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对教育的影响(简述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简述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水平即使放到今日,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① 因材施教,不僵化。
冉求、子路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孔子给出的答案却完全相反。原因是这两位学生性格一个急、一个缓,所以教育起来也要因人而异。
整本《论语》读下来,才发现这是个贯穿始终的思想:具体问题,必具体分析。
无怪乎孔子发出感叹:“君子行走于天下,无可无不可,没什么一定之规,心存道义即可。”
这与当代教育惯常使用的“标准答案”,可有着天壤之别。
② 爱憎分明,不糊涂。
子贡问孔子当个大家都叫好的善人如何。
孔子说不行。必须是好人说好、坏人说坏,才算是个“好”善人。
“见义而不为,无勇也。”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从孔子这些铮铮铁骨的话语里,可见一斑。
比起当代连个正当防卫都不敢大肆鼓励的忍让式教育,又强了不少。
③ 教学相长,不独断。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就是颜回,尽管如此,仍然说他不是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只因颜回对自己过于言听计从。
不似子路,“当仁,不让于师”,面对老师不妥当的行径,直言批评,丝毫不留情面。
子路也从一个乡野间的粗鄙汉子,成长为军政大家,最终在与叛军斗争中慷慨赴义。
想如今,有几个老师能做到热情拥抱学生批评,还能相互学习和成长?
④ 点拨引导,不强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思考的关键时刻不给予启发。启发一处后做不到灵活运用到多处,就暂时不往下教了。
这又是何等的睿智?
反观当今教育体制,倘若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有哪个胆敢不教?
⑤ 有文有武,不偏科。
孔子不止教授文学一科,礼、乐、射、御、书、数,有文有武,文理互补,绝对是全面发展的六好型人才教育。
话说孔子的射术那是一绝,围观者甚众。且力大无穷、奔跑起来能追兔子,怪不得活到七十多,身体素质不是盖的。
然而孔子在被夸赞博学多才的时候,却很谦虚地说:我很厉害吗?可能也就驾车(御)比较厉害吧?
这比起当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理科老师,以及经常“教数学”的体育老师们,可不知又强了多少呢。
⑥ 能屈能伸,不迂腐。
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齐国邀约会盟,偷偷打算一并武力征服了鲁国国君。
不料孔子“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竟然也偷偷带了左右司马五百兵车,不但保了鲁君平安,还趁机把齐国占领的汶上三城要了回来。
孔子师徒周游列国路过蒲地,

孔子教育思想的深远影响

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⑴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重视教育;

⑵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⑶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

⑷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

⑸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教材,保存中国古代文化;

⑹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论,首倡启发式教学,实行因材施教;

⑺重视道德教育,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

⑻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全面地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以促进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为继承、发展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治学方法,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欢迎参考。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篇1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要算是孔子了。孔子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位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目前的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就我个人的浮笔来略谈一二。

  一、发现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里说的“学”,是指读书、读简策。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而不动脑筋、不思考,完全相信书本上说的,就容易受书的迷惑而无所得。相反,如果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通过读书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会由于精神疲惫而无所得,也就会感到疑惑。所以,学习和思考二者必须结合统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孔子还强调先学后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所以必须先学习,头脑中拥有充分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思考,才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在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也就可能会发现新知识。所以这对于我们平日的学习、教师教学都有着启发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书,尤其是当前的教育,要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多留课余空间,指导学生多看相关必要书籍,教给学生学习看书的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全部理论知识,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只有学会方法,才能不断的持续学习。学生也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时间是挤出来的,要学会争分夺秒的利用时间看书,不是纯粹地死记硬背老师给的条条框框,这只能应付暂时的考试,而不能促进自身的超越性的发展,不利于发现新知识,不利于长远的创新发展。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定要在适当的年龄阶段积累好必要的知识,这样在以后用到之时就能像呼风唤雨一样,想要什么就能用什么,这样下笔才有神啊。这就和我们大脑中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可能会有理性认识,要想理性认识,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感性材料,经过大脑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是不可能有理性认识的,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还是要先学习,先具备充分的知识,才能去深入的思考,才可能去发现新的东西。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对当前的教育中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创新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启发式教学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此注解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也就是说,孔子启发教学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达。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自动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孔子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是起促进指导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对改变当前教育中的“机械式的学习”、“满堂灌输的思想”、“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三、因材施教

  《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特别注重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对于我们当前教育中的大班教学,统一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应该尽可能的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尽可能的能够与每一位学生接触交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