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字(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精选20篇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精选20篇

  自懵懂无知、不知爱国为何物开始,到青少年有些模糊又有些愤青的爱国之情,再走到今天,心里知道方向在何处。中国已走过将近70年岁月,或许于祖国,我们只是十几亿分之一,但祖国于我们却是唯一。我整理了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精选20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

  国,是什么?

  从政治意义上来讲,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它永远是国民心中最坚实的后盾。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不忘初心,始终心系我和我的祖国。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国家是我们的第二个母亲。我家的相册里至今仍存放着的,是我年幼时,母亲拿着小小的国旗站在我的面前,告诉我这是永远要铭记的东西。

  牙牙学语时,在父母的教导下,我首先认得中华,那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东西。这短短的两个字,凝结着中华民族多少的血泪与辛酸,给了多少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奋斗的力量。

  后来啊,在学校里,我首先学会吟唱的,是那激昂澎湃的国歌,首先明白并且深深扎根于我心中的叫做“我是中国人!”

  一年级的时候,刚开始学国歌,大家一起抄着歌词,没有嬉笑打闹,没有窃窃私语,有的只是一个个年幼的孩童们,一笔一笔的书写下祖国长长的歌谣。唱国歌时,我们笔直地站着,或紧张,或激动,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的,尽是祖国。伴着那雄浑激昂的乐章,用我们稚嫩的童声高唱出祖国的希望。

  学校里,升旗仪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站在操场上,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我抬起头目送国旗,多么希望我是那升旗手,可以拿着国旗,将它升上;又希望我是那风,定要缓缓地吹过,轻轻抚摸,扬起国旗飘逸的、鲜红的衣裙,让它展现在千万人眼前,让人们见证国旗的风姿;我更想做那阳光,绝不炙热,只是柔柔地洒下恰到好处的光,打在国旗上,为它鲜红的衣裙增添一点点的光辉……

  终于梦想成真,我成了一名升旗手,心中的澎湃自是不必多说。接过国旗的那一刻,我的手颤抖着,紧紧地抱住国旗,想要把它揉进我的胸中,倾诉心中万般感情。

  外出旅游,我曾用双脚丈量过神州大地上许许多多的土地,脚踏在中国千万土地上小小的一片,明白我的祖国文化丰富,地大物博。

  我也曾……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你诉说着长征的艰难,诉说着百万雄狮过大江的万丈豪情,诉说着抗日战争的血泪,诉说着开国大典的万般雀跃,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诉说着中美外交正常化的历程,诉说着改革开放的欣喜,诉说着博鳌亚洲论坛的顺利举办,诉说着金砖五国的成立,诉说着全国两会的正式开幕,诉说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诉说着中国发展的“长征路”!

  至今,我仍未忘却中华,仍未忘却国歌,仍未忘却我国旗下的宣誓,仍未忘却历史书上中国的坎坷经历,最不能忘却的,是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二

  我的家乡在龙泉山脉深处的梨花沟。那里群山萦绕、山青水秀,是许多游人向往的乡村旅游胜地。三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委会门前汇合,逶迤流向北河。这里衍生出了一个美丽而形象的地名:三岔河。位于河中央的桥,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庄茁壮成长的历史,也成为了我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河上是没有桥的。夏天还好,冬天寒冷刺骨,只能脱掉鞋子淌着冰冷的河水过河。支书便安排几位知青想办法。知青们抬来几块笨重的方石,每隔两步距离,铺在水中。人们像踩高跷般地跳跃过河。那姿势看上去优美但也有点“悬”,一不小心没跳过,跌落水里就成了“落汤鸡”。后来,知青们又到山上去砍了棵大柏树,锯成厚厦的木板,铺在桥墩上做桥面。这样就做成一座简单的木桥。大家都惦记知青们的好,就叫这桥为“知青桥”。

  在清晨的霞光中,人们挑着担子从桥上去赶集。夕阳西下,人们收获一天的劳累从桥上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庄。过了不久,人们又在桥上送别了最后一批知青!

  夏季,每遇到大雨山洪暴发时,住在河边的肖老二有一个雷也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得来抽桥板。记得有一次,他外出去了,桥板全都被冲到了下游的石板河大队。洪水无情人有情,好在石板河大队支书亲自赶着牛车,一块不少地送了回来,人们才又迅速铺好了桥。

  暴涨的山洪让河对岸的学生过不了河,村小只能暂时停课。我的好伙伴小文子仗着水性好,想强行过河,结果被冲到了下游,被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人们盼望着要是有一座风雨无阻的桥该有多好呀!

  1988年,这座木桥终于完成她的使命。记得那年的洪水特别大,木板被冲得无影无踪,桥墩毁于一旦,就连河边的庄稼也都被肆虐的洪水冲击了不少。人们痛定思痛,决定向上级申请资金,在原址重新建桥。可乡里没有钱,支书开动脑筋,到处想办法,在县水利局争取到一个建石河堰的工程。这样既能解决交通,又能蓄水。对于我们这个两千人的旱山村而言,这无疑是个一举两得的大喜事。

  说干就干,为了节约成本,严管工程质量,支书吃住都在工地。大家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终于让石堰桥竣工了。为了多蓄水,桥身只留有两个桥孔。尽管造型显得粗糙,像只大乌龟趴在那里,但是大家依然非常高兴。大桥竣工那天,村文书还激动地在桥头上用石子嵌了“三岔河大桥”几个大字。

  这两用桥建成后,成为了大家最主要的社交场所。卢老二还在桥头开起了代销店,村民们有的在桥头纳凉编篾活,有的在桥下洗菜洗衣服。遇到什么大事,大家也都会不约而同来到桥头,共同商量商量……

  桥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方便了上游尖山村的村民,他们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留下羡慕的目光,久来久去,两个村结成亲家的就有好多户。当然,相亲的第一面多在这座桥上,所以,人们又把这石堰桥亲切称为“相亲桥”。

  九十年代初,一位峨影厂的导演看中了石堰桥,便以梨花沟作为外景地之一,拍了一部电影《吴二哥请神》。影片中的主角数次从桥上走过。这个镜头不仅真实记录了当时刚刚告别温饱的农民对改革方向的思考,同时,也让家乡的桥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银幕上。

  这座有故事的桥送走了莘莘学子,也迎回了羞涩的新娘。经历了收双提留款到取消农业税,再到政府反哺农业,向村民们发放粮食补贴和耕保基金。一直陪伴村民到了2008年,算一算已经20个春秋了。在5.12地震后,桥面有些松动,后来,一次突发山洪把桥面全冲走了。正当人们发愁时,政府安排及时修复,把桥面铺成了水泥路,并安装了安全设施。

  如今,路更宽了,人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也从农民逐渐变成了城里的居民,虽然远离了梨花沟,但我依旧忘不了家乡的那桥,因为,那桥一头扎进梦想的深山,一头通向希望的远方。

  可在今年春天,我却听到一个不安的消息:为梨花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的这座桥却被拆除了。我有些困惑,上周我回家看了看,旧桥早已没有了踪迹,一座雄伟的新桥出现在眼前,新桥的工程已进入尾声,机械正忙着给桥面铺沥青。我惊喜地发现桥墩比以前更宽了,两岸的河堤也加高了两米,而且还做了景观打造。村主任热情告诉我,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座桥已经不堪重负,而且下游已建成了一座三十亩水面的梨花湖,已不再需要在这里蓄水了。不然到了雨季,山洪又会冲毁河边的庄稼。出于安全以及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决定再次重修这座水泥拱桥!

  闲聊中,路面已铺好,没有任何的通车仪式,一辆辆等待不及的汽车、三轮车满载着新鲜蔬菜水果徐徐从我们身边经过,轰隆隆的马达表达出他们欢愉的心情。往昔的一座座旧桥像放电影般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天,这座屹立在美丽的三岔河谷的新桥,无疑是农村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征文大学三

  我记得周总理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或许祖国的过去我们不曾参与,只能在纪实等各种资料中体会到往日的筚路蓝缕,但如今我们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中国当下的日新月异,强盛壮大,也能在网上、在新闻中处处看到华夏儿女一脉相承的民族自豪感,千万心声汇聚成一句话“我们爱你,中国”。

  对于我来说,儿时第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存在,是学习国歌的时候。当自己在一步一步的成长,知识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