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皇后是怎样登上皇后宝座的?康熙皇后赫舍里全名叫什
发布时间: 2023-07-06

孝惠皇后是怎样登上皇后宝座的

孝惠皇后是明宪宗朱见深的贵妃,在朱见深在世的时候未登后位。邵氏之所以能登后位,是因为同生了兴献王,而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最后成为了明世宗,孝惠皇后作为世宗的祖母,自然能得世宗为其加号。

说来孝惠皇后此人,还具有一定的传奇性。邵氏长相漂亮,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在少年时曾先后婚聘七人,不过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七人没有一个人活到了圆房。这种事情在现在看来,实在奇葩,但是在当时却是邵家最头痛的事情。最后无法,邵氏的父亲邵林只得把女儿卖给杭州镇守太监,邵氏这才入了宫。

入宫具有传奇性,她受皇帝宠幸也颇具戏剧色彩。邵氏虽然家贫,但是其本人仍然知书达礼,善诗文,又姿色美丽。入宫后因为万氏的把持,一直没有被皇帝召幸,后来有一天晚上她坐在房中独自吟诗,刚好被路过的成化帝听见。成化帝入门之后,见是一姿容美丽的女子,加之文采不错,对其甚为欣赏,一夜缠满,由此得幸。

得皇帝召幸后,邵氏在公元1476年,也就是成化十一年,生兴献王朱佑杬,第二年被晋为宸妃。后来又相继生下岐惠王朱佑棆,雍靖王朱佑枟。明宪宗病重,去世前将其晋为贵妃。

后来明宪宗驾崩,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兴献王就藩。兴献王就藩的时候,邵妃不得随从,留在宫中,母子常用诗赋彼此相寄。

明武宗朱厚照去世的时候,因为没有后嗣也没有亲生兄弟,国家传承面临断代。武宗母亲张太后,在宗亲中选择继承者,后来看中了兴献王之子朱厚熜,立为皇帝,是为世宗。

世宗当上皇帝时,邵妃不但老了而且眼睛也瞎了,喜亲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世宗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太后。

世宗事邵氏极孝,邵氏去世的时候,不仅加其封号,并且想让其葬于茂陵。《明史孝惠皇后传》:“帝欲明年二月迁葬茂陵,大学士杨廷和等言:”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不从。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七年七月改称太皇太后。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与孝肃、孝穆等。”最终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后。

康熙皇后赫舍里全名叫什么

历史上好像没写出她的闺名啊。一般都记载着赫舍里氏。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青春年少的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本来,按照大清国的传统旧制度,皇帝年幼,国家政务应该由一两位宗室的亲王摄政,但由于顺治朝多尔衮擅权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的前车之鉴,孝庄皇太后决定不依旧制,而是改由异姓大臣来共同辅政,确立了四辅臣制。这样,在同多尔衮斗争中有功的重臣元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四大臣本着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辅佐幼主,最初还相安无事,然而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为居末位的鳌拜的势力日益扩大,鳌拜是一个权利欲极强的人,他仗着年轻气盛,结党营私,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而此时历经三朝,经历多次宫廷斗争的索尼,以年老多病为由,采取以退为进的,不与鳌拜发生冲突的回避态度。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太皇太后(孝庄)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择后的传统,册立索尼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索尼果然不负太皇太后所望,为康熙皇帝的亲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皇后,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所幸的她与康熙皇帝的感情非常恩爱。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遵照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懿旨,12岁的康熙皇帝和13岁的赫舍里氏皇后举行了大婚典礼。“绕床弄青梅”、“羞颜尚不开”,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窦初开的赫舍里氏皇后这对小夫妻婚后恩爱甜蜜,生活非常和谐,彼此感情颇深。他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同时他们又是一对患难夫妻,他们共同度过了鳌拜专权的日日夜夜。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岁月里,赫舍里氏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得力辅佐,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康熙皇帝无后顾之忧,能够集中精力料理国政,顺利度过了他即位的早期阶段,为日后建立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赫舍里氏皇后不愧为康熙皇帝的贤内助。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皇后为他生了一个聪明乖巧、活泼可爱的小皇子承祜。此时的康熙皇帝,刚刚清除了鳌拜集团,如今又有娇妻宠儿相伴,可谓家庭事业一帆风顺。这也是康熙皇帝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是多么希望这种感觉能一直伴随着他啊!然而,接下来的命运安排确使康熙皇帝再也无法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了,他和赫舍里氏皇后的爱情结晶承祜不到四岁就不幸夭折。康熙皇帝为此多日郁闷难解。而承祜的死受打击最大的当然是赫舍里氏皇后,这毕竟是她第一个孩子,由于忧伤过度,她的身体变得孱弱多病,康熙皇帝对她更加关爱有加,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月,赫舍里氏皇后在京生病,康熙皇帝正陪同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在遵化汤泉疗养,闻知此信,征得祖母同意,即刻飞骑进京探望。直到皇后病情好转,方才放下心来。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二,赫舍里氏皇后第二次临盆,此时的坤宁宫内外一片忙碌,准备迎接新皇子的到来。念喜歌的两位接生麽麽早已等候再一旁,掩埋小皇子胎盘的“喜坑”也挖好,并把寓意皇后快生贵子的筷子和红绸、金、银、八宝等物安放在喜坑内,只等赫舍里氏皇后顺利生产。左等右等,大家盼望的皇子终于在第二天上午10时出生。康熙皇帝见皇后终于又诞育了健康的皇子,异常高兴,当即取一个乳名叫保成,祝愿他能够平安成长。然而皇后确因难产导致昏迷不醒,几个时辰不见转机,尽管御医使尽浑身解数,仍无法挽救渐渐逝去的皇后生命,年仅22岁的赫舍里氏皇后于当日下午四时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坤宁宫里的气氛一下子由开始的喜悦骤变成悲伤!仅仅几个时辰得时间,康熙皇帝就经历了再得嫡子和痛失爱妻得大喜大悲,巨大的痛苦之中又夹杂少许欣慰,这种悲喜交加的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得清楚。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