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爽和吴三桂有什么仇?郑克爽是郑成功之子吗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郑克爽和吴三桂有什么仇

郑氏是明朝忠臣,而吴三桂是明朝叛贼。两人之间的恩怨可见一斑。
迥然不同的出身
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1612年出生在辽宁锦州。他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父亲吴襄官居锦州总兵,舅舅祖大寿是晚明督师袁崇焕的第一猛将,因此吴三桂可谓根正苗红。
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明天启末年,他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杀入四万清兵包围中,救出父亲,孝勇之举天下闻名,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
郑成功本名郑森,是中日混血,小吴三桂12岁,1624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岛,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父亲郑芝龙是来自福建泉州的大海盗,横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菲律宾等海域。1628年,郑芝龙接受明朝崇祯招安,任“五虎游击将军“,后官至总兵。1629年,郑成功离开日本,被接回泉州府。
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廪膳生”,即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1644年,郑成功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拜钱谦益为师,钱谦益就是那位东林党领袖,清初诗坛盟主,柳如是的老公。
1644后的不同选择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部突入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此时,吴三桂镇守的宁远成为孤城,南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北有多尔衮的清军,两面受敌,这个局不好破,稍有不慎,便有灭族之祸。
最简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毕竟李自成属于同族,父亲吴襄及家人滞留京城作为人质,而清人属于异族,与他有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然而,一封密信让吴三桂改变了主意,从密信中得知:父亲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抓捕,严刑拷打,索要二十万两白银,但只凑得白银五万两。此外,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霸占。
吴三桂闻讯大怒,继而惊慌,此去归降必是羊入虎口。面对现实,为求活命,他只得向清搬兵,声称只专心剿灭李闯,为崇祯报仇。而此时的清则以大明臣属的名义公开寻找崇祯之子,声称会将崇祯之子奉为正统。两者一拍即合。可此后,南明衰微,清廷已经坐大,吴三桂已是骑虎难下,只有协助清廷消灭南明,才能保他们家族的平安。明室虽从未薄待过吴三桂,身为降将的吴三桂却不得不积极的消灭南明,并最终手刃永历帝以向新主子表忠心。就这样,吴三桂彻底投靠了清廷。
而郑成功此时在做什么?山海关是前线,吴三桂无路可退。而福建还是后方,清军一时无法南下。1645年,父亲郑芝龙在福州建立了第二个南明政权,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21岁的郑成功深得隆武帝赏识,赐国姓朱,改名“成功”。
而郑芝龙建立政权,并不是忠于明朝,而是投机,不久,清以闽浙总督的官职为诱惑,使郑芝龙叛明降清。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兵将出走金门。
此后清军背约,把郑芝龙一家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泉州南安。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在战乱中自缢身亡;得知母亲死讯,郑成功更对清人深恶痛绝,绝无信任。
都是坑爹的主
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与清兵将领阿济格、多铎联手,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接着,再败李自成于庆都。
4月23日,李自成大怒,在永平城西范家庄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斩杀,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把吴家三十八口灭门。
此前,吴三桂写给父亲一封诀别信,末句为:“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男三桂再百拜。”父亲你不能做忠臣,儿子又怎么能做孝子?儿子与父亲诀别,就从今天开始。父亲没有早日谋取破贼之计,现在就算逆贼把父亲放在油锅旁,威胁利诱我,儿子也不会多看一眼。
而郑成功在父亲郑芝龙决意降清后,遂至孔庙哭庙、焚儒服,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后率部出海,继续反清。为了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成功归顺,但都无效。
1661年十月初三,清廷见郑芝龙已无利用价值,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今北京市府学胡同西口,郑芝龙在北京的一家老小11人没有留下一个。
此前,郑成功曾写信给郑芝龙::“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父亲你降清的那一天,就已落入清人陷阱中,到今天还能保全,实属万幸了。万一您不幸遇害,天意与命运如此。作为儿子,我只有为您复仇,以求忠孝两全。
求的都是封疆裂土
吴三桂自从放八旗入关起,就已入了坑。
先是只与华北李自成为敌,再而派去西南攻打张献忠,进而进攻李定国,再而与南明部队为敌,一步步陷下去,毫无退路,只能尽忠清朝,为此,对南明朝廷赶尽杀绝,不远万里绞死永历,又派嫡子吴应熊去北京并迎娶建宁公主。
他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永镇云南,要像明代沐英那样,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平西王,做个能够威福自操的土皇帝,仅此而已。
然而,卸磨杀驴的时刻到了,年轻的康熙急不可耐的地要撤藩。给出的撤藩的条件:只安置老吴家人,对于吴三桂的几万部下和家属呢?对不起,朝廷不安置。
就这样,1673,已62岁的吴三桂不得不反了。
而郑成功,确实算是个忠于明朝皇帝的人,他一直在礼节上尽着臣子的职责。不过他地处东南,南明永历朝廷则在西南,隔得特别远,在客观上,朝廷其实管不了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说了算。
1654年,南明大将李定国约郑成功合兵广东、福建,会师北上,郑成功却只是虚应而不行动,最终导致新会战役失败——南明中兴从此无望。1661年,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虏了,大明忠臣张煌言想请郑成功相助,奉寓居金门的鲁王朱以海为帝。但是,郑成功并未答应,他不愿受制于人。
郑成功在与清廷交战期间,也曾多次和清廷谈判,他曾暗示,如果清军能将浙江、福建、广东交由自己管辖,他可以马上归降。而清廷则只同意把漳泉潮惠四州交由郑成功管辖,并要求剃发。于是,一拍两散。
可见,“反清复明”只是郑成功的口号。其实,他只是想反清,建一个割据政权。
后来,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与清廷谈判,表示愿意作为藩属国归顺清廷,但有个前提——“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这个郑经,把他爸的意思挑明了,想搞台独。
战斗值谁更高
先来看看吴三桂。1673,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初,便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1678年初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吴三桂善于用兵,也善用人。六月初,吴三桂大将马宝,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迫其退回广东。七月,吴三桂派出大将胡国柱、夏国相率十万大军,突入两广,广西全境,除了梧州,全部都被吴军收回。至此,吴周政权已辖衡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
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衡州皇宫驾崩,时年67岁。皇孙吴世[继位。1681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自杀。吴三桂之败,没输在战斗值上,而是输在了年龄上,康熙比他小42岁。
再来看看郑成功。
1650,郑成功为了解决筹集粮饷问题,于六月进攻潮州,潮州守将为南明将领郝尚久,此战纯属内讧。郝尚久前有郑军,后有清军,腹背受敌,一气之下投降清军,一同对抗郑成功。郑军攻城不下,只好于八月解围。
1652年正月,郑成功率领船舰来攻击漳州。郑军先胜后败,退守海澄县,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1653年五月,郑成功围攻漳州之役失利后,清军将领金砺决定乘胜追击打垮郑军,来进攻郑军驻守的海澄。郑成功将其击退,乘机将海澄建设成了一个前进的基地和堡垒。
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接连攻克镇江、瓜洲,进而包围南京。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再试图攻取崇明县未果,只好退回厦门。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1662年2月1日,荷兰守军出降。
郑成功死于1962年6月23日,年仅38岁。1683年,康熙派施琅——原郑成功部将进兵台湾,郑成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