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书画家如何评价这些书画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徐庶比谁更胜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安徽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书画家如何评价这些书画家

安徽的画家,我知道的不多,名气大的只知王涛和刘廷龙。说说书法家吧。

吴雪,作为安徽省书协的现任掌门人,名气现在当然是最大的了。上一届他本来就有可能当主席的了,据说庆功宴都订好了,最后一刻,李士杰从斜刺里杀出,竟直取主席宝座。此届当选,也算是对吴雪的回报吧。

论女书法家,在安徽,韦斯琴当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韦斯琴人美字美,年少成名。其成名之路,早年求学南京是关键一步,既找到了一位好老师,也找到了一位好师兄,其生活的轨迹和艺术的轨迹都随之改变。很多人说,韦的字与师兄的字极为相似。哈哈,手把手教出来的,能不相似么?

说到安徽书法,不得不提王亚洲。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前程似锦,在外人看来,这个矮壮的男人,将不可避免地领袖皖军。但,据说,想法太多。男人嘛,总有一关难过。又据说,他整天忙于写字,欠的,总是要还的。

关于安徽,我们知道它产宣纸、宣笔、歙砚、徽墨,文房四宝,齐活了。关于安徽书法,可能有些你还不知道,比如固镇县,这个隶属蚌埠的小县城,竟有中国书协会员20多人。

安徽,卧虎藏龙。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徐庶比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徐庶比,当然胜过徐庶。

诸葛亮比徐庶远見卓识。徐庶是饱学之士,有武功,善用兵,帮刘备打胜了几次局部争斗。但是他未能纵览天下大势,未能深谋刘备帝业。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隆中对话为刘备勾绘了霸业兰图,而徐庶没有做到。这说明诸葛亮在战略上胜于徐庶。

诸葛亮功绩比徐庶丰伟。诸葛亮辅佐刘备,从兵不足三千,发展到千军万马,将星如云;从据守徐洲到破关收城雄居西川;霸业的扩张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起了重要作用。诸葛亮定计火攻,草船借箭,设坛祈风,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蛮夷;施展计谋,安居平五路;空城之计,吓退司马兵;困敌三兵,功成八阵图……与诸葛亮相比,徐庶战绩寥寥,显得苍白。

诸葛亮比徐庶胸怀广阔,门三标远大。诸葛亮一生为恢复汉室一统天下而战,想的是天下太平,百姓安生,是大格局。而徐庶为“孝“、“义“所束缚,无所做为。为一个“孝”字,弃刘备投奔曹操;为一个“义“字,身在曹营,不献一计,不出一谋。和诸葛亮相比,徐庶只能算谦谦君子,诸葛亮是相帅之才。

清初四王与清初四僧的艺术特色异同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非常具有专业性,四僧和四王代表着清朝山水画发展的两个体系,他们有相之通处,更有着巨大的差异。

四王主要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是指弘仁、髡残、八大、石涛。四僧和四王的相同之处,应该是他们在学画之初,在技法和观念上多数人都受到了董其昌的影响,都从古代先贤中学到了很多精彩的技法和笔墨功夫。

他们的差异主要是呈现在绘画观念上的不同及其作品外在的表现。四王的作品面貌主要表现在师古,尤其是对黄公望等元人笔墨的学习和临摹,这种绘画方法也是来自董其昌绘画观念的引导。最年长的王时敏,直接师从于董其昌,其作品风格浑厚朴茂,笔墨沉雄厚重变化丰富。王鉴与王时敏为本家亲属关系,也受到董其昌的教诲,其用笔清秀,作品工致严谨,王翚本为王鉴学生,师古本领最高,其不同于其他三王,学习古人的范围更广,并且能够在构图上有所出新,所以后人誉为四王中成就最高的一位。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擅长渴笔入画,画面组成也及其繁复,谓之笔下有金刚杵之称。四王画法各有区别,但总体还是以拟古人画法为主,形成一种程式化的绘画方式。

四僧的绘画在学习古人笔墨的基础上主要以师造化为主,他们更倾向于表现自我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弘仁的作品以师法倪瓒为根基,加以自我丰富的结构组织,形成了冷寂高古的绘画风格。髡残长期隐居山林,所以作品更有野逸之趣,其丰富性与王时敏有相近之处,但画面里更有禅意。八大山人作品取法董其昌,但他注重笔墨线条的抽象性,作品更多的指向内心,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追求。石涛对于绘画曾经说过,“我自用我法”,但其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人的多种技法,王蒙的点法,董其昌的树法,马和之的叶,吴镇的水等等,石涛以自己的大智慧把先贤们的精彩之处融合的不露痕迹,浑然天成。同时石涛的作品通过水法墨法的灵活运用,使作品增添了直抒胸臆的表达。

四僧的作品以师法自然为主,注重个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画面呈现清,灵,新的气息。四王意在拟古,注重笔墨表现和前人法度,因此画面多呈现平,淡,静的意趣。我想,美从来不是单一界定的某一种形式,也正是四僧和四王的不同绘画风格,才带给了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个人练笔小品,同道斧正。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会不会武功呢

虽然《三国演义》中,没有关于诸葛亮擅长武功的描绘,但可以猜想出诸葛亮肯定会武功,只不过武功无法与五虎上将相比较,然比刘备不会弱的。其理由有下面几点。

(一)诸葛亮身处乱世,又大有抱负,一心匡扶大义,为实现理想,怎么能不自幼练些武功呢。

(二)旧时的豪杰,讲究文武全才,如诸葛亮这般人才,肯定是要练武功的。

(三)诸葛亮是世家子弟,因父早亡,自幼跟其叔奔波他乡,为了防身,也是要练些武术的,凭诸葛亮的悟性,武功也不会弱的。

(四)诸葛亮不仅仅是个位战略家,也是位战术家,如果自己不懂武功,就成了外行指导内行,就成不了高明的战术家,诸葛亮是顶尖的战术家,岂有不会武功之理。

(五)诸葛亮是智慧之神,天天与关、张、赵、马、黄等战将在一起,耳闻目染,见多了也总能学些武功吧。

(六)诸葛亮未跟随刘备之前,常云游四方,三顾茅庐之后,常年征战,说明原身体素质很好。三国时期的人们,人们强身健体主要就是练武,由此看来诸葛亮也是会练习武功的。

(七)诸葛亮的叔父会武功,诸葛亮的兄弟也都会武功,诸葛亮的儿孙擅长武功,诸葛家族也皆是练武之人,诸葛亮又怎能不善武功呢。

由于诸葛亮做的是军师的工作,主要工作是出谋划策,并不是上阵杀敌,所以给世人展现的是谋略,武功就少有表现了,所以就给人一个不善武功的假象了。

清初四僧,指的是四个会画画的和尚吗

清初四僧,也叫明末四僧

“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

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

石涛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小字阿长,僧名元济,一作原济,别号很多,大滌子、钝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陈人、清湘老人、清湘遗人、零丁老人。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明末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他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