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学的学校校史?台湾大学排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台北大学的学校校史

民国三十八年成立的省立行政专科学校,是台北大学最初的根基,嗣后台北大学又历经了省立法商学分校区院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等时期,并于公元2000年改制,成为独立的综合大学。
回顾台北大学历次之改制与发展,已完整的纪录了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发展历史,而历届毕业校友济济多士,人才辈出,服务社会各阶层的杰出表现与辉煌成就,更印证了高等教育政策过去各阶段发展的正确性。益发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回溯创校历史已逾半世纪,新旧传承,源远流长,本缅怀前贤,策励来兹之意,谨就台北大学过去各阶段发展历史,扼要胪陈于后。
第一阶段: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
行政专校成立于1949年11月,创校目的为协助追随“政府”播迁来台之大专失学青年,完成未竟学业,及培育台湾省实施地方自治所需之各级地方行政干部。行政专校创校之初,由台湾省立成功中学校长左潞生先生为首任校长,并暂借台湾省立成功中学校舍授课。1950年5月,行政专校迁往台北市忠孝东路,暂借台湾省立工业专科学校(今台北科技大学)校舍授课。同年7月左校长辞任,由周一夔先生继任。嗣于1950年8月,觅得台北市长春路一一三巷(今合江街五十三号)现址兴建校舍,从此行政专校师生得以奠定日后永续发展之基石。行政专校成立之初,设民政、财政、计政及地政四科,嗣民政科改为普通行政科;计政科改为会计统计科;地政科改为土地行政科;惟财政科仍沿旧称。之后又陆续增设社会行政科、司法行政科、合作科、工商管理科 。
第二阶段:台湾省行政专修班
行政专修班成立于1950年,当时教育部委托台湾省青年服务团设立“台北青年接待站”照顾追随政府来台之失学大专青年。初名“台湾省青年服务团附设行政人员专修班”,之后改称“台湾省行政人员专修班”,再改称台湾省行政专修班。 行政专修班设有教育行政、普通行政、土地行政、财务行政、工商管理、社会教育、社会行政及合作等八科。行政专修班首任班主任为上官业佑先生兼任,继任班主任为杨尔锳先生。行政专修班班址初设于台北市中山北路台湾省青年服务团内(今台北市中山足球场现址 ),其后随台湾省青年服务团迁往台北市大直北安路今台北市北安国中现址。1955年,行政专修班奉令与台湾省立地方行政专科学校合并改制为台湾省立法商学院。
第三阶段:台湾省立法商学院
法商学院创立于1955年,系由“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及“台湾省行政专修班”合并改制而成。设有法科行政学系(后改为公共行政学系)、法律学系 、地政学系、社会学系四系,商科财政学系(后改为经济学系)、工商管理学系(后改为企业管理学系)、合作学系(后改为合作经济学系)八学系。法商学院院址为原行政专校校址,在今台北市合江街五十三号东西两侧;在合江街五十三号东侧者简称东院,为当年行政及教学中心,建有大礼堂、图书馆、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教职员宿舍等校舍。合江街五十三号西侧者简称西院,最初建有运动场,其后陆续兴建图书馆、社会科学馆、行政大楼等。当时因教育经费短绌,各项工程多须分作数次招标始克完成。其中兴建社会科学馆之经费,即端赖学校师生及校友捐助方得以完成,今日视之亦属杏林佳话。自西院逐渐兴建校舍后,法商学院行政及教学中心遂逐渐移至西院。法商学院除招收四年制之各学系新生外,亦奉准成立夜间部,为我国第一所大专院校开设之夜间部(现改为进修学士班与进修推广部)。
第四阶段:中兴大学法商学院
1961年7月,“台湾省立法商学院”与“台湾省立农学院”合并为台湾省立中兴大学(简称中兴大学)。中兴大学校本部设于台中市,并同时设理工学院,法商学院仍在台北市。1969年中兴大学复增设文学院,1971年8月中兴大学改制为中兴大学,隶属教育部,陆续增设生命科学学院等,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中兴大学成立之后,因法商学院位于台北市,校本部位于台中市,为求教学行政运作顺畅,法商学院仍维持原台湾省立法商学院之编制与行政体系,人事、经费预算与校本部均分别编列。中兴大学法商学院首任院长为周一夔教授,其后继任院长依序为左潞生、龙名登、何伊仁、张书文、陈听安、陈文龙、郭昆谟、黄东熊及吴森田等教授。 法商学院与农学院合并为中兴大学后,因系所增加,校誉蒸蒸日上,学生人数年年倍增,原本的校区已经不敷使用。爰经多方寻觅,获悉今日台北市民生东路北侧有面积九千坪土地,隶属退辅会之桃园大同合作农场,因毗邻合江街院址,最为适宜辟为新校区。爰经多方奔走协调,并得退辅会赵聚钰主委大力支持,终使法商学院得以公告地价购得今民生东路校区土地,得以逐年次第兴建运动场、教职员宿舍、育乐馆、资讯中心、教学大楼等建物,以成今日台北校区之规模。
第五阶段:台北大学
学校自成立以来,系所学生日增,但受限于校地狭隘发展不易;此外,法商学院与台中校本部相隔遥远,也使得校务工作之推行较为不便,法商学院“独立”的诉求呼声也日益增加。经过师生多次集会研商,并获校友大力协助,在政府“各县市至少一所公办大学”的政策导向下,于1986年获得教育部同意选定台北县三峡镇为该校之新校区,并于1992年经行政院核准“台北大学发展计划”。1993年,“台北大学筹备处”成立,由郭昆谟教授担任筹备主任委员,进行台北县三峡校区的筹备工作。2000年2月1日,台北大学正式改制成立,首任校长为李建兴博士,现任校长为侯崇文博士,校务发展顾问为王惠钧博士、高强博士。截至2008年7月止,已有大小建物共30馀栋;校地59.32公顷,于全国大学院校中排名第21位,校园面积尚略大于台中的中兴大学。
台北进修部
中兴大学办理进修部(原夜间部),在各大学之中,历史最久;依其性质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为补修学分之夜间部,二为新制夜间部,三为大学第二部,四为进修部。
(一)第一阶段 夜间部
夜间部于民国四十四年十一月奉准成立,系为中兴大学前身之台湾省立法商学院,为改制前台湾省立地方行政专科学校及台湾省行政专修班之校友,补修大学学分,以完成大学学业所设置。至五十年六月结 束,五年六个月期间补修学分毕业生共计一九○四人。
(二)第二阶段 新制夜间部
新制夜间部,系政府为因应社会需要,招收无兵役义务而有志进修之在职青年,利用夜间授课完成大学教育。乃于五十二年十 二月核准中兴大学设置新制夜间部。五十三年九月招收法律、行政( 现为公共暨政策学系)、地政、社会、经济、会计统计(现分为会计、统计两学系)、工商管理(现为企业管理学系)、以及合作(现为金融与合作经营学系)等八学系新生四百名;另招收选读生四百名。五十五年参加大学夜间部联合招生。
(三)第三阶段 大学第二部
大学第二部,系“政府”为增加国民就业机会,于八十一学年度起,对夜间部之政策作大幅之改变,将夜间部明确定位为大学教育第二部,资源、设备与日间部共享,并可于下午时间排课,且配置一定比例专任教师及职员,并扩大招收未役 毕之应届高中毕业生,其修习学分一切比照第一部日间部,并可相互选课。
(四)第四阶段 台北进修部
自八十六学年度起“教育部”依大学法明定夜间部朝进修教育发展,该校将第二部改制为台北进修部,设法律、公共行政、经济、社会、财税、地政、会计、统计、企业管理、金融与合作经营等十个学系,暨共同 学科,其中公共行政学系及企业管理学系均设双班,自八十八学年度起,公 共行政学系更名为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财税学系更名为财政学系,所有各学系,均依“教育部”规定名为进修学士班,历年毕业学生人数约在三千人左右。
第一阶段部主任依序为吴英荃、蔡荫恩教授,第二三四阶段 部主任依序为李鸿毅,左潞生、龙名登、冯小彭、张书文、张致祥、陈文龙、刘家骏、王立中、李钟元、戴丽华、侯崇文等教授。 历任部主任继任以来,无不全力发展部务,或争取经费, 或兴建大楼、或更新设备、或增设学系、或增聘师资,遂使夜间部部务蒸蒸日上。
法商学院与台北进修部自成立以还,系所学生日增,惟受限于校地狭隘发展不易。爰经师生多次集会研商,并获从政校友大力协助,终于七十八年获“教育部”同意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研拟迁校台北县三峡镇新校区计划报核,并于八十一年奉行政院核准台北大学发展计划。 溯自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三十八年建校伊始,万千校友殷切期盼改制为大学的心愿终能成真,实应对过去数以百计参与迁校觅地擘划的法商师长及校友前辈们,致上崇高的谢意与敬意。因为他们的热心参与及无私奉献,方才促成了台北大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