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五铢钱算不算稀有钱币?提举常平茶盐司在古代是一种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常平五铢钱算不算稀有钱币

常平五铢它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铸造的,此钱币铸造钱文没有用其年号,而是采用一个当时堆放粮食的仓库名“常平仓”,主要是为了想讨个好兆头。

常平五铢在当时铸造量方面也是比较多,版式繁杂,官铸和私铸都有,但是他一些版式在铸造方面还是比较精致的,其钱文精美,加上它的钱名“常平五铢”中的“常平”二字寓意着:“平安常在”,所以受到了后世的喜爱和追捧,它的钱币版式有数种之多,一些藏家手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普通的版式,市场价值也是不低的,一枚在几百元左右,一些稀有的版式或者好的品相,市场价值还是比较高的,一枚能在千元以上,收藏价值还是很有潜力的。

如果手上有此藏品,个人觉得算的上是稀有钱币的一种,好好收藏还是不错的。

理性收藏,切勿上头……

提举常平茶盐司在古代是一种什么官

提举常平盐茶司是宋代设置的一个官职,它既是地方的行政机构,又是监察机构。它与转运司、提刑司、经略司并称监司,主管常平及茶盐事务。

(提举常平司旧址)

一、提举常平盐茶司的沿革

提举常平盐茶司的前身是提领常平仓。“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具体做法是政府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大量收购;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宋朝的常平仓始设于宋太宗淳化年间,当时只是首都开封设有常平仓。到了宋真宗时,全国各地均设置了常平仓,并且从转运司中选择能干的官员专管,这就是提举常平司的起源。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在变法中设置了诸路提举官,又在诸路设置了提举常平司,规定“提举官资序、请给、序位、服色、人从并视转运判官,以资序相压同者序官”,此后屡有兴废。到了南宋的宋高宗时,将提举常平司固定化,并将其与提举盐茶司合并,所以提举常平盐茶司又称提举常平司,从此时起直到南宋灭亡,提举常平盐茶司都是一个常设的职位。

二、提举常平盐茶司的职能

提举常平盐茶司的职能是“操常平敛散之法,申严免役之政令,治荒修废,振民艰厄”,他的职能范围非常广,覆盖了民政、监察、生产、司狱等多种职能。

1、提举常平司最根本的工作是主管常平仓,平定粮价,做好灾荒之年的赈济。它要督促州县按时收购常平钱粮,并汇总盘量后向朝廷汇报。在每年新米上市时,要督促检查州县将常平仓中的旧米处理掉,换成新米,“以新易陈,无致损坏”。

2、从南宋乾道二年起,提举常平司的工作职能中又加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州县官员进行离任审计。因为此时出现过一些州县官员责任心不强,对常平仓和义仓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里面许多粮食都发霉了。所以宋孝宗规定,官员离任时,必须由提举常平司对他们所辖地区的常平仓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钱米腐坏或者账目不平的,如果有,离任官员要被追究责任。

3、如果不幸遇到了灾荒之年,提举常平司便会担负起赈济灾民的责任。这个时候,他们就要赴灾区视察,督促州县官员做好救灾工作,不能让老百姓没饭吃。而朝廷下拨的救灾钱物,也由他们经手分发到灾区。如果灾荒比较严重,朝廷一时无力担负起全部灾民的安置工作,提举常平司也要动员富户出钱出粮,协助朝廷渡过难关。按照南宋政府的规定,灾荒之年,每个单位都要联动起来,其中“检放展阁之事责之转运司,粜给借贷责之常平司,觉察妄滥责之提刑司,体量措置则之安抚司”,各部门职责明确,可以更快的协助灾民渡过灾荒。

4、提举常平司是和提举常平盐茶司合并而来的,所以对盐的管理,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南宋时期的两浙、淮东等地的盐场的生产,便是隶属于该路的提举常平司。常平司的官员中,有专门分管盐业的,他们专门往来各大盐场之中,督催盐课,检察盐场账目,提督盐仓收支,严查私盐买卖,抓捕私盐贩子,保证朝廷盐业收入。

5、对于依法罚没,收归国有的土地和田产,也是由提举常平司进行管理的。有些人犯罪之后,依法判处籍没田产,或者有些人家没有子嗣继承的无主土地,还有被官府没收的财产,都由提举常平司管理。这一政策是宋高宗于绍兴二十年规定的,当时是为了避免有人私自侵占这些田产,而做出的规定。提举常平司对这种田产的处置办法通常是进行官卖,所得上缴国库。这种官卖也会与提举常平司官员的考核相挂钩,卖得多卖得快的有赏,卖不出去或者卖得少的,会进行一定的处罚。

(南宋临安)

这项政策在开始执行时,一些豪强地主往往与提举常平司的官员相互勾结,经极低的价格购进这些田产,政府收入有限。所以到了宋孝宗时,对这种田产不再出卖,而是由提举常平司出面,雇人耕种,收取一定的地租,将这些收上来的粮食放入常平仓。这种做法极大的提升了常平仓的粮食来源,变相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好政策。

6、提举常平司掌管的是关于国计民生的工作,包括南宋政府专门收容遗弃儿童的“慈幼局”在内的整个政府的慈善工作,都是由他们负责的。他们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一些贫穷无劳力的老人、寡妇每月支付常平米四斗,每年每人给钱半贯,这些都从常平仓的收入中拿出来的。“慈幼局”中的弃婴,也由提举常平司负责帮助寻找愿意收养的人家,一时半会找不到的,由提举常平司花钱抚养,甚至对遗弃的未断奶的弃婴,还会帮其寻找乳娘,由提举常平司出钱,提供人工母乳喂养。

7、南宋初年的法律明确规定“山泽之利俱掌于常平”,也就是说,全国矿产的开采、审批之权,都在提举常平司。但是这个政策并没有执行很长时间,到了建炎三年,这个管辖权移交给了转运司,不再由常平司管理了。

(南宋城市)

8、提举常平司还有监察官员的权力,这种监察大多是针对官员经济问题的监察,有别于御史们监察多是政治或者军事问题。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这项制度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因为地方官员如果要贪污或者挪用公款,账目上基本会做得天衣无缝,除非得到内部人员的举报,否则提举常平司不容易检查出来,更谈不上弹劾监督了。不过从法律层面上说,他们是具有这种权力的。

三、提举常平盐茶司官员的选拔

提举常平司的官员选拔程序也很严格,一般都是从朝廷三司使的属官中,选拔有经济头脑和经验的官员充任。他们被派遣到各路时,也要检查他们与该路主要官员有无亲属关系,如果有,则要改任,要遵循回避原则。他们的总体任职条件是政治上过硬,没有贪赃枉法的记录,“操行端亮,风力强明”,精力旺盛,年龄也不能太大。

(提举常平司官员)

提举常平司也要接受朝廷的监督和考察。每年岁末,他们都要进京述职,由户部对他们每年的收支进行检查,或者由户部委派其他路州的官员去检查。如果出现账目不符或者贪赃枉法之事,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提举常平司制度,是王安石变法时的产物,也是宋代地方财政体制的一次改革尝试。它将宁代的地方财政体制一分为二,不再由转运司独领,还是有着一定的历史积极意义的。

西安有哪些老街巷

东大街:钟楼至长乐门,全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582)建新都大兴城时,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故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明初扩大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大家开始把这条街叫东门大街。

南大街:钟楼至永宁门,长670米,宽60米。最初为隋唐皇城安上门街。当时街宽90米,两侧栽植槐树,并砌水沟。因南端有皇城南墙东

门安上门故名。此路两侧有尚书省六部衙署,宋至元仍称安上街。明初改筑南门,朱元璋钦定为永宁门,意为南方永远安宁。为示不用出兵之

心,今永宁门瓮城外墙无正门。此街也就称南门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