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余靖的名诗名文各一篇?余靖的亲戚成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北宋名臣余靖的名诗名文各一篇

《子规》
年代: 宋 作者: 余靖
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慙自束,为尔忆家园。
《酬萧阁副惠末利花栽》
年代: 宋 作者: 余靖
素艳南方独出群,只应琼树是前身。
自缘香极宜晨露,勿谓开迟怨晚春。
栏槛故将宾榻近,丹青重整画图新。
移根得地无华裔,从此飞觞不厌频。

余靖的亲戚成员

余靖父亲是余庆,是翁源县主簿,后被提拔为海阳县(今潮州)县令。
余靖有三个儿子,六个女,四个男孙,五个女孙。
三个儿子分别为,伯庄,殿中丞,早亡;仲荀,太常博士;叔英,太常寺太祝。六个女儿分别为:长女郭师愈任尚书屯田员外郎;第二女孙邵任秘书丞;第三个女儿周熊任建州司法参军;第四个女儿章惇裕任秘书省校书郎;另外两个女儿尚幼。
四个男孙,分别为:嗣恭、嗣昌皆任太常寺奉礼郎;嗣隆、嗣徽还小。
五个女孙。

赏析余靖《子规》

《子规》作者:余靖 体裁:五律子朝代:宋
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慙自束,为尔忆家园。
本诗以子规自喻,大声疾呼地申诉白己的冤屈。尽管泪将干,魂欲断,成了封建统治集闭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却只字没有提及政敌,更不敢把矛头指向最高的统治者,惟有自伤自惭,自怨自艾,最后想到索性归家,一走了事。很可能卖了命,还不明死于谁手,这实在是余靖一类“愚忠”的封建士大夫的悲剧。
抒情方式:这首诗的构思极富艺术匠心,可以视为余靖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方面趋向成熟的标志。首联写子规,声嘶力竭地鸣冤叫屈,这其实是余靖自己的化身,采用暗写的手法。颔联写子规申诉的环境,实质也即当时的社会背景,十个字叠用了六个名词,勾勒了一幅烟雨微茫的景色,哪里能找到知心的人?哪里可以尽情倾诉?颈联和尾联,明写作者自己的处境和打算:除了哭向家园之外,没有别的出路。他怪责自己“谬从科试”,更悔恨自己“孤直见进”,言外之意,促人深省。虽然处处只说自己,客观上也暴露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有一定的揭露和批判意义。

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言,故人不负我这句话谁写的

是宋朝的余靖写的。

意思:诺言不轻易许下,所以我也就不会因为无法达到承诺而辜负别人;后面两句有两种解释:

1、所以因为我如此,别人的许诺一旦达许下,必定也不会是很轻易就达成的,而我从不做那些随便的承诺,所以我也就不怕别人会辜负我了。

2、我一旦许下了承诺,肯定不会是轻易地就能达到,所以别人往后会因为我如此的品德而不辜负我。

扩展资料:

典故出处:庆历四年,受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余靖之口,

背景:他当时曾以“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一语,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从而适时的在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余靖(1000年~1064年)北宋官员,庆历四谏官之一。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右正言,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以尚书左丞知广州,卒谥襄,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                            

历史上的余靖是北宋时期的人还是南宋时期

余靖 - 北宋官员
余靖(1000年~1064年)北宋官员,庆历四谏官之一。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右正言,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以尚书左丞知广州,卒谥襄,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

北宋名臣:余靖的内容简介

《北宋名臣:余靖》内容简介:余靖(1000-1064),字安道,宋韶州曲江人,文章、道德著称于世;官至工部尚书,赠刑部尚书。不仅为北宋名臣、功臣,也是广东历史上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位杰人。《北宋名臣:余靖》以丰富的资料和通俗的文字,叙述了余靖的生平事迹,并对其为官风采、事功、思想和文学成就作了客观评价。

历史上的余姓名人有谁

  历史名人
  余靖(1000~1064):
  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
  余端礼(1135~1201):
  衢州龙游(今浙江省衢县)人,南宋宰相。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绍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与赵汝愚共赞宁宗即位,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庆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迁左丞相,寻出判隆兴府,改判潭州,移庆元,复为潭帅。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见《诚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余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余 玠(?~1253):
  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居蕲州(治今湖北蕲春东北),南宋名将。嘉熙年间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战败蒙古军。淳佑元年(1241),赴援安丰,败蒙古军,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从淳佑三年到四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36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蒙古军。宝佑元年(1253),宋廷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七月,突然死去。
  余玠领导的抗蒙山城防御体系特别是钓鱼城堡垒,成功阻止蒙军第3次西征,使宋室延续20余年,缓解了蒙军对欧、亚、非等的威胁,在世界史上占据重要一页。
  余 阙(1303-1358):
  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监察御史(先祖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属甘肃省),曾任都元帅,与红巾军相拒数年,著有《青阳集》。
  余象斗(生卒年不详):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