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洪学智生病住院,批评赶来看望的儿子:你这个省长是咋当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04年,时任吉林省省长的洪虎以来北京出差为由抽空专程赶来探望因病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的已经91岁高龄的洪学智。

在这次相见之前,父子二人因为距离和工作的忙碌已经许久没有见面。

因此洪虎以为父亲见到自己,会非常的开心并且因为自己如今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而同洪虎一同前来的还有时任吉林省政府秘书长的马俊清,马俊清曾经在四平担任过四平市书记的职务。

洪学智

洪老一见面就感慨着对马俊清说:“你当年在四平的时候,修好了四平烈士陵园,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可没想到,在夸赞完马俊清后,洪虎就遭到了父亲的严厉责怪:“你这个吉林省省长是咋当的?”

洪虎一时有点懵,接着洪老补充道“都多久了,四平战役纪念馆怎么还没建好?”洪虎这下才明白了父亲生气所在。

四平这个地方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地级市,为何让这位驰骋战场多年、战功累累的将军如此放在心上呢?

展开全文

洪虎

洪学智一共有三个儿子,分别以“虎、豹、狮”来起名,以这三种猛兽来给孩子起名,可以看出洪老对于孩子所寄托的期望,希望他们都能拥有敢于不惧艰险、勇敢面对一切的担当和勇气。

而洪虎是陪伴洪学智最久也最为了解他的人,洪虎并没有走部队这条道路,而是兢兢业业地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并于1999年担任了吉林省省长的职务。

四平属于自己管辖的地区,洪虎当然知道四平在自己的老父亲心中的位置,但是因为省内一时的困难和自己的疏忽导致了四平战役纪念馆的缓慢修建。

想到这里,洪虎感到了一丝羞惭,并连忙表示:“我们一定迅速重视起这件事情!”

洪学智一家

洪学智难以忘记的四平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的代表在重庆经过四十三天的激烈谈判,最终在十月十日正式签署了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

但是关于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并没有几个达成共识,尤其在军队和解放区政权这两个根本问题上并没有达成协议。

表面的平静并没有遮掩住背后的阴谋,虚假的积极谈判的同时,国民党正在积极地准备着内战的准备。

四平市是我国东北吉林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是中长铁路的咽喉并且是长春市的南部屏障,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抗战胜利后中央非常重视四平市的战略地位,如果能为中国革命夺取背靠苏联的稳固的重要战略根据地,那么就将占据主动地位。因此抢占东北就成了重中之重。但国民党也有着同样的目的。

四平市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经过努力顺利解放了四平市。好景不长,4月18日国民党军新一军、第七十一军数万大军逼近四平,向四平发起了轮番的进攻。

这一战打得惊天动地,是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的第一次主力会战。并且也是我军解放战争中对抗国军最为血腥同时也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

特殊并且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四平注定要成为一座要在战火中涅槃重生的英雄之地,哪一方能控制四平,那么哪一方就有足够的话语权在东北大地驰骋纵横,进而掌控住东北局势的主动权,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从1946年到1948年,解放军和国军共在四平有过四次的作战经历,后来被人们称为“四战四平”,而这四战分别被称为四平解放战、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以及四平收复战。

洪学智将军是从第二次四平保卫战开始参加的,当时洪学智将军归林彪指挥。考虑到战场的实际情况,哪里需要,洪学智就被派到了哪里,白天洪学智在各处奔波查看,晚上再向林彪报告总结。

四平保卫战

由于国军大多使用的是先进的美械装备,这次战役也让解放军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双方实力的差距。

后来据洪学智回忆,“当时落在我军主要阵地上的炮弹,平均达到了每分钟56发,部分堑壕工事都能被炸平。”

在整体战役的过程中,洪学智指挥的6纵部队伤亡了4000余人,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跟随他一起来到东北的老兵,许多战友倒在了冲锋的道路上,这一切的一切都看在他的眼中,也对他的内心深处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也正因此,哪怕一直到晚年,洪学智也忘不掉四平时期的这些战友们和当初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他的内心深处,早已把四平当成了自己的故乡。

保卫四平

1962年7月,时隔十多年,将近50岁的洪学智再一次来到了四平。

当年四平之战由他指挥的6纵的部队指挥所旧址还在,并且在当天的下午他就赶到了四平烈士陵园。

放眼满员的墓碑,想到有许多战友在这里长眠,他们再也无法看到新中国的建立,他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泪不成声,并且在陵园一待就是一下午。

直到黄昏时刻,负责看管陵园的管理员回来看到他还待在这里,不由得心中对洪学智产生了敬意。

四平烈士陵园

和平时代依然热血沸腾

这次四平之行洪学智还去了四平农机厂查看发展情况,当时东北正是大动土木,我国许多工业基础在这里展开,四平农机厂也是当地一个比较知名的企业。

但没想到经过这次走访查看,洪学智发现四平经济还是非常的落后,虽然建国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四平的建设情况还是和当初打仗时没有太大的改变,到处都破破烂烂的。

当地的老百姓们有一些还吃不上饱饭,穿不上暖衣服,农业和工业都没有搞好。

这让洪学智的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因为四平这个地方在他的心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他下定决定要把四平给建设好,要把农业和工业都搞上去,让四平的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很快,洪学智再一次来到了四平,在盛夏炎热的季节里,他没有顾得上休息,也没有使用任何的职权给自己带来便利,他再一次赶往四平农机厂,并立即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

洪学智

在大会上,洪学智巧妙地用典故来指出了厂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工人需要使出足够的力气,而工厂领导需要做出十倍的典范,给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模范,带领大家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场的工人和工厂领导慢慢地从洪学智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一个普普通通的内心没点东西的人说不出这样的话,没有这样强大的号召力。

最后洪学智沉重地对大家说:

“四平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之所以大家如今在这里幸福地过着日子,是因为当年这里有无数先烈为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而用生命拼搏过,我们如果不拿出行动来改变落后贫困的面貌,那么怎么对得起先烈们呢?”

一个好的将军是一支部队的灵魂,一个好的领导同样也是一个单位的方向标。洪学智指出了农机厂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论是工人还是领导层都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洪学智

四平农机厂是四平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厂,并且也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在,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凭四平农机厂的生产力完全不成问题,所以在洪学智的这次捶点下,工厂上下的人都鼓足了干劲,力争要为四平、为国家做出贡献。

临走前,洪学智给四平农机厂布置了任务:研制大型农业收割机。

经济要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农业得不到足够稳定的发展,其他无从谈起。

四平农机厂的工人师傅们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内部紧急开了会议,制定了方案,工人师傅们抓紧时间,鼓足了干劲开始研究生产大型农业收割机。

四平农机场工人

并在1963年,向农机部提出了仿制苏联CKIIP-3型联合收割机来进行生产的报告。

得到这条消息后,洪学智想了各种方法来为四平农机厂引进了一台收割机,并从全国各地的农业战线上,精挑细选了数位能人巧匠。

终于在7个多月的奋斗下,成功研发出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自走式收割机,并且被命名为“东风牌ZKBD-3型联合收割机”。

1965年1月,东风牌ZKBD-3型联合收割机得到了认可,实现量产,开始走向全国各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

四平农机场收割机

深受邓小平的重用

1987年,洪学智接到了邓小平的通知,让他立即赶往邓小平家中开会,这样临时并且紧急的会议可不多见,更何况邓小平很少会请人到家里去开会。

这件事情的紧急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洪学智坐上了平时很少坐的汽车,一刻也不敢耽误,以最快的速度赶了过去。

到了邓小平家中后,除了邓小平外,他还看到了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和时任海军总司令的刘华清,除了他们四人外别无他人,这么少的人数让洪学智再一次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刚到没多久,邓小平就对洪学智和刘华清二人说了一个让二人非常震惊的消息:军委调任他俩为军委副秘书长。

两个人面面相觑、震惊不已,尤其是洪学智,不仅因为自己此时已经是74岁的高龄了,而且就在半个月前刚刚举行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自己刚刚向组织递交了退居二线的申请,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个年纪已经到了回归家庭,享受晚年生活的年纪。

洪学智

不过邓小平之后的一番解释,让洪学智立刻改变了心意,接受了这份任命,再次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原来当时的解放军部队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了实现中央领导的年轻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