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晚年能有多凄凉?很多老人,晚年凄凉,不是没子女,而是自己穷,子女也穷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人的晚年能有多凄凉

凤姐年轻的时候离婚了,三个孩子她一个也不要,用她的话说孩子又不跟她姓,孩子的根在老家。

凤姐37的时候就离婚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部给她前夫,她不要,她说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只会养婆家,儿子的根在老家,而且前夫也不会把儿子给她,所以离婚的时候她一个孩子都不要,抚养费也只给了前面几个月,后面因为拿不出抚养费就干脆不给了。

离婚后凤姐很快再婚了,她的现任老公也是离婚过的,有一个儿子,凤姐说对这个继子好,以后他会懂得后妈的好,于是凤姐就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她自己的亲儿子都没这么好。

可继子不认为,继子总认为要不是凤姐,他父母就不会离婚,所以平时继子也不叫凤姐为妈妈,高兴了就叫阿姨,不高兴就叫喂,凤姐自从再婚以后,再也没有去看过她的几个亲生孩子,她说反正以后有继子养老,不求这几个孩子。

凤姐跟她老公两个人把继子供了大学,找了工作,还努力地给买了房子,继子结婚了,有了孩子,按照道理应该是凤姐这个奶奶去带孙子的,可继子再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把孩子的亲奶奶接来了同住(继子的亲妈)顺便帮带孩子,然后凤姐的老公也想去带孙子,就也搬去了跟儿子一起住,房子就留下凤姐一个人孤零零的。

凤姐现在50多了,她意识到自己老了,继子又不管她,她不得已主动联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可她几个孩子都不愿意搭理她,她没办法,又去找了一份洗碗阿姨的工作,至于她的二婚老公,早已经搬去跟儿子同住带孙子了。

我真是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不养,去养别人的孩子,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多老人,晚年凄凉,不是没子女,而是自己穷,子女也穷怎么看

看到这种问题,总有人会说:既然是穷人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呢?不是越生越穷了吗?其实老人晚年凄凉跟有没有子女没多大关系,只是自己这辈子混的不好,恰巧子女也混的不好,但各自都在努力,正因为生活过的紧迫一点,他们更需要相依为命,比起既贫穷又孤独的老人要好多了。

穷人当然知道抚养孩子会使自己生活的更难,特别是遇到失业、生病等任何一种打击时都会难以应对,挣扎不了几下就会处于绝境。但在事情到来之前,穷人对未来都报有朴素的希望:自己努点力,让孩子过好一点。让孩子们比自己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这样下一代过的比自己又好一点。没有几个穷人生孩子是纯粹为了防老,他们只是相信,只要后继有人,未来还能更坏吗?

每个人本来都是有生存能力的,被父母养大之后,或穷或富都是自己的事情了,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成年人过不好不要抱怨父母,老年人生活贫困也不是因为孩子。大多数有子女的老人晚年生活也不太差,虽然生活清贫却心里充实。

穷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就算不生孩子也一下子成不了富人。但是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把希望留在下一代身上,总比没有希望更好吧。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必删)

你见过最凄凉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在内蒙古的部分农村,农民还没有真正的脱离贫困,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和发达地区相比显得有些凄凉。好在当地政府正在打一场脱贫致富攻坚战,农村的土坯房将会换成砖瓦房,农民的好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图片拍摄于2019年5月,最后一张是政府出资改造过的村庄。)

晚年过得凄凉的老人,都有哪些特征你身边有吗

答:我今年56岁,农村的,凭我个人观察,晚年过得凄凉的老人,都有这些特征,

一,失去了老伴!老伴是最好的依靠,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互相关心互相说话,失去了老伴,孤独寂寞无处诉,没有了精神生活,活着没有了盼头,天天这样过,月月这样过,年年这样过,沒意义,特别是男老人更加艰难,做饭洗衣不习惯,难处更多,活着不如死了好,想法更极端。

二,外貌苦!很瘦,头发乱又长,常是卑微的样子,低眉下眼,两边眼角有眼屎,会流泪有泪痕,愁眉苦脸,脸上脏,有鼻涕,走路慢吞吞地,缺少生气,有时会仰天长叹“唉“,很少与人说话,手指甲手指手掌手腕不干净,露出的脚踝不干净,全身脏,气味重……

三,缺钱!不少老人拖着沉重的躯体捡破烂,他们太缺钱了!生活离不开钱,买盐买油买肉买洗衣粉等,没钱谁给?特别是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用什么生活?农村的风俗习惯,做父母的不管身边怎样穷,都很少向孩子们勇敢地开口,缺钱了,就是忍,该买的也不买,实在没办法了,从家畜家禽身上想办法,遇上小病小灾,能忍则忍,不说有病,不少小病拖成大病,一旦得了大病,怕牵连孩子苦,舍不得花钱,在家等死!

四,失去了劳动能力!不少老人得了慢性病,比如肺气肿脑梗肺癌尿毒症冠心病类风湿精神病等,还有些人老了行动缓慢,手脚无力,不但种不了土地,经常缺粮少米,也种不了菜园,经常缺菜吃,更养不了禽兽,缺少零花钱,即使有钱,因为行动不便,记忆力不好易产生误会,总是要求人帮助也困难,所以他们的生活很艰难。

五,住宿差!这些老年人老了,一般都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潮湿,缺少修理,会漏雨也无人管,老鼠多,偏僻,野草野树多,交通不便,很多老人连死了家属也不知道。

六,穿着差!由于缺钱,舍不得买衣服,都是又老又旧又烂的衣服,一到冬天,上身长短不一,鞋子袜子又旧又差又烂,有些干脆打着赤脚,全身怕冷发抖,衣服缺少了洗衣粉,洗得不干净,行动不便,得不到常洗,较脏。

七,子女不重视!有些人没有子女,有子女的也不孝顺。现在的子女大都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能回家一趟的还算好的,很多子女都是用手机视屏打电话问问了事,他们生活压力也大,若父母需要钱也是微信转账,其实父母最需要的是儿女们常回家看看,现在呢,父母不病不回来,父母不死不回来,不是过年不回来,一句话,子女不重视!八,他们寿命较长!苦命人寿长,用科学方法解释不清。

……

就写这几点个人认为主要的,其它的跟老人自身也有关系,一般这些老人都有自知之明,很少出去聚会,很少去凑热闹,很少走亲会友,很少去赶集,很少去儿女家,大概是越老越活明白了,以家为中心点,静坐到底,也没有什么爱好,实在坐累了,也只是到外面人少的地方散一下步便回家,完全没有生机勃勃的样子,好像是传统习惯一样,天天这样过,代代这样过。

古代诗人为什么大都结局凄凉

人的结局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诗人的思维从屈原老夫子起就带着愤世嫉俗读的基因,因为他们想改变世界,对现实不满。这到底对不对呐,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和值得同情的地方,但并不完全合理,因为诗人的想法太超前太理想化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会碰壁。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命运不好的诗人多有同情之感的原因,他们的精神之花是那样瑰丽,却要等待很多年才能开花,才能被传颂和赞扬。

从另外角度讲,所谓混得好的诗人比较善于跟社会互动,举个例子,王维送别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则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伤感与豪迈之情立判。一个人在社会上意志消沉,持才自矜和积极与人交流沟通,对前途充满信心结局是不一样的。不光是诗人,普通人也是一样。

优秀的诗人总会让我们铭记于心,如果世界上有神灵的话,无论这些诗人结局好也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