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出什么大事了(邓亚萍的故事2020精选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邓亚萍的故事2020精选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 ,原中国女子 乒乓球 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邓亚萍的 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邓亚萍的故事1

如果一个运动员能够为国家争得荣誉,那么一定是能够让所有家人和和国人都感到自豪的,但是不仅是在运动事业上做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贡献,还能够在其他方面造福其他人,这样的做法就不仅是让人敬佩了,更是让人从心底里服气,邓亚萍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不仅是在乒乓事业上贡献自己的光热,还在妇女 儿童 方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邓亚萍从小就是在一个良好的乒乓球环境下被熏陶的,因为自己的父亲就是当时一个十分优秀的乒乓球选手,所以也是把小小的她进行着这一个方面的培养,但是虽然也是同样喜欢这一个项目,邓亚萍却一直都是处于劣势,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个子矮小,更是被当时的省队认为不符合招生的标准。

如果是换做其他人可能就十分的灰心,但是邓亚萍的父亲却用另外一种方式对其进行着鼓励,于是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如何的她,开始更加刻苦的训练,为的只是能够让别人能够看到她的能力。九岁的邓亚萍就已经在全国的分赛区中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冠军,而后来就进入到了郑州市的体校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打球的经历。

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是乖巧懂事的邓亚萍一直都在努力地坚持着,并且还能够把每一项都做的很好。后来的战绩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各大赛事上她都能够打败各种选手,然后成为当时的一个神话,甚至在当时的世乒赛上获得的冠军更是打破了当时的一个记录,因为她的出现,就是这个历史上最年轻岁数最小的冠军。

曾经的邓亚萍简直是引领了一个十分辉煌的时代,因为那时候的她只要是参加比赛一定会收获一个金牌,所以这个别人口中的神话,更是连续八年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但是没有放弃对于自己的一个更高的追求,邓亚萍还在学业上十分的用功,更是成为各大高校中一个十分渴求知识的学子。

虽然十分热爱这项事业,可是还是要腾出地方给更多的年轻人去施展,于是选择了退役的她暂时收起了自己的神话,开始了人生的另外一个故事。自从退役之后一直都没有闲着,邓亚萍从一个奥委会的职务再到共青团的市委书记,再到后来的报社的副秘书长,再到后来的大学教授等。

最后到如今的妇联常务委员,一直都是在仕途上奔波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名气和过去,就坦然的享受生活,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更多。虽然自己的事业看上去有点高调,但是生活中却是一个很低调的她就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是十分的神秘,不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混淆,是一个稳重而聪明的传奇女性。

 邓亚萍的故事2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

步,都能够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好听的字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刻,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应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刻从事大户外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之后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之后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户外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的故事3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