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上小学,有必要上学前班吗?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可不可以不用上学前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孩子马上上小学,有必要上学前班吗

作为一名十多年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尤其是作为两个的父亲,结合自身经验和经历,针对上不上学前班,希望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国家政策。你可以查查所在地教育部门的政策规定,从国家教育部整体要求来讲,最近几年一直明令要求幼儿园去小学化,也就是不让在幼儿园阶段教授拼音识字,数学算术等小学内容。同时,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大部分省会城市的当地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开设幼小衔接班(学前班),一经举报,都会进行查处,勒令关闭。也就是说国家政策,当地教育规定,都是不允许孩子上学前班的。

其次,社会现象。之所以会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考虑和要不要上的纠结,是因为大多数的家长都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理路程--“别人都在学自己不学,是不是不太好,算了,也报一个学一下吧。”2017年,我家老大在北京上小学的前一年,幼儿园大班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多,在幼儿园大班最后一学期,班内剩余学生不足半数,约儿园还进行了合并班,这些孩子都被家长送去上幼小衔接班了,甚至当地有个很火的学前班,要提前一年多报名才能占上名额!这就是真实存在的社会从众现象。但两年过去了,现在对比一些上过学前班和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几乎没有太大差异,甚至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很多升入二年级后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当然成绩下降各种原因都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提前学过,孩子觉得都会(他不会想到是因为之前学过),上课慢慢不认真听讲,作业开始缺少了思考过程,一年之后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就反其道而行了。

第三,机构陷阱。既然国家政策禁止,社会从众现象也是人为造成的,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学前班存在,还有这么多新手家长每年灵魂一问呢?学前班工作人员一般会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给家长制造危机感:一是别人都学,你不学,一年级的老师是一个教三十多个,会忽视你家孩子,这样你家孩子就跟不上,自信心就受打击,之后变成厌学等,让家长忽略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二是需要提前适应小学作息规律和学习习惯,小学授课方式和幼儿园不一样啊,作息规律不一样啊,学习习惯不一样啊,不提前适应的孩子肯定跟不上等,让家长忽略孩子这个阶段最强的一个能力--自适应能力。所以按着要学应该学的逻辑,很多家长会被洗脑,变成不得不学。

第四,个人努力。在幼儿园大班期间,我们其实在家可以通过非常生活化的方式,简单的让孩子认识数字,了解数的概念,以及10以内的加减,这些都可以在玩乐过程中,让孩子通过思考和自己努力的方式习得。至于拼音,很多家长可能都忘记了,没法游戏化的教给孩子,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买个拼音点读笔,一样可以边玩边学。

以上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让他/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和能力,并努力过程中收获自信,这才是对他/她今后漫漫求学路最大的助力。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可不可以不用上学前班

我觉得是可以不用上学前班的。

1.国家禁止上学前班

现在都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怎么还让孩子去学前班呢?而且现在大班开始,已经在进行幼小衔接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帮助孩子们去适应小学的教育,家长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2. 过早学习并不是件好事情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曾经很火,为了这句话,很多家长为孩子早早地上这个班那个班,早早地开始学写字,做算数结果又怎样呢?孩子过早的学的越多真的就越好吗?

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

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孩子在上了小学之前,上课学前班,认了很多汉字,算数也学了很多,一年级很有成就感,于是觉得学习似乎很简单,就不再上进,吃老本。

等到只是慢慢的延伸,他开始学不会了,因为在学前班没有学过,再加上之前学习能力没有培养好,学习变得吃力,越吃力越枯燥,不想再学习,成绩慢慢下降,变成了中等生。

所以说孩子学的早不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这样就不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而是兴趣!

孩子上学前班的危害有多大

现在很多地方都取消了学前班,并且教育部也出台有关规定,不允许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但是现在新问题来了,很多一年级小学生因为在幼儿阶段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认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反而出现听不懂老师所讲内容的现象,这可急坏了家长。

学前班并不是危害源头,而是不重视学前教育才危害性极大。

与题主所提上学前班危害有多大,正好相反,由于不重视学前教育,反而会相当一部分孩子进入小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这里必须要重点强调的是,我所讲的不是没上学前班而有危害性影响,而是不重视学习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前教育并不是让孩子们学会多少课本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幼儿基本生活认知和分辨,重在培养孩子口语发展、视觉和听觉专注力、主动思考能力、识字兴趣和阅读兴趣、手眼耳脑协调性等。

动态专注与静态专注,是学前教育最为缺乏的培养内容。

很多小学老师反映,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课堂上坐不住,听不进,听课效率非常差。为什么孩子们课堂上坐不住呢?这主要源于孩子在幼儿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家长和老师都极容易忽略对孩子进行动态专注与静态专注力的培养。该静下来认真做静态的游戏(下棋,摆玩具,阅读)静不下来,孩子总是处于动态且目标随时转移的注意力活动,这才是最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

不重视口语发展,会让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不要以为孩子张嘴就会说话,如果你认真观察一些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就很好,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想法,或者准确地表达要回答的问题。但有一部分孩子口语发展就相对较差,这主要源于家长忽略了幼儿有一个口语发展的敏感期,即母语口语最佳学习期,一般都在2-4岁。想让孩子口语发展良好,家长必须要经常陪伴孩子,和孩子多说话,鼓励孩子多说,并且有条理地说完整话,才会有助于孩子口语发展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进入小学后口语发展好的孩子听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强。

忽视引导孩子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常常让幼儿进入小学后对学习意义不理解。

我多年来一直研究学习有困难或有障碍儿童成因,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一二年级小学生,心智发展仍然停留在幼儿中期或末期,根本没有进入儿童期(7岁为起点)。对于心智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进程的儿童,实际上他们仍然在学习活动方面处于幼儿阶段(2-6岁),这对孩子们的理解能力非常不利,常常连为什么要去学校上学,为什么要写课外作业都不理解,结果就出现课堂上根本不听课,随意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有大闹课堂现象。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拒绝写课外作业,或者在家长的逼迫或打骂情况下才伤心难过地勉强完成作业。而这一切,都是家长忽视学前教育的糟糕结果。

结束语:通过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千万别再把想着取消学前班可能对孩子学习有多大危害,而应把你的错误观念或误区及时改掉。把育儿目标重点放在幼儿基本综合能力培养上,你可以抓住几个关键字:听、说、读、写、辩去下功夫,再辅助于培养孩子遵守秩序或纪律,遵守家庭规则,学习讲文明讲礼貌,乐于与人分享并友好相处着手,才能让孩子心智发展达到或超过同龄儿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