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起义军的朱温为什么又归降了唐朝后来又是如何代唐建梁的?灭六国的秦军为什么最后打不过陈胜、吴广带领的农民起义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参加起义军的朱温为什么又归降了唐朝后来又是如何代唐建梁的

朱温是唐朝末年到五代初期的一个狠人,他亲手埋葬了唐王朝,并建立起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政权。他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投降唐朝混到了藩镇节度的地位,之后凭借个人优秀的军政能力硬是在强敌环视的情况下打出了一片江山,不愧为一代枭雄。

早年经历

朱温出身在一个文人家庭,但从小就喜欢豪杰,虽然乡里人都不喜欢他,但他却很能与江湖豪强结交。在唐僖宗时期,因为连年饥荒,盗贼与流民问题日益严重,最终酿成了农民起义。

而朱温此时也聚集了数万流民投奔了起义军中声望最高的黄巢,此后他跟随黄巢转战南北,到黄巢攻破长安之时,朱温已经成长为黄巢手下的一员猛将,为他东征西讨击败了不少唐军将领。

但是黄巢进入长安之后暴露出军纪败坏的问题导致民心丧失,加上唐朝政府调集的勤王之兵越来越多,朱温开始感受到压力。特别是在同州被藩镇王重荣击败后,他果断投降王重荣并认其为舅父。

之后在王重荣的举荐下,朱温不仅被赦免而且被任命为同华节度使,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朱温从起义军的大将摇身一变成为镇压起义军的猛将,对义军知根知底的他所到之处战无不胜,频频击败黄巢起义军。

拿着空头支票去上任

由于朱温与黄巢起义军作战有功,唐僖宗再次封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也即让朱温作为现在河南开封一带的节度使,按照晚唐的惯例,某种意义上就是将汴州这个地方封给朱温了。

当然这个听起来很不错的任命其实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当时的唐军连长安都还没有收复,而远在河南的汴州也要靠朱温自己去夺取。当然有了唐朝政府的任命,至少在名义上朱温就有了割据一方的资格,但有没有实力就要靠他自己了。

拿到空头支票的朱温更加卖力,他和其他勤王之师一起猛攻占据长安的黄巢,最终黄巢不得不退出长安,返回山东。

883年三十二岁的朱温一路追击黄巢起义军,随后正式进驻汴州上任,而汴州这个地方也正是在朱温的经营下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五代到北宋时期也经常成为中原王朝的首都。

剿杀“吃人魔王”

黄巢起义军被镇压之后,在蔡州附近兴起了另一支强大而残暴的割据势力,这就是以“吃人”著称的秦宗权。

秦宗权也是唐末兵祸中崛起的枭雄,不过他的个性过于残暴,虽然军力强盛,但不得人心。他经常纵兵掠夺不算,还搞三光政策,将平民杀死腌制成军粮的做法过于骇人。

而朱温不巧就处在秦宗权势力向北扩张的路上,于是秦宗权一开始就频频进攻实力还较为弱小的朱温和其他中原藩镇势力。

因为秦宗权的残暴不得人心,朱温逐渐联合其他藩镇扭转了对秦宗权的劣势,最终击败秦宗权并俘虏他送往唐都长安交由唐僖宗处置。经此一役,朱温不仅再次得到唐朝的赏识并封东平王,而且还一跃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藩镇势力之一。

一生之敌李克用

在剿灭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沙陀酋长李克用和朱温是战功最卓越的两位将领。但是在剿灭退出关中的黄巢时,朱温因为李克用的傲慢企图夜袭李克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从此李克用和黄巢成为一生之敌。

李克用拥有当时最具战斗力的沙陀骑兵,而且占据河东实力雄厚。朱温面对他又是处于劣势,但是朱温相比于李克用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任用有地方治理能力的人才,他从开始经营汴州时就有别于当时只知道扩充武力的其他藩镇,注重内政建设的他利用位居运河要冲和中原繁华之地的优势,逐步在综合实力上超越李克用。

而李克用则从一开始武力强盛到越打越弱,甚至一度想放弃老巢晋阳逃回大漠。而朱温则越打越强,最终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灭唐称帝

从公元900年到公元903年,朱温乘唐昭宗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争斗领兵入关平叛。但其真正目的已经是控制和掌握关中地区,使唐朝皇帝成为他手中的傀儡。在以强势兵力逼迫李茂贞投降之后,朱温已经执掌李唐王朝的实际权力。

为了彻底控制关中和取代唐朝,他先是将把持中晚唐中枢权力多年的宦官集团全部屠杀殆尽,随后将唐昭宗和朝廷重臣全部迁往洛阳并在途中先后杀死唐昭宗和朝廷重臣,随后立唐哀帝为傀儡皇帝。

公元907年朱温正式受禅称帝,灭亡唐朝建立后梁政权,统治了除山西一带的中国北方地区,成为五代的第一个中原王朝。

灭六国的秦军为什么最后打不过陈胜、吴广带领的农民起义军

首先要说明,这个问题是错的,陈胜吴广都死在秦军的手里,包括从张楚军出来自立门户的周市、魏王咎、武臣以及跟着起义的项梁、田儋也都为秦军所杀。

正是他们,成就了章邯秦国最后一个名将的美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扩张的很快,其时秦国统一不久,百姓思念故国,对新政权多有不满,加上秦国苛捐杂税,严刑峻法,百姓生活困苦,一旦有人揭竿而起,自然云起响应,快速形成大起义的热闹场面。

但秦国毕竟是有400年历史的大帝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随便拉出一个,都不是陈胜吴广这种揭竿而起的泥腿子所能匹敌的。

章邯,原本是秦国少府,掌管天下钱粮和皇帝生活起居,类似现在的财务部长兼秘书处秘书长,与军事风马牛不相及。

但就是这样一个跨界的将领,带着一帮临时拼凑的劳改犯,就能击败号称有十万大军的周文(陈胜部将)。

打赢一仗可以是运气,连续获胜就不是运气能解释的了,章邯七战七胜,杀的起义军人仰马翻,周文,陈胜,吴广,武臣,周市,田儋都被杀死,项梁虽然打了几次胜仗,最终也死在章邯手里。

哪是打不过起义军?如果不是项羽横空出世,破釜沉舟,章邯一个人就把山东英雄给团灭了!

章邯能如此快速的获取胜利,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自身实力,章邯虽是少府出身,但秦国以军事立国,贵族子弟全部都要接受军事训练,章邯早年参与过灭六国之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纵然没有独立带兵的履历,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总比乌合之众的陈胜来的靠谱。

二是起义军差,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要想获胜,一靠人多,二靠纪律,三靠指挥,人数上起义军占据优势,纪律和指挥上却相差甚远,而这两者恰恰是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提高的,秦军虽然也是临时拼凑,但其核心却是传统的秦国军队,规矩尚在,一旦开动起来,就是虎狼之师。

三是起义军领袖素养低下。陈胜少有大志,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者,刚刚取得一点胜利,就开始大兴土木,屠戮功臣,诸葛亮的远祖葛婴就死在陈胜手里,和洪秀全倒有几分类似,目光短浅,小肚鸡肠,缺乏称帝的战略眼光和理性思维。而其手下的小头目们,更是抓紧时间自立为王,给了章邯各个击破的机会。

章邯最终败在项羽手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项羽的确凶猛,六万西楚军能击溃二十万秦军,只能说将星出世,无可奈何。

第二,秦军内斗的厉害,巨鹿之战,章邯二十万大军坐看王离被项羽击溃,如果双方精诚合作,纵然项羽厉害,也很难获胜。

第三,朝廷腐败,章邯原本打算死守函谷关,没想到赵高不顾秦国安危,一心想着要他的命,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投降。

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都是值得怀疑的,真正靠农民起义推翻朝廷,建立新政权的机会寥寥无几,朱重八算一个,李自成算半个,究其原因还是农民领袖水平太次,就好比是做企业,成功企业的老板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者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光靠一时的运气或者冲动,是很难获得持续成功的。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