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现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是不是太超前,难度太大了

 

2023/7/17 22:08:33 ('互联网')

本文目录

现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是不是太超前,难度太大了

我赞同你的观点!你概括得很好!

中学生学习历史,就是要经过这几个阶段的。

1、学史明志,其实就是先学习史实,再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应该注重对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才对。而太多的结论,则适合高中生再去探讨。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也是一个在一线有15年教龄的初中历史老师。根据我的经验,初中学生,科目突然增多,压力好大,历史书很多时候真没怎么有时间认真看过!这真是事实。如果,当学生对历史史实都不太清楚时,就要求得出影响、性质、教训、启示之类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的,只会照搬老师的观点,这样是没什么价值的。可以说,现在的教材和试题并没有考虑和尊重到初中生的特点。

2、目前初中历史部编版的新教材里,阅读量比较大,而且学生不好把握重点内容。在古代史里,引用了很多古文的内容,老师都难看懂,叫学生怎么看,怎么探究?本来一个很有趣的科目,就这样折腾大家了。再说考试,有些地区历史中考的题目越来越深,理由是要与高考接轨。可怜的初中学生,就这样被考试折磨了!

3、历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目,应该是先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轻松的了解基本的史实。慢慢的,当他们长大了,或者说到高中和大学阶段吧,他们的知识与阅历丰富起来后,成熟了,有人生感悟了,就懂得从中得出结论了,什么影响、教训之类的东西,他们随便都可以说一大堆。为什么要早早折腾他们呢?

想当初,我们读书时代,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难,但也一样涌现大量的优秀人才。不知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家和教授们怎么想的?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改变死记硬背现象

你要明白一点,初中历史授课,每学期不过二十个课时,这么点时间所涉及的内容根本就不可能涵盖多少历史内容,所以初中历史教育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让你精确的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

那初中历史目的是什么?是让你形成一个线性的历史观,了解中国历史(世界史涉及更少)的基本发展脉络,并配合一定的政治正确思想。举个例子,初中历史里,中原王朝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把控是重点,围绕这两个地区管辖力度的控制是考试的重点。那么,这两个地点的所有历史事件都需要穿起来看。

在新疆,张骞出使西域,正式沟通中原与西域的第一次大交流,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原王朝第一次统治西域,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都代表着西域与内地联系的加深,都表明了某大国对某地区自古以来无可辩驳的主权。

在新疆,从文成公主入藏开始,到元朝纳入宣政院管辖,再到改土归流,驻藏大臣,金瓶挚签制……一切的核心,阐述的都是一个观点“自古以来”。

所以,弄清教材想让你弄清的脉络,才是最重要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