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韭花帖》的好,是怎么体现出来的?蜷的多音字组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杨凝式《韭花帖》的好,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杨凝式的《韭花帖》,历来备受推崇,至于是章法上的开创性,气韵上的潇散性,还是因为其“疯”带来的传奇性,都还不足以显示他在书法上的高。

之所以说他“下笔便到乌丝栏”,是说他学到了《兰亭》的真谛。

要想说杨凝式的《韭花帖》,那就需要说《兰亭序》。

学《兰亭序》,后代人学的很多,但是容易学俗。原因之一就是在用笔上。

此处敲黑板:古人写字,下笔即调锋,即使是点画上显示顺笔,也是要下笔有顿挫,然后走笔。切笔处更是下笔、调锋、走笔,转折处,收笔处统统是要调锋换面。

古人讲“笔贵绕左”,“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就是在说在用笔中处处取逆势。这也是“筋骨”所在。

后人容易学俗,就是因为在外形上下功夫多。比如好多尖锋入笔的地方,直接任笔为体,笔说了算,而不是人说了算。

或者慢吞吞平抹,笔锋一个面走到黑,外形极像,精神全无,此为典型的墨猪。或者抛去用笔,任情任性,满纸燥气,这是典型的江湖。

《兰亭序》就是妙在处处调锋,却又貌似不经意。

说回杨凝式,他的《韭花帖》恰恰把《兰亭》的用笔学到了,在不燥不厉中写出了兰亭的风范。所谓《兰亭》的风范,也绝不是因为复制《兰亭》的字形,那不是书家要干的事。

他的用笔比《兰亭》更清楚明白,这当然不是说他比《兰亭》更高妙,而是说他展现出来的用笔更明显。

真正想要学习《兰亭》,先研究《韭花帖》反而更容易上手。简单说,《韭花帖》是《兰亭序》的笔法钥匙。

所以,杨凝式的《韭花帖》被黄庭坚称为“下笔便到乌丝栏”,意思在这里,他的高妙也在这里。

蜷的多音字组词

蜷(quán),不是多音字

弯曲,不伸展:~伏。~卧。~缩。~作一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