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泯恩仇是真的伟大吗你怎么看?一笑泯恩仇,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一笑泯恩仇是真的伟大吗你怎么看

所谓恩仇必汲及是非,这里面有个原则问题,也就是争与不争的红线。个人恩怨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民族大义、阶级立场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可让步!一笑泯恩仇是否真的伟大,要看情况!说个胡适与鲁迅的故事,让大家分析下。

新文化运动时,鲁迅与胡适都是运动的旗帜和先锋,因为立场相同,两人一度成为朋友,并有过书信往来,双方对另一方都曾有过仰慕之情。

新文化运动后,因政见不同,鲁迅与胡适交恶。此后,两人在报刊上多次挖苦、讽刺对方。但仅限于阶级立场,私下里对方的文章,只要认为是好的,都会大力推荐。比如鲁迅的《随感录》,胡适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一夜不能好好地睡,时时想到这段文章。”对于他们来说,政见立场是大义互不相让,人品为人是小事又多有谦让,这就原则!

1936年,鲁迅去世后,作家苏雪林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称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胡适回信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鲁迅、胡适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人物,你能相信他们私下里互相欣赏,早就“一笑泯恩仇”,但在立场上却从未原谅!

从两位大师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君子和而不同”。相对于生活中个人恩怨的可以“一笑泯恩仇”,这种原谅虽谈不上伟大但真的是一种大度。对于大是大非的原则和立场,切不可装糊涂轻易放下,在这种情况下,不原谅比原谅伟大!

一笑泯恩仇,什么意思

“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题三义塔》的词语,全句为“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意为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现在一般形容有感情但是又有过节的两个人,多年不见,再次相逢的时候,感情战胜了仇恨,和好如初

曹云金未来有没有可能回归德云社,与师父郭德纲一笑泯恩仇

曹云金回德云社基本不可能了,因为他有自己的事业发展(听云轩),但与师父郭德纲一笑泯恩仇还是有可能的。曹云金如今30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之时,说话办事也不够圆滑(社会经验少)。当初离开德云社的理由他对媒体表示主要原因之一是:突然德云社不让其演出了,之前和师父说好了随时可以演出等等质疑,所以曹云金认为是德云社逼走自己的。这些理由明显都很牵强,当时只需要找到师父问清楚就可以了,有什么误会当面一谈也就说开了。笔者认为还是曹云金自己不愿意在德云社发展了,东拉西扯的对媒体说了一大堆不靠谱理由。其实曹云金出走也不是第一个,最早可追溯至张云雷离开德云社。

网上一般普遍流传张云雷在2005年离开德云社是因为嗓子倒仓,据张云雷自己回忆,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张云雷认为自己不适合说相声,回到家后一直在网吧玩了2年,后16岁去台球厅打工每月800元,后来尝试干过多个工作,例如:餐厅服务员、中介、客服等。后来去北京北漂,这期间张云雷的倒仓期早已过去了。张云雷在北漂期间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但就是不愿意回德云社说相声。张云雷离开德云社6年间没和郭德纲有过任何联系,6年后再见面张云雷对郭德纲表示:不想说相声了,后来张云雷正式向郭德纲认错回归德云社。那么笔者说这一段的意思是想证明,不是部分网友所说,离开德云社就成为了郭德纲的敌人,事实上离开后只要不诋毁郭德纲,很多人与郭德纲还是有来往的。而曹云金本人由于性格相对狂妄,又年轻气盛,做一些不靠谱的事也很正常,但如此“欺师灭祖”这已超出道德底线。下图为张云雷讲述叛逆期时什么也不想学。

之前离开德云社的王玥波高晓攀等也没与郭德纲闹翻,郭德纲还为高晓攀的书《别怂》作序,书中高晓攀自传在德云社的经历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郭德纲徒弟中赵云侠退出德云社后直接加入曹云金的听云轩,但师徒之间并没有反目,而2年后宣布重回德云社。刘鹤春也一样退出后又重回了德云社,闫云达退出后虽没重回德云社但也没与师父反目成仇。这也进一步说明,不是部分网友所说的:谁退出德云社郭德纲就打压谁?那么曹云金和这些人不同的是,他不但退出德云社,还经常在媒体面前对郭德纲提出种种质疑,以至于后来他被除名德云社家谱。翻看曹云金刚退出德云社,每次接受采访时都是指责德云社的种种不是,笔者觉得不太妥当。曹云金还是太年轻,当时曹云金难道不清楚你的每一次质疑或指责,郭德纲都会被媒体质问。也就形成了郭德纲每次都要被动回答澄清,而曹云金的质疑似乎并无止境。后来郭德纲在整理家谱对外公布表示:不在此家谱中的人与德云社无任何关系,也意味着不在回答媒体关于叛徒无止境的质疑。

笔者对曹云金离开德云社并没有意见,只是他对师父的各种质疑和长文揭发,感到不理解。如果曹云金当初离开德云社后并没有指责师父,估计曹云金后来也不会被那么多人诟病。以曹云金现在的状态,应该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他在媒体面前依然表现的很轻狂。不提他与郭德纲之间的事,单看曹云金在社会上一些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发现此人太浮躁。例如:曹云金当年在录制《一百万梦想》时,与随从三人将节目制片人刘可打翻在地,持续殴打约五六分钟。只是因为曹云金的车被砸,他怀疑是制片人干的,最终警方调查取证后表示:曹云金的车被砸,与制片人刘可无关,系普通盗窃案件。之后在2015年曹云金当街和同伙与他人斗殴,事后还振振有词,这都说明曹云金处理事情方面太过年轻“浮躁”。

那么人都有过年轻的时候,俗话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了40岁以后慢慢遇到事就不那么困惑了,曹云金之前退出德云社时自己提出的质疑,到了40岁以后自己慢慢也都会想明白的。有一天曹云金不在困惑之时,想必师徒之间还是有一笑泯恩仇的机会。因为之前看过其他明星年轻时,狂躁的甚至超过曹云金,例如:当年高晓松有位知名的音乐家与其握手,高晓松同着很多人的面连手都没伸,记者采访他时他基本是保持葛优瘫的坐姿,狂到看不起任何人。如今高晓松已是知天命的年龄,回忆起当年往事羞愧难当。曹云金现在还放不下身段,因为还没太活明白,如果曹云金放下身段前去拜访恩师(实为高级),郭德纲也不会不理不睬(彰显度量)。笔者也曾经与曹云金有过类似经历与师傅公开闹翻,多年后笔者登门拜访,师傅亲自下厨招待。所以笔者认为:只要徒弟放下身段,师徒之间还是有一笑怋恩仇的可能的。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