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春天里的核尔雅
发布时间: 2023-07-11

春天里的核尔雅村

杨素筠

初春是嘉绒大地即将播种麦子和青稞的季节,去核尔雅村这天天气晴好,阳光明媚而温暖地照着村子和土地,也照在古老的石头碉房上。村里的一切,仿佛都被明亮而温暖的阳光浸透了,连晒场上那些古老的粮架都光彩照人。几头毛色黝黑的犏牛被拴在村口那排大白杨树下,这些犏牛即将参与接下来的春耕,它们不慌不忙地吃着可口的干草,干草也是村民在前一年青草茂盛时节就精选备好的上等草料。大片的耕地就在村子的碉房下方,耕地周围都是森林,初春季节,整个村庄笼罩在初春氤氲的气息中。

去年,我们在开展茶堡古村落调研时,镇里推荐核尔雅村的石旦真叔叔给我们介绍茶堡地区的一些民间故事。他们说,石旦真叔叔过去担任过社队里的会计,读了很多书,是村里见识很广的一位老人。爬上石旦真叔叔家的独木梯,来到楼顶的晒台上,见他正端坐在楼顶经堂前厅的地板上,手里拿着串珠,口里轻诵着玛尼经。

展开全文

几只卡布基鸟停落在晒台前的木栅栏上,叽叽喳喳的鸣叫着,石旦真叔叔招呼我们坐下后,顺手从他身边那只黑陶罐里抓了一小把麦粒,撒向楼顶晒台上的鸟群,鸟儿们歪着小脑袋警惕地看着我们,又转过头去看地下的麦粒,上上下下扑飞到地面好几次,最后才开始放心地啄食。

晒台上,视野奇佳,可以饱览村子的全景,周围的山脊呈马鞍状。虽然在政府的帮助下石旦真叔叔一家与邻居们都搬迁到了河坝修建的新房子,但是平时他还是喜欢到山上的老房子来住。政府将通村路既修到新的搬迁村,也修到了高山老村子,就是为了方便村民上山种地和运输畜牧产品。

石旦真叔叔说河坝新房子没有什么阳光,感觉太冷了,自己八十多岁,老了,就喜欢待在自己熟悉了一辈子的地方。他每天都喜欢坐在经堂前,看一朵朵白云缓缓飘过,从村东山头飘到村西山头,看飞进村子的每一只小鸟,看夏天的雨水不停地落在土地里,看小鸟冬天离开村子时雪花落下来,日子悠然惬意。

搬迁之前的核尔雅村,几个小寨子沿河谷分布于河岸的台地上,村落依山而建,散布于半山的缓坡地、台地以及山梁坡地上,海拔高度大概在2700米到5000米,周围山上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丰富。山上有各种树和花草,诸如冷杉、云杉、桦木、落叶松、高山栎、红桦和川白桦,地里的庄稼主要有小麦、青稞、胡豆、洋芋、油菜等。

村里有充足的耕地,有高山草甸和牧场。村民以种地和放牧为主,每家每户都养殖有牦牛、猪、羊,有的还喂养有少量的鸡。山里出产野生贝母、松茸、野生菌子、虫草、羌活、大黄、鹿茸和麝香等。

耕地大多在房前屋后,便于打理。牧场分布在河谷坡上或者高山上。另外,寨子之间也会留出充足的空间便于未来的发展。石旦真叔叔所在的老村子,过去修建的碉房一般有六层至七层高,底层为畜圈;第二层为火塘和客厅,第三层、四层、五层和六层为卧室和粮仓;第七层前为晒台,后为经堂;五层、六层和七层有出挑走廊,用于晾晒农作物和牧草。

往复的山风吹在经堂的上空,不仅吹干了晒台上的作物草料,更以风势诵读每层经堂前悬挂的经幡,将虔诚与静谧带向天空,神秘而庄严,房顶是用于煨桑之处,离天空最近。

石旦真叔叔每天坐在晒台上,眼睛可没有闲着,他喜欢观察周围自然中的一切。观察月亮在村子升起,也观察太阳在山那边落下。他说,过去太阳落山时,光影一定会落在村落左边那座最高的山垭口上,可是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的,不管春夏秋冬,太阳的光只照到那座山的山腰上,天就黑了,他感觉太阳光影怎么努力也爬不上山垭口了。于是,他说有许多担心,感觉地球的许多自然现象与过去不一样了。

我们正说话间,上百只的鸽子,排着自由的队形,发出“嗡……嗡……嗡……”的声响,划着弧线惬意地飞过我们的头顶,突然又全部降落在前方的空地上,跑过村里那片黑黝黝的土地中央,一齐奔向森林边。石旦真叔叔说,不知道为什么,鸽子们在地里觅食时总是慌慌张张的。

夏季来时,很多时候石旦真叔叔会独自一个人去附近的山上转转,看看坡地里的庄稼,也去看看林子里的鸟儿,带点粮食撒在鸟儿常去的坡上。他熟悉每一种小鸟的生活习惯,他给我讲了很多核尔雅附近生活的小鸟的故事和传说,比如卡布基鸟、小红嘴鸟、布谷鸟、鸽子、乌鸦、黑马鸡、白马鸡、唝母鸡、嘎基鸟、啄木鸟、八古鸟、虫草鸟和谷唔鸟等。石旦真叔叔的故事里,每一只鸟都具有神性,每一只小鸟都包含伟大的生命价值和善意,这些故事让人感受到一股亲切而熟悉的村落气息,缱绻多情,灼灼其华。

小鸟与雪山、蓝天、白云、种子、草木、土地和碉房,许多故事仿佛已远去,这让人深深地惆怅。

前不久我刚好看到一条这样的消息,与石旦真叔叔所讲述的核尔雅村里的那些小鸟的故事是如此相似。消息这么说,2016年5月,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联合英国鸟类学基金会等单位开展了北京大杜鹃(布谷鸟)研究项目,他们在五只布谷鸟的背上装上微型卫星追踪装置,两年后,五只布谷鸟中有四只失去了定位,只有一只被命名为“飞飞”的布谷鸟,还在顽强地飞行着。这只布谷鸟身长不足35厘米,体重不过120克,一只小小的布谷鸟从北京起飞,到云南,再到印度,穿越印度洋(阿拉伯海)到达非洲,最远抵达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最后回到北京,这只叫“飞飞”的布谷鸟一年飞行超过5万公里。布谷鸟在秋天会向南迁徙,飞往缅甸、孟加拉国等地,之后飞越印度,最终穿越阿拉伯海并在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越冬。布谷鸟是有记忆的,去年从哪边飞来的,今年还往哪儿去,而且会遗传下去。根据种群的不同,一般会有不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迁徙鸟类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它们真真正正地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它们穿越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洲。

是的,在石旦真叔叔所在地区的人看来,每一只小生命,都托举着伟大的生命价值。

值班副主任:何晓华

编委:梁敏

执行主编:赵凌 陈玉昌

编辑:杨园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