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行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水乡行的解释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水乡行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水乡行》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路,云,村庄,渔网,树,房屋,榴火,柳树,门,锁,稻谷,青蛙,雾,儿童,客人。

原文:

水乡的路,水云铺。

进庄出庄,一把橹。

渔网作门帘,挂满树;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榴火自红,柳线舞;家家门前,锁一副!

要寻人,稻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

蝉声住,水上起暮雾;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橹。

释义:

石榴熟透了,红的像火一样;柳树的枝条也随风乱舞。可是大家都不在家,全是铁将军把门。要找人 稻花深处; 一步步, 踏停蛙鼓。

如果要找人,就要去稻田深处里找;你找人的脚步,把田里的青蛙都惊吓得停止了鸣叫。 蝉声住, 水上起夜雾; 儿童解缆送客, 一手好橹。

夜要到了,蝉也不叫了,水面上也起了薄薄的雾,小孩子解开缆绳送客,他也能画得一手好船。

水乡行的解释是

这是一首纯粹的田园风景诗,诗写的是江南水乡的风景,但它与其它的写景诗不同,一般风景诗少了想像和比喻,而这首诗中几乎没有。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田园风景图,朴实、自然、优美、恬静,能让人流连忘返。

全诗五节,第一节便出手不凡:“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第四节尤为一篇之精警:“要寻人,稻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读者喜欢这首小诗,恐怕主要是因为偏爱这两节。

水乡何所有?说来寻常,一是船,二是蛙。有船有蛙必有水,有水才成其为水乡。但若直接说出这番意思,便会招人发笑,因这属于一般常识的范围。《水乡行》的成功,恰在于它将船和蛙意境化了。诗人当然知道船是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但他拐了个弯,不直接说出船,却单单指出船上的一个小部件“一把橹”,亦即修辞学上的借代——以部分代替整体。这不只是说法的转换,而是诗歌造境的需要。读者根据经验,由橹而想象及摇橹人,想象及摇橹人俯仰自如的姿态,想象及船因橹的摇动而摇动,水中的天光云影又因船的摇动而摇动。一幅水乡图景便在读者的想象中荡漾开来,不仅如此,诗的第一节最后一句以“橹”结束,末节也仍然以“橹”结尾,在短小的诗作中两现其橹,不仅首照应,还给人造成了强烈的印象。应该说,橹是一个很美的意象,它象征着前进,象征着收获,也象征着彼岸,生活内涵极丰,十分耐人咀嚼。好的诗,总善于抓住某些具有灵性的关捩,促使读者产生美的领悟,主动介入诗歌境界的再创造。

诗的第四节,诗中的“蛙鼓”一词也有巧思。蛙鸣如鼓,故称。蛙和鼓,分开来各是一物;两个物名合为一词,这词中便包含着一种鸣声。是蛙的,又像是鼓的。诗人凭借他对语言的敏感,充分挖掘了这个词的内涵,得了“一步步,踏停蛙鼓”的妙句。蛙惊于脚步声,脚步所至,蛙鸣辄止。不曾写出的一面是脚步走过,蛙声又起。于是,一阵阵蛙鼓,远远近近,此起彼落看似宁静温馨“稻海深处”,原也有着热闹而喧腾的生活。以反经验的措词,道出了经验中的情景,非善于运思者不能臻此。这首诗句式极有特点,它几乎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比如“进庄出庄,一把橹”一句中,进庄的人、坐船的人、摇橹人、主语、动词全被省略掉了。表面看来,是互不连贯的词语,仿佛一批尚未串连起来的珍珠。但实际上,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没有一位读者会提出不连贯的问题,而是靠各自思维的习惯,很自然地把那省掉了的词语填补上,并在填补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再创造的愉快和满足。以反经验的措词,道出了经验中的情景,非善于运思者不能臻此。仿佛读古人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时的感受一样,虽然是断续的字句,读起来一点也不妨碍你去理解整体的意思。

橹,摇动着水乡的态势;蛙鼓,播扬着水乡的乐奏。动的、响的、景观的风习的、都融汇一道,构成了这首小诗完整而丰满的意境。但作为水乡一对传神“阿堵”的船与蛙始终未正面地直露其形,淡而弥深,隐而愈显,可谓巧取,亦是偶得。

这首诗具有中国诗词特别是元人小令在构思和手法上的那种敏捷和轻巧,并配合以美丽的语言,简洁的句式,愉快的节拍,淡雅的色调,截然有别于当时流行的充满“火药味”的诗风,能让人感受一番桃花园式的美妙生活情趣。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