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被问到原来工作的薪资时该如何回答?如何理解章碣的名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面试被问到原来工作的薪资时该如何回答

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详尽回答你目前的薪资,包括月薪,年终奖,项目奖励等情况,同时说出你自己的预期情况。虽然绝大多数跳槽的目的是希望薪资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但是同样,如果你的经验技能和你的目前收入相比,严重不脱离市场情况的话,也不太可能有较大的提升。一般大的公司每年会委托市场调查机构进行市场薪资的调整,然后制订本公司的薪资结构和水平;请不起市场调查的公司,也可以通过对员工离职率的分析、来求职的人员的预期、职位招聘的紧缺程度等大致估计市场的情况,相差不会太大的。

    想通过跳槽取得高薪,除了很少见的运气好的因素外,一般就是这些原因:    1、你过去的经验和经历、技能,和你应聘的岗位符合度特别高,而且这个岗位的招聘在市场中属于紧缺岗位。这比较难,是因为即使不同公司的同一职位,但是由于工作文化、工作背景、要求有差别,符合度只能说是比较高,不可能是非常符合的。另一个是招聘的岗位是否紧缺,你自己通过面试就可以感受得到,你去几家公司面试同一职位,如果给你开的薪水都低于你自己的预期,那你需要调整你自己的预期,因为说明市场的需要和水平可能就是低于你自己的预期的。

    2、水平特别高,而且能独当一面的工作。但是这对于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特别难,因为刚开始工作的几年,往往只是把学校中学到的课本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过程,比如学软件的,在学校里学习的开发工具,在刚开始的几年,只能是熟悉编码、提高个人效率,同时和社会、e68a847a6431333332636337人际磨合的过程。工作2-3年后,这时产生跳槽欲望的特别多,因为目前的工作已经比较熟悉,雷同、重复的工作,只能增加烦躁。但是你去跳槽,能有10%的薪水的提升,已经很不错。不太可能给太高。因为从第三方的客观角度来说,这时候只是一个比较熟练的程序开发员,还远没有达到对需求、系统的深刻理解。你需要一个double的工资,公司的选择方案也可以是请用你想要的double的钱,请两人水平略逊于你的新人来做就可以。其他的岗位也类似。另外,越大的公司在招聘人时,越关注只找合适的人,而不是优秀的人,因为大的公司有一个强大的平台去维持整个公司的运作,而不是依靠几个优秀的人去做,所以即使你觉得你自己很优秀,可拿到高薪,但是木秀于林未必是好事。所以在进入大公司的时候,要有心理准备,薪水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高,不过你可以详细的咨询和了解他内部的培养和职业通道体系,如果是很好的平台,进入后,通过努力拿到高薪还是很有机会的。而在一些规模略小的公司,反而可能通过面试时的讨论,拿到比较高的薪水,只要你是他们想找的人。

    3、你去的公司特别了解你,认识你符合他们的预期。面试过程是双向了解的过程,但是无论是多么完美的面试设计,也不可能让你完全了解公司内部,同样,公司对你的认识也是表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下给予你很高的薪水,是有风险的,所以一般的公司常用的办法是给予一个一般的试用期,然后能在转正考评的时候有更大的灵活性,当然这个是要在入职前和公司有一个沟通的,我也经历过在入职的时候对试用转正有一个预期,但是后来失望很大的情况,严重影响后期的工作状态。所以如果你人脉够广,你去的公司对你足够了解,也有可能在你的试用期就给你一个转正的薪资。

    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不需要拘泥于以前的工资多少,你需要表述的是你做到了多少,你能做多少,这样,你离高薪就不远了。

    另一参考答案:    跳槽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当HR问你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把以前所有的收入都加在一起告诉他,不必说得太详细。比如工资构成是:基本工资2000+绩效奖励4000+餐补1000+交通补助1000+出差补助1000+......=10000,你就告诉他,以前的收入平均是1万/月。如HR再追问:为什么是平均?你再说因为有出差补贴,而出差补贴是根据出差天数定的,所以每月不会一样。

    这样回答的好处是没有说谎,但也给自己留了余地。

如何理解章碣的名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到秦国灭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后,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在秦王朝统一之前,由于社会历史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代,所以在文化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百家学说的兴起,即有维护旧的奴隶制之学说,也有极力推动社会进步主张建立封建社会的学说。

当统一的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想建立万古封建帝国基业,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强有力措施,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学。要完成这一大业,过去一些旧的许多不利于新的封建帝国的学说书籍,当时的统治者肯定是要禁止的,也许当时秦始皇做的过度了,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搞的过分的一刀切了,所以遭到了当时及后世书生地愤恨,编出了“焚书坑儒”的故事。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后,禁止了一些学说的事肯定是有的,但如言“焚书坑儒”故事中所捏造的那么严重,恐怕虚的成份也很多。

秦王朝统一全国之后,仅仅存续了十五年,其原因决不是因为所谓“焚书坑儒”,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可以并起”的思想在当时社会影响深远,就连陈胜吴广都能喊出“将相宁有种乎”。也就是说,封建帝制是建立起来了,但维护封建帝制的思想观念尚未建立起来,如儒家的“忠君”思想尚未深入人心。这里要明白,后来汉朝树立起了儒家思想治国,但并不等于放任任何学说的树立,别忘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封建王朝时期是只会容许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学术发扬光大的。

虽然秦王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所谓的“焚书坑儒”,但后代的书生却总爱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往“焚书坑儒”上扯。

唐文人章碣就曾写诗言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说,百家的书被焚烧了,秦王朝的帝业失去了维护的学说,函谷关和黄河这样的天险也维护不了秦王朝近五百多年的龙兴基业。焚书坑儒的大坑里烟灰尚未冷却山东就群雄揭竿而起了,刘邦和项羽之所以敢造反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读书的缘故吧。这首诗是在讽刺秦始皇的所谓的“焚书坑儒”,也就将秦王朝的灭亡归结为“焚书坑儒”,这显然是带有书生意气式地偏见的。

暂切不言刘邦和项羽是否真的不读书,假如真的刘邦和项羽不读书,他们起义也是有读书的张良和项梁辅佐的,再假若刘邦和项羽是读书的,那也得看读了什么书,如读了如何“反”的书呢,不更助长了他们地造反的雄心吗。

为什么好不容易把自己从原来的状态拯救出来,本来一切挺好,但是不知不觉又会回到起点,感觉一切都白费了你怎么看

当我们内在的源头创伤或者问题没有被解决时,他就会时不时的冒上来的……通过大脑的认知解决问题,和通过身心领悟解决问题,是两个不一样的层面……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解决了问题,事实只是解决了问题的冰山一角,只是解决了我们以为看到的那一部分,根治冰山下的,根治我们情绪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