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仲鸣为什么被军统误杀?建军大业电视剧演员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曾仲鸣为什么被军统误杀

他是汪精卫的看门狗,军统杀了他算误杀,但是他也不算冤死。

当时汪精卫的立场还非常不确定,摇摆不定,但是已经表现出亲日的倾向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种行为还是令人不齿的,毕竟当时日军侵华,身为中华儿女,谁都应该奋起反抗,都应该站出来反抗恶势力。

而当时军统其实是察觉出汪精卫投日的意向,想要先下手为强把他除掉。但是汪精卫命大,那天他侥幸逃过一劫,却是曾仲铭被杀。

曾仲铭是汪精卫的左膀右臂,一直帮他处理军政,对外事务也兼任,就跟古代的大管家一样。他深得汪精卫信任,经常能够出入汪精卫的府邸。

而当时汪精卫一家住在法国,这个国度当时是不允许私人持枪的,所以汪精卫家虽然有保卫,但是却没有枪械可以反抗军统特务,只能任人宰割,那一次就连汪精卫的妻子也身受重伤。

当然,汪精卫后来很快就投靠日本,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而这一切,曾仲铭的死可能起了一个推动的作用,却不是决定的作用。

建军大业电视剧演员表

毛泽东的扮演者:刘烨
周恩来的扮演者:朱亚文
向警予的扮演者:马伊琍
张国焘的扮演者:吴樾
叶挺的扮演者:欧豪
粟裕的扮演者:刘昊然
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
林彪的扮演者:马天宇
瞿秋白的扮演者:白客
周逸群的扮演者:李岷城
陈赓的扮演者:梁大维
张发奎的扮演者:余皑磊
曾仲鸣的扮演者:佟瑞欣
蔡和森的扮演者:刘循子墨
斯励的扮演者:陈赫
蔡晴川的扮演者:白宇
赵福生的扮演者:马浴柯
俞济时的扮演者:郑元畅
汪精卫的扮演者:余少群
钱大钧的扮演者:杨祐宁

为什么被称为“76号”魔窟

被一般人目为魔窟的“76号”,大门日夜敞开,武装守卫,戒备森严。头道二道大门,砌成牌楼,上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院内高竖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民党国旗,内部另辟一室,悬挂国民党党旗和孙中山遗像,这些都是做幌子的。

“76号”的主要工作对象是镇压沦陷区的抗日志士。被捕的人,先由吴四宝手下的亡命之徒非刑逼供,惯用的有灌水、抽打、上老虎凳等酷刑。其他区、站、组的情况也是如此。

特工总部成立后,为避免租界当局注意,请领汽车执照时,都用私人名义,内有用岳光烈(财务科长)名义领照的一辆,1940年春,“76号”人员乘该车在租界内有所行动未遂,执照号码为捕房抄去。某次岳光烈乘该车去戈登路(现江宁路)立泰银号途中,为戈登路捕房连人带车关进捕房。岳的同事孙时霖前往探询,也被扣留,并将司机名老李者用电刑逼供,要他招出在租界内的绑架案件。后由“76号”向捕房疏通,才取保释放。事后听说,“76号”曾被戈登路捕房敲去一笔很大的竹杠。此后,“76号”有几辆汽车出事,无法再在上海行驶,曾运至南京区使用。

这一时期,重庆也有军统中统的“上海区”人员留驻上海,与“76号”勾心斗角,互施报复。季云卿(李士群的老头子)、曹炳生(法租界捕房督察处长)、陈明楚(特工总部南京副区长)、余王介(特工总部无线电台长)等,都因与“76号”关系密切,被对方暗杀。季云卿被杀地点,即在成都路季宅附近,算是给“76号”的一次示威行动。季死后,一应丧仪都由李士群负责,并对季妻金宝师娘始终敬如上宾,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

1938年12月,汪精卫离开重庆,转道昆明到越南河内,发表艳电,主张“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三原则,停战言和”。这时日方一手扶植的南北两个傀儡政权(以王克敏、王揖唐为首的“华北临时政府”和以梁鸿志、温宗尧为首的南京“维新政府”)因资望不孚,作用不大,因此以“南北统一,恢复国民党政府”为饵,诱汪上钩,派人与汪秘密接洽,一拍就合,即由日方护送汪秘密来到上海。汪在来沪前,先派陈春圃到上海,与丁默邨、李士群等联系,布置汪精卫来沪后的安全和警卫问题。陈春圃住在“76号”,李士群乘机大献殷勤,极力招待。不久汪精卫到上海,住在愚园路1136弄内,对外严守秘密,李士群命张鲁兼任警卫总队第一大队长,挑选身强力壮的警卫人员100余人,驻在该弄弄口洋房内,负责汪精卫的安全。

汪精卫到上海后,首先发动宣传攻势,进行舆论准备,不久汪系机关报《中华日报》即在沪复刊。该报在抗战前本由曾仲鸣主持,曾随汪离开重庆,在河内被暗杀,此次则由林柏生主持。复刊后的《中华日报》大量散播汉奸言论,汪本人也不时为该报写文章。他在所写的《举一个例》一文中,曾公开宣布,南京未陷落前,蒋介石通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试探日方媾和条件,现拟继续寻求和平途径,以此证明国民党的主要目标是和平,和平未到绝望关头,决不放弃和平等等。这篇文章的发表,曾在沦陷区人民中引起很大的反感。

随汪精卫一起脱离重庆的周佛海、褚民谊、陈公博、梅思平等,都是在南京时的“低调俱乐部”人物(这名称是周佛海起的,他们认为抗战前途无望,和平才是唯一出路)。他们伴汪来到上海,赤手空拳,在日军卵翼下生活,而丁默邨李士群等握有一定的实力,因此,在汪精卫筹备所谓“还都”的活动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当然内中还有日方的牵线关系)。

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了“国民党六中全会”,决定“还都”和“组府”方针。会议是在“76号”召开的,一班汉奸新贵,为了避人耳目,不走正门,都从“76号”的后门开纳路(现武定路)进出。汪在上海期间,还开了一个“和运遇难烈士追悼会”,追悼在河内被暗杀的曾仲鸣和上海的季云卿等人。

曾仲鸣的生活经历

曾仲鸣于1896年生于福州,1912年留学法国,后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汪精卫秘书、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等职。
曾仲鸣幼年丧父,由母亲和长兄教养成人。三姐曾醒18岁时嫁到方家,不久夫亡守寡,与方家七姑娘君瑛同往日本留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清帝退位,建立民国。曾仲鸣与曾醒和方君瑛及其14岁的十一妹方君璧到法国留学,同行还有新婚革命同志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妇。
当时,留法前辈蔡元培、李石曾等以巴黎以南的蒙塔日城为中心,曾、方、汪三家也在蒙城住下。仲鸣和君璧寄读当地中学,周末回家,即在蔡元培和汪精卫教导下学习中文,除熟读古文之外,还练书法,还作诗词。
中学毕业后,仲鸣先学文学。君璧则进巴黎美院学画。两人同窗共读,日久生情,最终在法国安纳西湖畔结婚。留法先后共18年,于1930年归国。当时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仲鸣也从政。但最终他是诗人性格,不爱权力爱艺术,多同文士画家交友,以《颉颃楼》之名收藏字画图章,佳品甚多。颉颃楼主人为曾仲鸣及方君璧。颉颃,鸟飞的样子,伸首为颉,附首为颃,有不相上下,刚直傲气的意思。
由于曾仲鸣从十几岁就跟着汪精卫去了法国,并随他学习国学,因此俩人的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再加上汪精卫与方家人的深厚友谊,以及多年来的上下级关系、汪、曾二人,可说亲逾骨肉。汪、曾两家,跟一家人一样。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半壁江山沦陷,国民政府由南京迁都到重庆。二次大战尚未爆发,中国孤立无援。汪精卫竟然脱离重庆飞河内,发表《艳电》,公开叛国投敌。原打算随后在曾仲鸣陪同下赴欧。1939年3月20日,临行前夕,仲鸣电君璧带长儿来河内告别。3月21日凌晨,军统特工冲入汪宅行刺汪精卫,误将曾仲鸣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