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辈之间能扫墓吗有什么习俗讲究?几千年的历史,这么多祖坟都去哪了你扫墓还记得往上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平辈之间能扫墓吗有什么习俗讲究

又是一年一度清明节,今天来说说平辈之间能扫墓能否扫墓的问题。

我国民间清明扫墓,平辈之间是否可以,大部分地区是没有禁忌的,可以扫墓,只不过在扫墓的祭祀程序上,有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当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上有独特的扫墓风俗和禁忌除外。

(古人扫墓图)

从家庭、家族、亲戚的角度来说,平辈之间就是辈分相同,相对父辈而言,属同一字辈的谓之平辈,如兄弟姐妹(含嫂嫂,下同)、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另外还有朋友、同学、战友、年龄相仿同事亦属平辈。平辈之间扫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坟墓中所葬之人比扫墓人年长,属兄长,另一种是坟墓所葬之人比扫墓的人年纪要小,属于弟弟。

扫墓的辈分之间的礼制与办丧事时的礼制基本相同。如平辈人去世后,可以去吊唁,可以参加葬礼一切事务。对于同家族、家庭、亲戚之间的平辈,年龄的长幼决定了可不可以为逝者戴号和施礼。如果吊唁之人属兄长、姐姐、嫂嫂,可以哭泣,但不能给去世之人的牌位和灵枢作任何施礼的举动,更不能戴号。据传,年长的人给年幼的去世者施礼和戴号,会有折损去世之人的阴灵,增加了其投胎难度。此为附会之说,实际上是不符传统礼制,是办丧事期间的禁忌。年幼之人吊唁年长的去世者,与吊唁长辈的逝者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根据亲疏关系来确定行礼的方式,既可戴孝,也可行跪拜大礼,或鞠躬之礼。如果吊唁之人属朋友、同学、战友、同事,在是否给去世者灵枢或灵牌施礼上,不像家族、家庭和亲戚之间受礼制的限制,由吊唁者自己行决定。现实中吊丧的人大多只行鞠躬之礼。旧时,农村按规矩也给前来吊丧者号布,但一般不要求戴,有的捆在手臂上,有的收起来。现在时代不同了,办丧事也进行了改革,不是直系和旁系亲属,一般不发孝布了,改为发毛巾肥皂,近几年很多地方又有改变,改成打发小红包。

(扫墓图)

清明节扫墓比起葬礼来说,程序要简单得多,总共只有四道程序。一是砍青,就是将坟墓上的柴和草砍掉(一般只砍不锄)。二是挂白,也就用一根柴棍挂剪好的纸花(有的地方为纸钱),并插在坟墓顶的中间位置。三祭祀,也就是在坟前摆香烛、刀头肉、糖果、水果等祭品,然后行礼,有的地方行鞠躬礼,有的地方行跪拜礼。四是烧纸,有的地方则是烧包封,有的地方则不写包,只烧冥纸。不过现在不提倡了,提倡以鲜花代替,主要是为了防火。到此,扫墓的程序就完成了。

平辈之人可以到平辈的坟上扫墓,如果扫墓之人比坟中所葬之人年长,扫墓的第一道程序可动手参与,第二、三、四由比坟墓所葬者的同辈中年幼的人或晚辈来完成,年长的只站在边上看着就是了。有写包封习俗的地方,包封上寄包落款人不可写年长者的名字,不然就是违反礼制。扫墓之人比坟墓所葬之人属平辈,但是年纪要小,则与给长辈扫墓没有大的区别。如果年长者给年幼之人单独扫墓,一般要完成第一二道程序,第三四道程序不能实施,民间传说是坟中死者受不起,“折阴功”。这是迷信的说法,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礼制问题,叫长幼有序。如果是朋友、同学、战友、同事、恩人扫墓,不受传统的制限制,可以扫墓,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一般都是以献花为主。

(扫墓图)

最后要强调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不仅平辈之间可以扫墓,长辈也可以给晚辈扫墓,但一般只实施第一道程序,就是砍砍青,其余的就不能做了,此类扫墓表达长辈对晚辈的思念之情,是伤心之举。

几千年的历史,这么多祖坟都去哪了你扫墓还记得往上多少辈

中国的家族文化,其实就是五服文化,也就是说五代之内的关系属于关系亲近的,超过了五服后关系就会变淡,所以一般的情况都是上三四代的关系会有直接的保留,超过了自己往上三四代的那基本上已经比较淡了,也就是说从自己父亲的祖父再到曾祖父高祖,属于五服范围,扫墓只要不是大家族式的扫墓,基本上都是扫到高祖。

正常来说一般坟墓能留过五代的其实并不多,大多数情况下高祖一代离现在的时间都是一百五十年到两百年之间,能保持150年以上都有人祭拜的坟头其实并不多,属于非常少的,绝大多数坟头保持一百年左右就会慢慢的消失没有后代记得了,但是家谱上面还会保留有存在的痕迹,有一些地方有家族式墓地,那保留150年以上的坟头可能性会高一些。

如果是散埋 那基本上一百年就会很少有人记得,然后就会在后面慢慢的消失,因为人的亲情一般保持在四代左右,五代其实就非常罕见了,四代同堂也很少,但是还是有一些的,超过五代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多的亲感,也就不会太过在乎上面的坟头,大多数时候只会去在意离自己时间比较近的坟头,大家族会有一两百年左右的坟头保留。

扫墓一般绝大多数都只能找到上四代的坟头,再往上其实就是上一两代人会去扫,而后代会很难去记住这些坟头存在的具体位置和地点,所以大家族会通过宗祠堂的方式保留下来自己家族的一切历史和人为,如果说通过坟头去保留那根本不可能,自然灾害以及各种原因会导致一些时代久远没有人管的坟头被时间吸收后消失,根本没办法正常一直保存下来,祠堂和家谱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清明节不是为了上坟思念去世的亲人吗为什么有的人会讨论去哪里旅游

你好?谢谢邀请:

每年的四月五日至六日之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古时候也叫三月节,是我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祭奠之意的节日。
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的一种活动。从古至今都显得优为重要。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宋代诗人高翥的词,“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卧冢上。夜晚儿女笑灯前,今朝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也刻薄了清明节祭祖的庄严份围。若是不参加祭祖扫墓,就会被认为是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节又被称之为踏青节,本来就是春暖花开之时,正是适合旅游的季节,从古至今就留传着踏青的习俗。古人在清明时节,踏青游乐,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描写的就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因此,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以外,还是可以出去旅游的。

今年清明你是否风雨无阻去扫墓了有啥风俗习惯

我今年没有去扫墓,说来惭愧从学校毕业到上班后总是忙。为了生活而奔波,还记得小时候扫墓是我们除过春节外一年最热闹的大事了。

我们家族人数不算多也不算少,平时没啥事的时候很难遇到一起只有清明扫墓是个例外。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共同缅怀自己的祖先,讨论一下家族中的事务。

扫墓是一件极其隆重的大事,父亲会准备好拓好的纸钱香表以及烟酒茶。母亲则会为我们准备好奠饭和奠馍。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爷爷们一辈任在世的时候父辈和我们就跟着他们走。方爷爷辈去世后我们又跟着父辈去,就这样神圣而庄严。

到了祖坟后首先背土,作为后代儿孙必定要为自己的先祖背上一定量的土。然后就是上香、再就是化纸、泼洒奠酒奠茶奠饭奠膜,等到纸化完了就磕头。这一切的仪式就这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