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什么朝代的人?魏征是哪位皇帝的宰
发布时间: 2023-07-06

魏征是什么朝代的人

  1、魏征是唐代人。
  2、简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3、评价
  赵顼:唐李世民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魏征是哪位皇帝的宰相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魏徵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扩展资料: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徵

历史上有唐太宗以魏征为镜,也有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你从这两个事例中得出什么结论

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及将祖载,徵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竟以布车载柩,无文彩之饰。太宗登苑西楼,望丧而哭,诏百官送出郊外。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其后追思不已,赐其实封九百户。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征列传》)晚年的唐玄宗不仅重用坏人,而且特别贪恋女色。他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在天宝三年死了,他就把他儿子寿王的妃子杨氏霸占过来,取名太真,封为贵妃。接着又给杨贵妃的父亲、叔父、两个堂兄都升了大官,把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接到京城长安居住。杨贵妃还有个堂兄叫杨钊,原先在四川当县尉(县令的助手)。有一年,杨钊受四川地方长官的委托,带了大量名贵特产,进京结交杨贵妃一家。杨氏姊妹引着杨钊来见玄宗,玄宗便把杨钊留在皇宫里当差[这里念chāi],不久就把他提升为禁军的参军(相当于现在的参谋)。从此,杨贵妃全家受到唐玄宗无比的恩宠,一个个都成了显贵的人物。有了杨贵妃陪伴,唐玄宗更加纵情享乐,过着异常奢侈豪华的生活。他们吃一顿饭,山珍海味总要有几十盘菜。一盘菜的价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那些皇亲国戚,都争着向皇帝和贵妃进献价值最昂贵的食品,一次进献也是几十盘、上百盘的。皇宫里设立了“检校进食使”的官职,专门负责评比各家食品的精美程度。有一次,一位公主进食,从公主府第到皇宫的路上,几百个少年拿着棍棒在前面吆喝开路,军官们骑着马在两旁警卫巡行,差役们抬着一个个食物盒子,列队行进。老百姓和一般官员们见了,得赶快让路、躲避,不然,就要挨棍棒,受处罚。唐玄宗把杨贵妃住的地方叫作“贵妃院”。专门给贵妃院制作衣料的丝织匠和绣花匠,就有七百人之多。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