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24节气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24节气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什么意思

24节气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一个具有过渡性的节气。春天是春分节气,夏天是夏至节气,秋季是秋分节气,以及冬季是冬至节气。之所以是过渡期,是因为这几个节气之后,昼夜会发生明显变化。

春分时间,3月20—22日,表示春季中间,昼夜等长。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夏至节气,6月21—22日,表示炎热将至,该日昼最长,夜最短。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以及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秋分节气,9月22—24日,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秋分这天,太阳达到黄经180度(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冬至节气,12月21—23日,表示寒冬到来,该日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度,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志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总之,春分和秋分,春分是春天昼夜均分的一天;秋分是秋天昼夜均分的一天。

夏至和冬至,夏至可以理解为夏天昼长到头了。冬至绝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夏至也不是夏天到了的意思。这里说的“至”,是“极至”的意思,即到头了的意思。冬天说“夜长到头了”,夏天说“昼长到头了”。说通俗点儿,冬至是中午的影长到头了,夏至是中午的影长到头了。用天文学术语说:冬至是太阳走到南回归线了,该回头向北了。夏至是太阳走到北回归线了,该回头向南了。

秋分节气到了,俗语“麦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今天周末休息,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明天9月23日便到秋分节气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一般秋分时太阳直射位置已经南移到赤道附近,使得昼夜平分,并逐渐随着太阳继续南移而昼短夜长!随着白天时间越来越短,光照不足下的植物已开始草木枯荣,而玉米等农作物也开始或临近秋收农忙之时。由于我们这边位于鲁西北地区,是处于华北平原的南端,为北方常见的一年两季农作物生产区域,而秋收玉米后,我们这边便会马不停蹄的开始秋种冬小麦工作,只有浇完越冬水后才步入农闲时间!下面针对题主这句关于秋种的俗语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关于“麦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的理解。这里“八月”和“九月”是指农历时间,意思是说:秋天播种冬小麦时节,如果农历8月份播种小麦后遇到田间墒情不佳而影响出苗时,因此时气温相对偏高,可以通过浇水提高农田墒情,促进小麦造成发育。而如果到了农历9月份才播种小麦,即便这时墒情不错,可能会因气温较低而致使发芽出苗迟缓,不利于小麦冬前积温,很容易造成植株发育偏弱而在漫长越冬期受到冻害影响,使得来年收获面临减产!

如果按今年秋收秋种来说,今年秋分时间是农历八月二十五,即9月23日,农历九月开始时间则为9月29日,因而按上面老话所说道理,秋播小麦时间应该为9月29日以前进行,而10月份再播种便不合适了!

然而,根据现如今的秋收农业生产过程,我们这边秋收玉米时间为9月底至10月初,而秋播冬小麦时间则为10月份寒露节气前后,即10月8日前后,之所以现在农业秋种不按常理进行,我感觉主要有几方面新变化,使得以前农谚老话已不能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具体表现为:

1、随着气候变暖,近些年暖冬现象越来越明显,以至于晚播冬小麦往往更利于正常生长发育。

2、随着育种技术发展,现如今的小麦品种琳琅满目,并各具特色,对于一些冷冬季节来临早的地区可以播种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麦植株发育不良或偏弱情况。

3、现代机械播种的普及,不仅减少了播种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秋播时遇到的不良气象变化,另外,通过化肥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正常发育能力,也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窘境!

总体而言,这句老话虽然是古人长期农业生产总结的农谚常识,可能会适应局部小气候地区,但对于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渐渐失去作用,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借鉴,可以有效避免低温种植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上为个人见解)

秋分将至,“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啥意思秋分天气如何

又到一年秋分(2020年9月22日秋分节气)时,每每到了这个时节,天总是格外的蓝,云总是那样的淡。秋高气爽这词其实更是用来形容在这个时节人们的美丽心情的。

关于节气,农村里有着许多的俗语老话,或提醒人们适时播种与收获,或预测未来的收成,或预测未来的天气等。比如关于秋分节气的有,“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比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还有“白露看花,秋分看谷”,还有“白露镰刀响,秋分砍高粱”,“秋分只怕雷电响,多来米价贵如何”等等。

且看“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什么意思?

秋分作为24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完全等长。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才是这样的情况。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在秋分节气刮起了西北风,就意味着之后的日子,包括整个的一冬天天气都会很冷很冷。特别是传统上的寒冬腊月,冷气更会绵延不断,好像没完没了似的。这里的“东”,其实应该是“冬”。估计是人们在传播的时候,因为与西北风的“西”对仗,说成了东西南北的“东“。

“西北风呼呼的刮着“,这句话常常用来描写北方寒冷的天气。而秋分这一天更准确的应该是冷热天气的分水岭。因为从这天开始,整整寒冷的时刻才算降临了。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立秋节气到,就意味着暑热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但天气冷下来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许多地方才有秋老虎的说法。其实到了秋分节气,才会有真正的冷意。

而秋分这一天的天气,包括风向,对今后的日子都有非常重要的预示意义。这个现象就像音乐中的节拍一样,是一个自然规律。自然界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等等说法。就是用某一个关键日子的天气,来预测未来某一天或者某一段时期的天气状况的。

通过人们历年来的观察,秋分节气如果刮西北风,那么这一年的冬天会很冷很冷。而对于北方冬小麦来说,这种情况非常有利。一个是有利于冻死病虫害,另一方面天气冷的话,下雪就会多。有利于第二年冬小麦的丰产丰收。

那么今年的秋分节气天气会怎么样呢?

与往年比较,感觉今年秋天的天气是偏暖的。往年间临近国庆假期,都应该穿两件衣服了,但是今年却不同,昨天中午不少人们还穿着短袖衣服。而且根据天气预报,大后天秋分节气,我们这里是东北风加小雨,最高温度24度。应该是历年中比较温暖的秋分了。

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我国90%以上的地区都受秋分节气的影响。今年特别希望这种暖和的天气,能减少流感,特别是减少新冠疫情的影响。

且行且珍惜!天蓝蓝,我们一起在美好的秋分时节去野外呼吸一下秋高气爽清新的空气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