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强凌弱的释义(形容“怕强大的,但是欺负弱小的”的成语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形容“怕强大的,但是欺负弱小的”的成语有哪些

1、欺软怕硬

【拼音】qī  ruǎn  pà  yìng

【解释】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造句:他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专门欺负老实人。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

2、畏强欺弱

【拼音】wèi qiáng qī ruò

【解释】害怕强大的,欺负弱小的

造句:畏强欺弱的事,咱们不干。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1回:“你自己想想,这等畏强欺弱的勾当,便给你报了仇,泄了恨,又有什么体面呢?“

3、欺贫重富

【拼音】qī pín zhòng fù

【解释】欺负贫穷的人,尊重富有的人

造句:一个人要是欺贫重富,是当不了好干部的。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又有一诗,说欺贫重富,世情皆然,不止一买臣之妻也。

4、欺人太甚

【拼音】qī rén tài shèn

【解释】指做事作的太过火,让人无法忍受,比喻做事极端,别人都没法接受 。

造句:你不要欺人太甚,老虎不发威,你当是病猫。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

5、恃强凌弱

【拼音】 shì qiáng líng ruò

【解释】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造句: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他们那一套人权、自由、民主,是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恃强凌弱的读音是什么

  • 恃强凌弱的读音是(shì qiáng líng ruò)

  • 恃强凌弱拼音: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恃强凌弱_百度汉语
    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力的词语

1、横加干涉解释:横:蛮横;干涉:不正当地过问或制止。蛮横地加以制止或过问。指不讲道理,非要管与自己无亲的事。2、恃强凌弱解释: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示例:河西地久升平,文公霸后称强盛。岂料吴人来犯境,~要先盟。3、损人利己解释: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出处:《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示例:凡有~之心的人,其结果都不妙。全文
4
可爱的薛睿涵LV.12017-10-12

恃强凌弱的意思是什么 恃强凌弱解释

1、恃强凌弱释义: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2、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3、近义词:仗势欺人,恃强欺弱。

4、反义词:望而生畏。

恃强凌弱是不是成语


恃强凌弱
shì qiáng líng ruò
〖解释〗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以强凌弱的成语故事

以强凌弱的成语故事3篇

以强凌弱的成语故事1

  【拼音】yǐ qiáng líng ruò

  【释义】凌:欺侮、侵犯。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以自己的强大欺凌别人的弱小。

  【用法】形容凭借强力欺负弱小。也有“恃强凌弱”之说。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盗跖》:“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成语故事】

  孔子有位朋友叫柳下季,他的弟弟跖是战国初期奴隶起义的领袖,人称盗跖。有一次,孔子去找跖,想劝他别再为害天下。跖对孔子说:“你所说的话如顺从我心意就让你活命,如违逆我心意就让你死。”孔子说,跖足可以南面称王,但却被称为盗,应该以此为耻。听了这些话,跖非常生气,大声斥责孔子说:“不要拿名利引诱我,把我当做愚昧的人。”然后,话锋一转,跖又说:“自黄帝时起,就争斗不止,血战不停。尧和舜兴起后,又设立了百臣。商汤流放了他的国君,周武王杀死了商纣。从那以后,大家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侵略少数。所以自商汤、周武王开始,他们都已属于作乱的一类人了。现在,你却把文武那一套东西教给后世,蒙蔽天下之主,借以求得富贵。所以我认为,天下的盗贼都比不过你。为什么人们不叫你盗王,而偏叫我盗跖?”最后,跖说孔子所说的那些,都是他所不愿听的,并叫孔子立刻离开。孔子叹气说,自己这是自讨苦吃,摸老虎胡须还险些被老虎吃掉。孔子曾为鲁定公所用,任大司寇,后离开鲁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他曾到过卫、陈、曹、郑、蔡、楚等国。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曾多次遭遇危难。鲁哀公十一年,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时已六十七岁,但未找到一个可以推行他“仁政德治”的国君,于是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文化教育事业。

以强凌弱的成语故事2

  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是春秋末、战国初时奴隶起义的领袖。

  “盗”是士大夫对起义奴隶的蔑称。盗跖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以武力侵犯诸侯。凡是历经过的地方,大国严守城池,小国闭城自保,百姓叫苦。为此,有一次孔子对柳下季说:“做父亲的.一定能教诲他的儿子,做兄长的一定能教育他的弟弟。否则,父子兄弟的关系也就不可贵了。如今,先生是当世才子,弟弟是强盗,却又不能教育他,我真为你感到羞愧。我请求替先生去劝说他。”柳下季为难他说:“如果弟弟不听兄长的教育,即使有先生这样的辩才,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跖的为人,思想像泉涌一样恣肆梭流,意气如暴风一样变化突然,顺从他心意就高兴,不顺从他心意就发怒,容易用言语侮辱别人。我看先生不要去。”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劝告,让弟子颜回驾车,另一个弟子子贡当侍,前去会见盗跖。盗跖听说孔子来见他,勃然大怒,对通报人说:“这个人,就是鲁国的伪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不种地却吃得很好,不纺织却穿得很好,整日里摇唇鼓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地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样子,以求得封候,得到富贵。你罪大恶极,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来加餐添菜。”孔子一再请求拜见,于是盗跖让他进来。孔子向盗跖行礼后,盗跖瞪大眼睛说:“孔丘,你所说的话,顺从我心意的可以活命,违逆我心意的就让你死。”孔子说:“将军身躯魁梧,智能能包罗天下,又勇猛、强悍,足可以南面称王。而名字却叫做强盗。我很为将军羞耻。将军如果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以为您南面出使到吴国和越国,北面出使到齐国和鲁国,东面出使到宋国和卫国。西面出使到晋国和楚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