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ta将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充电?额定电压频率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Volta将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充电

在电气化进程中,厂商在打造性能更卓越、续航里程更持久的电动汽车之外,往往会布局充电桩,以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通常情况下,这些充电桩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不过初创公司Volta探索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计划在美国范围内提供免费的充电桩服务。

这家初创公司决定为美国的电动车车主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而作为回报需要忍受一些广告。Volta表示,广告是免费充电商业模型的重要支撑,公司目前已经计划首批在美国各地安装150个充电桩,用户需要观看广告之后才能获得免费的充电服务。

而且每个充电桩只会充电30分钟的时间,Volta表示这段充电时间应该可以行使大约175英里的距离,足以满足当前大部分的电动汽车。目前,充电率将被限制在100 kW,尽管有些将是50 kW。用户所需要做的就是使用Volta应用程序解锁充电桩并开始充电。如果车主需要充电30分钟以上,Volta则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该公司计划首先关注洛杉矶,芝加哥和华盛顿特区等主要都会区,第一个充电桩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康涅狄格州诺沃克市开放。

额定电压频率是什么意思

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就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电压是电器长时间工作时所适用的最佳电压。高了容易烧坏,低了不正常工作(灯泡发光不正常,电机不正常运转)。此时电器中的元器件都工作在最佳状态,只有工作在最佳状态时,电器的性能才比较稳定,这样电器的寿命才得以延长。电缆设计和运行的基准电压,用U表示,单位为kV。U--电缆两项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1、广义地讲,频率就是事物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狭义地讲,频率就是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变化或振动快慢的一个量度,变化或振动越快,我们就说频率越大。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每秒钟变化的周期次数称为频率。

2、通俗地讲,额定频率是指在交变电流电路中一秒钟内交流电所允许而必须变化的周期数称额定频率。

3、举例:家用白炽灯泡使用的额定频率为50Hz,若低于这个额定值,灯将严重闪烁,刺激人的眼睛;电机低于额定频率其转速将下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必须工作在额定频率如FM106.1兆赫,否则人们就无法收听;等等。

开关电器中电弧产生与熄灭过程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触点材质,接触面,瞬间电流有关。

电弧:电弧是由于电场过强,气体发生电崩溃而持续形成等离子体,使得电流通过了通常状态下的绝缘介质(例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现象。1808年汉弗里·戴维(Humphry Davy)利用此一现象发明第一盏“电灯”—电弧灯(voltaic arc lamp)。

电弧的形成是触头间中性质子(分子和原子)被游离的过程。开关触头分离时,触头间距离很小,电场强度E很高(E=U/d)。当电场强度超过3×10^6V/m时,阴极表面的电子就会被电场力拉出而形成触头空间的自由电子。这种游离方式称为:强电场发射。

施正荣的简历是什么

施正荣,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83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公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研究权威马丁格林教授,从事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研究,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在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攻克了“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难题,成为太阳能光伏领域一流的科学家

施正荣 - 简介

姓名:施正荣

专业:太阳能科学

工作单位: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职务: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所在行业:电力

施正荣 - 经历

施正荣,出生于1963年2月。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88年留学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

1991年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后任该中心研究员和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2000年,回国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现任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施正荣 - 创业过程

从科学家到富豪

施正荣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2001年1月,带着技术和在澳洲两年的薪水40万美元,施正荣回国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取得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后,2002年9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运行,尽管产品性能优异,产品仍然卖不出去,坚持数月后,跟随他的几位骨干相继离开。这是施正荣在创业途中摔的第一个跟头,“当时,他们对我说,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好的科学家,但未见得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从科技人向管理人转变,市场观念最为重要”,施正荣说,要能放下知识分子身段,善于整合资源,科学家往往推崇技术第一,而企业家需要考虑的更多,要将好技术转化为好产品,再依靠好的人才,运用好的销售模式去赚钱。2004年,尚德产值翻了十倍,利润接近2000万美元。2005年,在无锡市委书记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同年底,VC和PE齐助阵,共同募集8000万美元,成为2005年私募之最,襄助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由此,施正荣个人也荣登中国富豪榜首。

在亲信和科技骨干相继离开时,施正荣艰难支撑尚德,一度连工人工资都无法支付,与其合作的公司甚至为了几万元,要搬设备抵债。而现在,尚德电力搜罗了全球光伏产业半数以上的华裔科学家,并吸引国外著名的光伏材料学专家纷纷加盟。

由于从事生产线低端的下游组件,即便技术先进,上游原料短缺现象仍然牵制产能扩张。2006年7月,尽管多晶硅市场状况已陷入严重的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尚德毅然与全球大型硅料供应商MEMC签署了50-60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合同期为十年。签单半年后,多晶硅黑市价每公斤上涨100美元,翻至300美元。2007年6月,尚德又与美国HoKu签订了6.78亿美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

果然,“拥硅者为王”,在2007年底,上游原料持续疯狂上涨,黑市价格更是创下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于是,处在下游的太阳能电池需求放缓。尚德电力则在这样的原料厮杀战中,依靠每年2000吨硅料的稳定供应,安然度过。由于原材料获取稳定,下游组件的产能顺利扩张,颇具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尚德电力于2007年末,跻身全球行业领导者之列。

2008年3月,尚德电力对外宣布,将连续8年,向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提供多晶硅,合同金额为6.31亿美元。4月,尚德电力打入日本市场,收购日本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MSK公司,并且向Soco-voltaic系统公司供应230MSK光伏玻璃板,用于设计、制造和设置一体化光伏(BIPV)系统。多晶硅的风险愈演愈烈,施正荣再度掌舵方向,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

2007年5月9日,总投资3亿美元的电池基地落户上海,并将于今年年中投产,这是全球首个硅薄膜电池基地。相比硅片太阳能电池,它的转换效率略低,却很具成本优势,每瓦太阳能电池成本可从2.5美元降至1.2美元,但同时也面临资金、技术的门槛。“每5年,我们必须有个杀手锏技术,否则很快就会被后来者超越。”科学家出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