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真实经历告诉你(我用真实经历告诉你,为什么不要在离职前答应老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我用真实经历告诉你,为什么不要在离职前答应老

既然已经离职,那就不要答应任何事情了……现在的岗位留不下,未来的情况不可知,这时候不能轻诺!否则一旦无法兑现,对自己是不利的!

以我的经验告诉你,为何你不敢直接对别人提出要求

《br /》

在咖啡厅里,你见到一美女(或帅哥),你想结识TA,要TA的电话,应该怎么做呢?

有好多的方法。比如冒充咖啡厅的工作人员,以客服调研访谈的名义,要TA留下电话;或者假装自己没带电话,过去借用一下TA的电话,给自己拨个电话。

在各种方法当中,你知道成功率最高的是什么方法么?在TED的一个演讲中,一位专家指出,要到电话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是:走到TA面前,告诉TA:我想认识你,能留个电话么?

单刀直入,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br /》

上面的场景,我在一些书籍和文章中读到过,从来没有做过,更甭提做到过。

之所以没有做到过,原因很简单,只因为我是一个内倾(向)的人,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魄力,去搭讪一个陌生异性。安稳很多,也少了蛮多乐趣。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也几乎没有搭讪陌生异性、索要电话的经历,不管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是一个内倾(向)的人。

如果说,搭讪陌生异性,并不是「刚需」的话,你跟我没有做过,还算说的过去。而工作生活中,很多类似搭讪异性、索要某些事物的场景比比皆是。此时此景下,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br /》

老板给你一个任务,去找某个客户把项目结了、把项目款项要了。

你接到这个任务:压力超大,不知道该如何跟客户提结项目的事宜,至于要钱的事情,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

你会各种琢磨,准备好各种跟客户的说辞,做好铺垫,旁敲侧击的推动对话,在合适的时候,才小心翼翼的向客户提出来:项目要结了,费用该付了。生怕整个过程某个环节处理的稍有生硬,让客户感觉不好。

这其实就跟在咖啡馆跟异性搭讪要电话的行为是一样的,冒充服务人员或者假装借电话,就是前面的各种铺垫和掩饰,只是为了让最终的目的——要电话——显得不那么直接和生硬,不让人觉得不舒服。

想想看,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多少类似的场景啊?我们总是在通过各种「适宜」的方式,把我们的目的进行各种遮掩,然后再通过旁敲侧击的表述,让人某个时候终于大悟到我们想要什么,而后事情就搞定了。

运用这样的「套路」,不但事情完满解决,还照顾到了人的情绪。同时,我们显得「会」办事,是深谙套路的老司机。

《br /》

有一次,我跟进一个项目,谈及项目款项时,自然的采用了老司机的套路。

拐弯抹角的做了很多铺垫,旁敲侧击的提醒客户:项目执行到这,你要该付钱了。原本这套策略屡试不爽,这次却没能成功。

客户不知道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居然愣是没有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人看我在一旁抓耳挠腮的瞎折腾,就直接问我:您想要我们干嘛呢?

我愣了一会,也没有临时想到更好的策略,只好忍着尴尬,硬生生的跟人说:项目到了这个阶段,咱们得要付款了。

人恍然大悟,说道:嗨,付款的事情啊!您早说,我们前几天就琢磨是不是该付款了,您那边一直不提,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安排合适……

蛋刀直入,居然并没有什么尴尬,且手起刀落、干脆利落。

此后,遇到类似这种跟人提要求的事情,如果感觉没有特别用起来顺手的老司机套路的话,我就会直接提要求。

再后来,居然是直接提要求的时候居多。虽偶有尴尬,多数的时候是简单直接得有效。

《br /》

我坦白的承认,以前我对于直接向人提要求是有些恐惧的,其表现就是要做各种铺垫和掩饰。

做铺垫和掩饰的目的,是避免伤害人的感情,避免让人尴尬。或者说,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一点成为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品性「温和」的人常常给出的一个不直接对人提出要求的缘由,包括我自己。

你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因为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避免让人尴尬,遵循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你也会选择运用一些套路,让人去领会你的意图呢?

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就是效率不高而已,最有效的是直接提要求,这在开篇就提到。

这里的问题是:你不敢于直接提要求,真的是在考虑别人的感受、避免让别人尴尬么?

《br /》

以我个人转变的经验来看,你之所以不管直接向别人提要求,并不是因为你在乎别人的感受,避免别人尴尬;恰恰相反,你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在避免自己尴尬而已。

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有超能力,你能知道别人的想法;你想要提出一个要求,你知道别人是肯定同意的,这时候你会不会直接提出来呢?这种情况下,你多数会直接提的,因为你知道别人是会答应的。

实际的情形是,你不知道别人是否会答应。若别人同意了,一切还好;若人不同意的话,你就会要犹豫,会纠结:如果不同意的话,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是人怎么办么?肯定不是,因为人把你拒绝了就拒绝了嘛,有什么好怎么办的呢?问题是你该怎么办!

被人拒绝了,你就会很尴尬。哪怕不是完全拒绝,只是你提的要求不合适,让人觉得现在做不到,心中感到不爽;或者提要求的时机不对,让人觉得被打扰到了,对你心生厌恶。这些都只会让你感到尴尬,好像是自己做了不对或不好的事情,好像你在别人的眼中很糟糕一般,从而让自己感到不舒服。

你只能真实的感受到你自己的感受,你并不能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所有你觉得别人觉得不好的,只是你自己觉得而已。别人的感受究竟是怎样的,你根本不知道。你只是用「照顾别人的感受」作为避免自己感觉不好的借口。

也就是说,你之所以不敢直接提出要求,是因为你害怕被拒绝;而你之所以害怕被拒绝,是因为你害怕自己觉得尴尬或感觉不舒服。

一句话概括之,你在太在乎你自己了,你太关注你自己了,你也太在乎别人眼中的你自己了。

《br /》

我越来越认识到,我们的认知跟这个世界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常常用我们自己的感知,来扭曲真实的世界,虽然我们谁都不知道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

你觉得一件事情别人难以接受,别人未必是如此觉得。你觉得照顾到了别人的感受,别人也许觉得你莫名其妙的,甚至觉得你给他们带来了困扰。

当我尝试过一次直接向人提出要求,并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时,我意识到简单直接的提要求,真的就是很简单直接,而且干脆有效。多数的时候,别人也不会觉得尴尬或者被冒犯,因为他们也不会把这个事情当一回事,或者就当作正常的事情,仅此而已。

当然,也会遇到被拒绝的情况,面对拒绝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恐惧的情绪。这没关系,经历的多了,你会发现:他们拒绝的也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提到的具体的事情。拒绝就拒绝呗,调整你的要求,继续的提出来,人一定有答应的时候。

面对拒绝的恐惧,不要那么在乎自己的感受,从中抽离出来,关注于要求本身、关注于事情本身,恐惧也就没有那么恐惧了。

《br /》

本文若让您有所收获,请随手点赞,欢迎关注、打赏。

更加欢迎您留言评论,发表您的观点,一起来迭代、打磨文章。

让我们一起创造价值、分享价值、传播价值。

如何教5岁的孩子认字,我的真实经历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