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来了 | 全国优秀辅导教师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
发布时间: 2023-07-11

随着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推进,教师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回归并尊重教育规律。如何将长远的育人目标转化到单元和课时目标中,并充分挖掘单元的育人价值, 对于英语教师都将是一个新的命题。

教师经常会出现习惯性教学思维,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和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教学 ,最后基于所学语言知识产出语言知识。这种教学思路往往会形成“碎片式教学”、“只关注语言知识”或“教—学—评”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从育人出发,将多元评价融入每一个单元和其下的每个课时、活动和评价中,从而形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从“用教材”转化为“教教材”,分析教材, 研读单元中各类型语篇,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系统梳理学习内容进而设计学习活动。笔者着重在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流程中对初中教材的整合流程进行分析概括。

单元整体教学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主题(专题、话题、问题等),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 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进行结构化组织,形成互相连接的完整教学单元。学生通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的引导,可以领悟并学习各课时或各语篇话题或主题,逐步内化单元整体内容。

笔者认为 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系统性和可迁移性。系统性即所学内容的高度结构化;可迁移性即学科思维、核心知识和思想价值可迁移到更多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单元整体教学备课中的教材整合标准化流程

在单元整体教学备课中,教师可以尝试按照流程步骤进行课程设计的拆解。具体到教材整合,笔者实践了教材整合“三步走”来完成一个教材单元的闭环整合设计。

01

读语篇,寻核心

展开全文

1.熟悉教材设计,确定教材文本位置。

英语教材的文本可以分为听说文本和读写文本,也可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等)。以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为例,听说文本通常为题目、课后录音文本、语法部分文本;读写文本主要分为1~2篇主阅读文本、其他次阅读文本、写作部分提示。其中语法部分的文本也可能根据单元整体设计的不同归为读写文本。

2.从课程六要素出发,研读文本。

教师根据课标、学情以及课程学期目标等进行文本研读。在语篇分析过程中,教师会因教学背景、学情、个人经验以及私人逻辑等因素的影响,在教材内容梳理的各环节都可能出现差异(表1)。教材内容梳理会因人而异,同时也会因时而异,同一个教师在不同时期对同样语篇研读的结果都会有变化。

表1 教材内容梳理表

注:本表内容以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 2为例。

对于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或者主阅读文本,教师也可以从WHAT、WHY和HOW三方面进行分析。(表2)

表2 教材连续性文本梳理表

注:本表内容以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Section B阅读为例。

3.提炼单元主题,拆解语篇话题

从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出发,结合语篇分析的梳理表,参考教材目录的功能表,深挖单元育人功能, 确定本单元想传递给学生的非语言知识的其他信息,提炼出单元主题。进一步梳理单元和单语篇的关系,细分出不同的或并列或递进的小话题,从而构建单元主题,为课时划分做好准备。

以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 2为例,笔者通过研读语篇初步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即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提高国际理解力,探寻人类在节日中传递的真情。

语篇话题包括: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西方传统文化介绍,进行文化对比,寻找文化之旅。介绍的节日分别为端午节(节日食物和庆祝方式)、泼水节(不同民族庆祝新年的习俗方式)、中秋节(传统民间故事传递的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母亲节(表达小家的爱意)、万圣节(西方节日习俗的差异)、圣诞节(圣诞节精神是表达爱与给予)、复活节(对新生生命的重生和希望)。

02

找相似,巧拆合

在语篇研读和主题话题提炼后,教师需要将课程结构化。由于单元功能、学情和学年教学计划目标等不同,笔者尝试固定变量(语言技能、内容、语法、词汇、文学赏析等)分析法来 进行教材内容的结构化整合。

在常态授课中,教师更习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讲授,有时会更侧重语言知识而忽略课型。因此,第一种最容易操作的教材整合就是基于语言技能的课型整合,通常每一个单元可分为听说课、语法课、阅读课和写作课,各课型可依据教材的内容篇幅来确定课时数。整合体现在教材个别部分依据大小观念进行顺序调整,或教学资源的删减和增加。(图1)

图1 基于课型进行教材整合图(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在教材单元语篇研读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单元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分类,教师则可以根据内容依托教学法进行教材的整合。(图2)

图2 基于话题内容进行教材整合图(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通过上述整合方式可发现,同一个单元在不同的教学目标、学情、课时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教材整合。例如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2可以根据课型进行整合, 也可以根据话题内容进行整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若某一项语法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重难点,教师也可将语法作为主线进行教材整合。(图3)

图3 基于语言知识进行教材整合图(人教版初中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3)▲

教师可使用以上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备课和思路梳理,通过每个单元的单元整体设计绘图的刻意训练,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系统化思维的建构,逐渐帮助教师拥有更加缜密、全面和整体化的思维方式。但在教材梳理过程中,前期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备课时, 教师通常是很难一次性完成整个单元的结构化梳理的。笔者在最初的实践中至少四稿的草图,才可以绘制出一张个人较为满意且逻辑相对清晰的单元整体备课思路下的单课时大纲。经过半年的不断尝试,基本可以达到系统化在心中并一次性完成可视化的思维绘图。

绘制之后,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问题引导或任务引导的方式在课堂板书中呈现。笔者常使用两种具体方法:第一,在学生初期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对思维导图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挖空, 先让学生有系统化思维可视化的感知,逐步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绘制出一张思维清晰的可视化图示。第二,在情境或语篇中设置问题链或任务链,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取关键词,思考关键词从几级出发或放在几级分支中。 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思维导图,初步培养结构化思维。

以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 2为例,整个单元的结构化逻辑是从time、 food、activities、folk stories和reasons(spirits、feelings and your story)五方面分析中西传统节日。在第一课时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的活动,学习介绍了端午节、泼水节、中秋节,课后的作业根据5个维度补充元宵节和春节。(图4)

图4 第一课时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绘春节和元宵节(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在第二课时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的活动,学习介绍了万圣节和圣诞节,课后的作业根据5个维度补充复活节。复活节的文本在教材的Self-check模块中,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教材的最大化开发或二度开发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至关重要。(图5)

图5 第二课时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绘复活节(人教版初中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在人教版初中Go for it八年级Unit 3第二课时中,笔者尝试将听说B和阅读整合,教学策略使用stick figure来图文可视化呈现。从听说出发,从外貌、特长、性格、爱好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朋友间的对比,进一步讨论好朋友需要拥有哪些特质,从而进入阅读文本,画出3组朋友,并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相对应的关键信息来描述3组好朋友,最终文本连接自我, 确定自己认同的关于友谊的观点并展开以上四个方面的关键信息,图文结合绘出我和我的朋友。学生通过系统化思维的训练,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到主旨并展开描述,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图6)

图6 第二课时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我和我的朋友(人教版初中Go for it八年级Unit 3)▲

学生在教师方法论的指导下,从跟着教师绘图逐步转向独立绘图,并可将这样的系统化思维迁移到各学科学习和生活中,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种常见的固定变量整合方式,包括基于课型整合、基于语法整合和基于话题内容整合,都要以全人视角进行整合。从学生出发,明晰新知和旧知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师课堂的结构化的、逻辑清晰的引导,用核心素养“n+1”的模式,帮助学生通过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构建, 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03

定目标,整课时

在提炼主题和话题以及课程整合的两个步骤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