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8341部队:当代御林军,团长保卫毛主席43年,有何特殊待
发布时间: 2023-07-06

从抗日战争时期起,为了提高保密度,防范敌人截获情报、知晓军情,我国军队开始采用起代号制度。最初往往是各有特色的名字,建国后为了统一管理则全部改编为了数字体系。譬如享有“万岁军”美誉的第38集团军,其原代号就是51034部队。

众多部队代号中,8341无疑是最出名的一个。同时也是最神秘莫测的一支部队。

8341部队究竟是何来头?初代团长是怎样一个人物?身份特殊的他们又享受了怎样的特殊待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传奇而神秘的8341部队。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存在一支守卫国家元首的军队。国外有皇家卫队、总统护卫军等,中国古代则称之为御林军、禁卫军。而8341部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此大任的存在。部队战士时时刻刻守卫着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安全,并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职责的特殊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8341部队的来历,最早要追溯到建国之初。1953年4月末的一天,张耀祠接到了一份神秘的重要任务。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下令让他着手组建一支中央警卫团并担任团长,负责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五大领袖的安全保卫工作。

张耀祠自知责任深重,立即开始从各个部队中挑选精锐战士。次月,以原中央警卫师一团为基础班底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警卫团”,便宣告成立了。而8341则是警卫团在1964年至1976年间所使用的部队代号。

张耀祠

就像开头提到的,早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国军队就设立起了部队代号制度。譬如在1943年常德会战中声名鹊起的57师,其部队番号是“国民党陆军第74军第57师”,代号“虎贲”,因此才会有“8000虎贲守常德”的经典说法。

之所以采用代号制度,原因非常简单,就两个字:保密。谍战片中,中共红色特工在联络同志、传递情报之时,往往会采用非常绕圈子的隐秘暗号,像是“书店进了哪本新书”、“明天要在餐馆订餐”什么的。我军内部的作战指令,虽不用像特工们那般高度紧张,但该有的谨慎还是必须有的。

试想一下,倘若我军使用电报进行作战部署时,正巧被敌人截获情报,那么第几师第几团这样的称呼,立马就能让敌人获悉我军的大致兵力安排,后果不堪设想。而使用代号,便能够很大程度地避免这类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代号制度被全面完善,统一为了有规律的数字代号。不过相较于其他部队单纯的数字代号而言,中央警卫团8341这四个数字的由来,却蕴藏着非常多神奇的坊间传闻。

有人说,8341是国学大师对中国国运的暗示;有人说8341是毛主席年轻时一位道长那里,获得的自己的人生命运;还有人说,8341是毛主席在秋收起义后所持有的步枪的编号,对主席而言有着振士气、壮雄风的意义。

对于这些传闻,张耀祠在很早之前就进行了辟谣,表示8341只是军部按照编制所授予的单纯代号,并非毛主席亲自命名。可由于毛主席于1976年逝世时,恰好享年83岁、执政41年,所以8341至今仍然具有着一种神秘且神奇的色彩。

很显然,无论是从守卫领导人的职责,还是从那些与毛主席紧密相连的传闻、巧合来看,8341部队都非常的特殊。那么问题来了,8341部队首任团长兼组建人张耀祠,他是如何突出重围,被选中担此重任的呢?这一切还要江西讲起。

众所周知,江西是我党我军至关重要的革命发源地。从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进入江西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4年10月红军开启长征,毛主席整整在江西呆了7年有余。期间,主席曾辗转江西各地,向当地民众宣传革命理念与理想。

1929年的一天,毛主席来到了张耀祠的家乡于都。张耀祠3岁丧父、10岁丧兄,家境十分贫寒。他一直想要改变现状,让家人和所有贫苦百姓都获得解救,可苦于找不到方向,有力气没处使。直到毛主席来到于都,他那一番气势蓬勃的演讲,让张耀祠眼前一亮、热血沸腾。他由此确立下了参军报国的理想,并于17岁那年加入少共国际师,正式踏上革命之路。

1929年那场单方面的会面与启发,让毛主席与张耀祠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传言说,张耀祠之所以在参军入伍短短2个月内,便从少共国际师直接转入了红军保卫局。还是因为毛主席看中了他的机敏出色,亲自推荐说“张耀祠值得培养一下”。更传奇的是,张耀祠所接受的第一份正式任务,就是给毛主席站岗。

到1953年时,张耀祠负责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已有20年之久,他的职务也从普通警卫员变成了中央警卫师副政委。正是考虑到张耀祠的经验、职位,以及他与毛主席之间高度信任的亲密关系,中央才会将中央警卫团这个重要工作交付于他。

从17岁被分配到主席身边担任贴身警卫员,到1967年主席逝世,张耀祠一直坚守在主席身边,43年日夜无休、寸步不离。主席遇到危险,张耀祠第一个冲上去用身体做盾牌。主席深夜办公,张耀祠就在办公室门口搭张简易小床,以便杜绝任何可能存在的威胁。正因如此,张耀祠才会被称为“主席的守护神”。

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中,张耀祠被授予大校军衔,9年后又晋升为少将军衔。要知道,8341部队上千名初创警卫员中,仅有4人从士兵晋升为了将军,另外三名位是汪东兴、吴烈和杨德忠。由此就能看出,张耀祠在军中的地位和贡献有么重要和特殊。

“我的职责就是保卫毛主席,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这句简单平常的话语,充分展露出了张耀祠对主席的重视与依赖。长达43年的陪伴与守护中,张耀祠早已将主席的安全视为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将主席的生活融入了他的生活。

毛主席去世时,年满60、连枪炮和死亡都无所畏惧的张耀祠,仿佛瞬间失去了心中的支柱,一度崩溃痛哭,谁都劝不住。好不容易平复心态后,张耀祠选择离开他奋斗一生的岗位,因为他要保卫的人已经不在了。值得一提的是,退休后,张耀祠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写下了那本《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事实上,张耀祠只是一个比较特别,且具有代表性的存在。8341部队的每一个战士,都是担负重任、碧血丹心,坚定守卫着各个领导人的安全。

看到这儿,或许有人会问,如此特别的8341部队,其下属战士们是否享受了什么特殊待遇?对此只能说,“特殊待遇”的确有,但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特殊。

50年代中央警卫团组建之初,毛主席便提议在部队内开办文化学校,以便提升警卫员们的文化素质。毛主席还亲自担任了学校的名誉校长,经常与警卫员们进行演讲谈话,甚至批改他们的“作业”。这种待遇,应该算是全军内部的独一份,非常特别且有意义。

当然,这种“特殊待遇”并非是主席偏心,而是有非常深远的含义。众所周知,领导人的安全问题对国家而言至关重要。相应的,领导人警卫员的入选门槛,自然相当之高。

优越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是最基本的条件,对党和国家的忠心不二则是最根本的要求。除此之外,警卫员必须身世清白,没有任何“犯罪前科”,祖孙三代和直系亲属还都得是贫下中农。

在满足这些硬性要求之后,就剩下最后一个关卡:文化常识。就像开头提到的,中央警卫员不仅仅是负责领导人生命安全的保镖,他们还需要承担起工作和生活助理的角色,比如社会调查、收集资料、撰写报告等等。

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警卫员,无论是出席重要活动,还是参加国家会议,他们都需要时时刻刻守在领导人身边。从某种程度上,中央警卫员代表的是中国军人的形象,甚至称得上中国国家形象的名片。

所以,对于中央警卫员来说,思想上的教育,以及政治、经济、文学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毛主席开设文化学校,正是出于提升中国军人的整体素质,宣扬中国形象的目的。至于中央警卫员较为“高档”的制服,自然也是同理。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去形容8341部队的特殊,那一定不会是“特殊待遇”,而应该是“特别收获”。8341部队的战士们,长期与毛主席朝夕相处,深受主席的引导和教导,知识丰富了,眼界开阔了,思想也进步了。

像是和主席相处最久、最亲密的张耀祠。他曾亲口表示,主席经常教育他们,告诉他要讲友谊、讲团结,好好调研、不摆架子,不拿群众一根一线,还要用心学习文化知识。

在主席43年的教导和耳濡目染之下,张耀祠养成了非常多好习惯,比如节约朴素,比如爱上了读书写字,还撰写了一本经典回忆录。这些都是最有价值的宝藏。

如今,8341这个代号已经成为过去,但中央警卫团依然坚定如山地存在的。那些保卫着国家领导人,捍卫着国家形象与尊严的警卫员们,他们的忠诚与担当早已渗透入国家、民族的血液,激励着全国人民,要忠党爱国。谨以此文向他们致敬。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不要忘了点赞评论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