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尔喀雇佣兵真的所向无敌吗?太史慈和孙策并列为江东第一勇士,所向无敌,为何被远不如他的张辽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廓尔喀雇佣兵真的所向无敌吗

每每提及雇佣兵,相信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一个名词:廓尔喀,位于尼泊尔中西部甘达基专区的山区之中,距离加德满都只有八十公里,这里曾经还诞生过廓尔喀王朝,即尼泊尔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沙阿王朝(灭亡于2008年)。

▲在中东作战的廓尔喀雇佣兵

客观而言,历史上的廓尔喀人虽穷兵黩武、骁勇善战,但也并非所向无敌:十八世纪后期,才建立沙阿王朝不久的廓尔喀人遂两度入侵西藏,第二次甚至一度占领了后藏大部分地区;乾隆帝闻讯后随命福康安入藏平定。

当时入侵后藏的廓尔喀兵大约三千余人,而福安康入藏时仅率一千五百余索伦(即鄂温克)兵和达斡尔兵;进藏后,福安康不仅率部迅速收复了全部失地,而且还一度攻至加德满都城下(彼时称作阳布城);廓尔喀人见大势已去,遂投向称臣,每年按时向清廷进贡,而这种藩属关系一直持续到了1908年。

▲女王检阅廓尔喀武装

由此可见,古时的廓尔喀兵本就十分好战,但在八旗兵面前尚不敢自大。要知道,当时的作战环境是在廓尔喀兵常年活动且熟悉的高原地区,而福安康所率兵马皆是星夜兼程远道而来。

反观近现代史上廓尔喀兵之所以会声名鹊起,主要与英国殖民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九世纪初,廓尔喀人就开始陆续被英国征召入伍,但基本上都会被编入英控印度军队中;在此期间逐渐成为了一支常备武装,并在后来以英国政府名义相继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马岛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

▲二战时期的廓尔喀军官

即便是现在,英国政府仍保留着一支规模近四千人的廓尔喀武装,他们主要会被派驻在英国的一些海外基地,但有至少一个营会留在英国本土作为快速反应部队。除英国外,现在的印度军队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廓尔喀雇佣兵。

坦白讲,在廓尔喀雇佣兵的意识形态中,绝对没有固定的忠诚可言,他们信奉的不是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自由,而是巨大的经济利益;不过根据尼泊尔政府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一向禁令:当廓尔喀雇佣兵面对的敌人是印度教教徒时,就不可以使用武器,不知道他们在真实战场中是否会信守这项禁令?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太史慈和孙策并列为江东第一勇士,所向无敌,为何被远不如他的张辽所杀

既然说太史慈被张辽所杀,那就是说《三国演义》了。在演义里太史慈和张辽武艺相当,并不存在谁更强的问题。而且太史慈是死于乱箭,并非在战斗中被张辽杀死。

太史慈是在《三国演义》中通常被认为是东吴和孙策并列的第一猛将。而孙策有“小霸王”之称,他和太史慈在单挑中都没有吃过败仗,所以很多人认为太史慈和孙策武艺都非常高强。

不过在演义中东吴是标准的配角,其武将水平相对并不高,并没有能和五虎上将、典韦、许褚等对抗的武将,孙策和太史慈也是如此。

太史慈和张辽在《三国演义》第53回,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时打过一次。此战张辽挥刀出马,向孙权搦战。太史慈挺枪出马,敌住张辽。两人战了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最后因为乐进突袭孙权,宋谦被李典射中心窝落马而死,太史慈才紧急退回,掩护孙权退走。

所以在一对一的单挑中,太史慈和张辽并没有分出胜负,两人的武艺大致相当,不存在谁更强的说法。

而太史慈最后战死,是因为他中了张辽的计,率军进攻合肥时遇到曹军伏兵乱箭射来。太史慈躲闪不及,身中数箭。幸亏陆逊,董袭两人率军接应,太史慈才得以逃回吴军大营。不过最后太史慈还是因为箭伤太重而死。

因此太史慈只是因为张辽而死,并非张辽在单挑中所杀。而且在演义中这种死在箭下的人不少。像张辽后来就被丁奉射伤伤重而死,黄忠徐晃、张郃等名将也是死在箭下。太史慈并非个例,也不算太丢人。

蒙古族当年拥有着所向无敌的部队,为何后来要依附于满清

蒙古军队的骁勇善战,那是大家都知道的,清的前身好象大家都有点弄不明白,满族其实就是前金和后金的的问题,以女真人为主体而立国的,(金)那是和宋朝打了很多年的政权,而在元以后兴起的后金,其实和“宋朝时的的金国是一回事,为啥最后改称满族了呢?那是后金统治者听从了一个汉臣的建议,就以发祥地的名子定成了满族,其目的就是消除中原汉人对自宋朝时就对金国的不满情绪。

蒙古人是成吉思汗当年对草原各部族连合后形成的族群的称呼后来就统称为蒙古族,在蒙古族形成前以女真人为主的金人也是相当骁勇善战的,只不过后来蒙宋连合灭了金,才使的金人消失了一段时间,明末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女真后金掘起,使得当时以衰落的蒙古族根本无力抗争,所以只有依付才能得以生存,大该也就是这个因素吧。

亚历山大所向无敌东征为何会兵败止步印度

亚历山大并没有战败,而是以雇佣兵为主的军队不愿意继续作战

谢邀,首先亚历山大并没有兵败印度,但他仅仅击败了印度旁遮普地区一个小国保拉瓦的部落联军,并且此战亚历山大军队伤亡惨重(相对而言),军队不愿意再战下去。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摧毁波斯帝国,并与巴特克利亚贵族罗克珊娜结婚,通过联姻手段收买巴特克利亚巩固了其对中亚地区统治后。下令原先臣服于波斯帝国的印度河旁遮普地区的印度古印度部落们向他效忠,结果只有塔拉西亚国王前来觐见。在大怒之下,亚历山大发起了对印度河流域的侵攻。

根据阿利安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描述,此战亚历山大兵分两路,先经过近一年的征战,一一攻克现巴基斯坦西部山区的各印度部落和城邦,最终在公元326年与由保拉瓦国王波罗斯领导的印度部落联军在希达斯皮斯河畔展开决战。此战亚历山大兵力在4.1万人以上,其中骑兵有7000人,约2000人是亚历山大的王牌“伙伴骑兵”。波罗斯军队总兵力约3万人左右,其中2万步兵,4000骑兵,200多头战象以及1000多辆战车。

亚历山大的印度侵攻路线

此战亚历山大再次展现了极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乘大雨急率6000步兵和5000骑兵快速机动到希达斯皮斯河下游渡河。并迅速击溃了波罗斯儿子带领的约3000人,由骑兵和战车组成的阻截军,之后克拉特鲁斯率领的步兵主力渡河,与亚历山大亲率的别动队一起夹击波罗斯军队,并击败了对方。

然而此战波罗斯表现非常英勇,在亚历山大骑兵成功背袭,自己战车部队却深陷雨后泥潭大部被俘,形势可以说明知必败情况下,依然死战不退。波罗斯亲率战象部队表现非常出色,践踏马其顿方阵,恐吓战马,给亚历山大军队造成重大伤亡。最后波罗斯是负伤被俘(又说是亚历山大劝降),且被俘后亚历山大归还其领土,并扶持作为亚历山大在该地区的代理人。

此战亚历山大军队骑兵阵亡230-280人,步兵阵亡1000-4000人,波罗斯军队伤亡加被俘约为2.1万至2.3万。从战损比数字来看,似乎亚历山大军队损失微乎其微,然而此战对于亚历山大来说可以说是真正的伤筋动骨。亚历山大率领的伙伴骑兵成功背袭虽然决定战场形势,但伙伴骑兵扎进去之后撞上波罗斯自己带领的战象和步兵的反击,伤亡惨重,可以说付出了将近十分之一的阵亡率。

亚历山大军队构成不能用我们中国人的思路去衡量,他的军队骑兵线核心是马其顿自己的伙伴骑兵,步兵线核心是希腊地区雇佣来的重步兵,然后围绕核心从各地雇佣来的精锐雇佣兵组成的主力部队跟随亚历山大四处征战。最后是当地招募来的雇佣兵以及周边附庸势力提供的军队,这些部队战斗力较差但成本低。这就导致亚历山大军队隐患实际上很大,其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