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不宣小说(当年有多少玩家曾经用电子辞典玩过游戏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当年有多少玩家曾经用电子辞典玩过游戏

在我刚刚上初一的时候,学校里来了一个卖电子词典的经销商在推销。他卖的是什么牌子我想不起来了,但是我们所有人都被这种新兴事物给震惊了。电子词典的功能在当时来看是令人惊喜的,它除了不能打电话,听音乐和看电影,基本上需要它做的它都能做到。当然,我们当时也都很单纯,从来没想到以后会有智能手机这么一个怪物出现…学校里不少人都花了四百块钱定了这款电子词典,我也心痒难耐。它最重要的几个功能,可以查单词,那可比查书本快多了,还可以朗读出来;除了英语,别的科目都可以学,号称九门学科同步学。甚至能够看小说,古典名著,国外名著,它都有。当然,我们都心照不宣的是,它里面有游戏……我们所有人买电子词典都说是为了学习,不同的是,有的人是真的为了学习,有的人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掌机……我回家也和妈妈说了,但是我们都觉得学校那个不好。她带着我到了市区的书店,去选购自己心仪的电子词典。像是好记星啊,E百分啊,我看的眼花缭乱,好几百的售价真是价格不菲。最终,我停在了步步高的柜台前。因为,我看到了我的女神,蔡依林的广告海报,嘿嘿。我也不知道哪个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选了步步高。营业员服务态度特别好,给了我下载卡,说是游戏,学习资料,小说什么的都可以随时来免费下载。哇哦,太酷了!对于花了快七百块钱内心愧疚不安的我,很快就被得到自己喜爱的电子词典的兴奋给掩盖了。那精致的大屏,出色的手感,淡淡的电子产品香味,就从外表看,就知道比学校里卖的那破烂货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回到家赶紧开机,首先看看有什么游戏……囧像是贪食蛇啊,五子棋啊,这都是非常普通的小游戏,但是我们也都玩的不亦乐乎。其实说起来,因为黑白屏的关系,而且没有背光,玩游戏时的体验可以说是很糟糕的。但是在那个年代,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玩会游戏,而且带到学校也不会被没收,如此正大光明,畅通无阻地玩会游戏,那本身也是很享受的一件事。就更别提那时候,家里有电脑的都是土豪,就算有游戏机也早就给收起来不让玩了,你说电子词典能不受欢迎吗?!就在我轮着体验这些小游戏时,有一款叫伏魔记的游戏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游戏名称来看,这绝对是我从未玩过的,我好奇点开了。伏魔记绝对是电子词典里的里程碑似的作品。在我初玩的时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虽然别的游戏平台RPG游戏大作不是没玩过,但这是电子词典啊,现在我可以随时随地捧在手心玩。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人物动作僵硬诡异,画面粗糙难看,而且没有音乐。但是,这不妨碍它带给我们一段,令人难忘的武侠冒险之旅。游戏是围绕主角柳清风的故事来展开的,后面也会遇到两位侠女慕容晓梅和袁萍芷的加入。其中情节跌宕起伏,剧情堪称一流。而游戏里也不乏一些隐藏要素,需要去好好探索,不然可是会错过不少好东西的。游戏难度尚可,前提是需要找到隐藏的好装备和药品,再加上有意识的练级学技能,才能比较顺利的过关体验剧情。像我第一次玩的时候,因为不怎么练级,装备也不行,在蛇妖那一块卡了快一个月,简直绝望奔溃。在当时我们看来,伏魔记的逼格是别的电子词典游戏所不具备的,真正意义上的独占大作了。那些有了电子词典的同学,家境宽裕的也央求父母买了步步高的,就为了一睹伏魔记的真容。伏魔记的战斗系统也是很简单的,易于上手,普攻,法术,符咒,暗器,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作为一款回合制武侠类的RPG,它从题材上就比较容易能获得我们的好感,作为一款出色的游戏,称它为电子词典第一神作,绝对当之无愧。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电子词典这个在当时来看功能无比强大的机器,也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提到电子词典,还有人会想起那款带给我们惊喜和快乐的伏魔记吗?虽然后来也出了伏魔记的改版和重制版,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再去体验,就让那段回忆随风去吧。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投稿来源:彼岸浮燈

小说庆余年:春闱案中范闲被围攻,到底得罪了哪一方势力

白羽居士,为你答疑解惑。在原著《庆余年》中,春闱案是范闲进入官场后面临的第一场考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此时的范闲在辛其物的穿针引线之下,有了“太子党”的烙印,春闱之前就在李弘成的安排下又跟二皇子见了面,两派都不得罪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官员喊打喊杀的呢?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二皇子的拉拢

在原著的时间线中,范闲是先大婚,后春闱,再出使北齐。这样一来范闲的“渣男”本色就被掩盖了不少,电视剧提前安排出使北齐就让范闲的“婚后出轨”变成了“婚前劈腿”。 此外,编剧提前让范闲监察院“提司”身份曝光、郭攸之提前入狱,这就相当于“春闱案”的枪还没掏出来,敌人就已经倒下了。迫切期待第二季的编剧,怎么去填这个自己提前挖好的大坑。

言归正传,按照原著的安排,范闲是春闱前两天才与二皇子在流晶河的画舫中第一次见面。在这次历史性的见面中,两个人都是心照不宣,云淡风轻地拉家常,扮演着二哥与妹夫的和谐共处局面。只是在宴之后李弘成才流露出二皇子极力拉拢范闲的意图。

原著中写到:在东宫的心目中,一千个你的份量,也抵不上长公主的一句话,所以你不能信任东宫。”李弘成很严肃地说道:“你我两家世交,我与你也算是朋友,所以要提醒你,如果真要倒下来的话,于公于私,我都希望你能倒向那边。”

这一大段的铺陈其实非常符合古代宫斗的基本套路,但凡大人物出场只把面子上的过场走一下,表示一下关切,最至关重要的话要留给下面的人去提点,这样一来就能进退有据。(如果都像电视剧第七集宗皇子杀气腾腾地拉拢,那就不叫宫斗剧,那叫宫闹剧。)二皇子既然跟范闲是初次见面,总不能昨天刚拉拢,今天就掏刀子吧?更何况二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基本靠银钱收买,所以此时此刻的二皇子是不可能因为几天后的春闱案而对范闲下手的。那么,太子那边又会怎样呢?

二、太子党的标记

范闲告别二皇子之后回到家中,接待了鸿胪寺少卿辛其物。辛其物带来一张纸条,上面一共写了六个人的名字。范闲看了看纸条上的人名之后居然对二皇子多出了一份感激,因为如果当时二皇子也递上这么一张纸条,范闲就会被直接夹在中间,很难处理。

范闲在春闱中担任的是“居中郎”,其实负责的是会试的糊名阶段。太子让辛其物送来纸条,既是试探又是拉拢。某派清口曾经说过,为领导做一百件好事,不如帮领导办一件坏事。这次太子亲自把办坏事的机会送到面前,就是要范闲表明自己的态度。接过了这张纸条,就等于跟太子私底下完成了一次黑色交易。

范闲虽然隐隐有些愤怒,但还是接过了太子递过来的条子,还顺便接过了林婉儿手中林相、宁才人和秦家递过来的条子。毕竟此时的范只有一个空筒子“提司”的名号,却没有实际职权,哪一方势力都是他无法得罪的。

原著中写到:既然举国皆是乌鸦,我自然也不会去冒充丹顶鹤。”范闲淡淡说道,将这些纸条全数毁了,轻轻揽着妻子的双肩,往前府走去。

范闲在春闱的糊名阶段中很小心地绕开了纸条上所有人的名字,而且很私心地将成佳林、杨万里、侯季常、史阐立四个人的名字加了进去,这就是后来的“范门四子”。由此可见,范闲也不是个电视剧中的那个“官场二愣子”。这就说明,就算是有个“亲爹皇帝”他也得处心积虑地进入封建集权体制,只有进入体制内掌握了一定话语权才可能达到个人目的,实现理想和抱负;另一方面,当范闲进入体制之后就不得不与政治权谋妥协、合谋,身不由己地改变初衷。

既然范闲按照纸条的指示,已经完成了太子、林相等大佬们交办的科场舞弊任务,在后面揭发舞弊案的行动中也没有触及到这些人。那么春闱案的审理过程中,还是有大批官员对他喊打喊杀的。那么范闲究竟动了谁的奶酪了?

三、官官相欺

在范闲传出纸条,将春闱案揭了底掉之后,接下来就是审理这次案件了。庆帝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借机将礼部尚书郭家在朝中的势力铲除一些,以免尾大不掉。同时,还不能伤了郭家的元气。

于是,就有了御史郭铮、刑部尚书韩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