家或者族群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

但是成本再高企,不代表没有无马镫骑兵,经过训练,骑兵完全可以在无马镫的情况下骑马。马镫的出现,最主要的意义是降低了训练成本,使得相关费用能够转移到武器装备的成本上,与此同时,因为门槛的降低,使得更多的骑士能够参与到骑兵队伍中来。

古代中国是何时发明马镫子的其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吗

我是沙海古藏,我来回答!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马镫,堪称“东西方文明的催化剂”

先来看看马镫到底是什么?马镫,就是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者上下马和骑乘时间时用来踏脚的马具。一般和马鞍配套使用

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马镫包括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由骑者踏脚的部分,即镫环;二是将马镫悬挂在马鞍两侧的镫柄或镫穿

小小马镫,看似不起眼,但是对世界文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直持续至今!

西方学者对中国马镫的发明给予了极为崇高的评价,称其为仅次于古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最独特的创造!


马镫发明时间:

根据现有的考古实物资料和佐证材料,中国最早的马镫在西汉时期就有啦,在西汉时期的墓葬壁画上,最早就出现了马镫

西汉人物马镫壁画

而现在出土的著名的考古实物马镫,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著名的——木鎏金马镫!实物图如下所示

现存最早的马镫——鲜卑北燕冯素弗墓木鎏金马镫

据《晋书》记载,冯素弗为北燕天王冯跋之弟,北燕国的建造者之一,是鲜卑化的汉人,死于太平七年(415)。该墓对了解北方民族与中原的文化关系有重要价值

冯素弗墓马镫,两只以桑木为心揉作圆三角形,上出长系,外包钉鎏金铜片,是早期马镫中有确切年代的一副,是研究马具的发展和断代的重要资料!

马镫的材质和形制:

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主要是为了上马的方便,后来慢慢演化成双边。

同时根据相关资料的推断,马镫的材质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才慢慢成为今天的样子。

马镫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的安全系数

马镫的材质大约经历了,布马镫——木马镫——金属马镫,这三个材质发展阶段!并且马镫的发明和定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中国发明马镫的历史意义?

1.引发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变革

在马镫还没有发明之前,全世界各国军队,埃及人、阿拉伯人,亚述人,罗马人,古巴比伦人,都不知道,更别说使用马镫。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横扫中亚的时候,他们的骑士双腿也是横跨两旁,没有任何支撑,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那时全世界的人们在骑马时都只能匍匐降低身位,抓住马的鬃毛骑行;古罗马人,曾经发明过一种扶手,固定在马鞍前面,供骑手抓住,但是双腿依然悬在两旁,直到中国发明了马镫!

3世纪时,中国已经出现了金属马镫,马镫发明之后,首先传到了东北亚的高句丽地区,经过萨珊波斯,最终传到了欧洲和阿拉伯世界,解放了全世界的马背上的民族。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曾说“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发明,像马镫一样小,却拥有如此大的催化作用,像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时代一样,马镫让整个欧洲以骑士阶层为主体的封建制度得以快速发展建立!”

中国发明了马镫,而世界享受了马镫,欧洲的中世纪的快速发展,与此息息相关,干系不可谓不重大。

2.优化人马关系,改变了战争面貌

马镫的发明对骑兵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而在冷兵器时代,世界范围内骑兵都是各国家的主力兵种

在古中国,战国时期即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骑兵也还处于初步状态,到了西晋时期,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乘用的马具的完善,从而使骑兵发展进入全新时代。

而中世纪的欧洲,重装骑兵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