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佬”:根在千岛湖底,家在江西农村(二
发布时间: 2023-07-11

跃进村民小组,隶属江西省南丰县桑田镇古城村委会管辖。位于省道丰杉公路旁(莱溪乡满园至桑田镇古城黎家之间),距县城东南部10公里。居住在该村的村民,都不是南丰本地的老表,而是从淳安县新安江库区移来的移民。祖籍地是原遂安县武泉乡的冯家墩、塘边村,今淳安县(国家5A旅游景区)千岛湖水底。

北宋年间,冯姓迁入冯家墩时,就有苏姓人家居住。那个年代叫苏敦,冯姓迁入后,通过苏冯两姓族长商定,各自取村名,苏姓保留苏墩,冯姓取名为冯家墩。几世后,余王两姓陆续迁至冯家墩,苏冯两姓就搬离去别的村庄落脚,只有冯海河一家留在苏墩。解放前夕,撤销苏墩并入冯家墩,冯海河1户又成为冯家墩的主人。与此同时,冯家墩的村名沿用到1959年沉入千岛湖水底并消失。

1949年5月4日,遂安县解放后设5区61乡镇,冯家墩村隶属五区富江乡。1956年4月遂安县设5区25乡镇,冯家墩村隶属五区武泉乡。1958年10月,经国务批准,遂安与淳安两县合并为淳安县,同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组建成31个人民公社,冯家墩与附近的严家、塘边、洋店、倪家村为一个大队,隶属芮畈人民公社。

展开全文

冯家墩,这座良田沃土的古村落,共孕育了苏、冯、余、王四个姓。通往至各家的巷路,全是古韵悠悠的鹅卵石,居住的房屋处处都是微派古建筑群。村庄整个周围,以梅花形布局,千亩畈田为中心。南面相连苍郁青翠的五座山,东向西是一层层的梯田,其后的山名是前山岭、中凸岭、红洋岭、松米岭、塘普岭。村庄四面环绕,东面与倪家、卢家两村相邻,南面与五座山相连,西面与严家、斗角、洋店、西坂三村相邻,北面与富江、塘沿两村相邻,这些村距离冯家墩都不到一公里。

在跃进村,许多老人都会讲冯家墩的故事。据了解,民国时期村内有颗千年的老樟树,直径有5-6米宽,需要6个人牵着手合抱,才能围住这颗老樟树。树高10米左右,比四层楼房还要高。而这颗老樟树活至1958年水库形成时,树龄至少有800余年。后来被人砍了,锯成木板卖给了外地人。村前是通往遂安县城一条宽约1米的泥巴路,泥巴路前面又是通往钱塘江的一条武强溪。隔溪相望,是富江和塘沿村。

冯家墩村还有座关帝庙建在前山岭脚,大门两边墙上各有幅画,左边为麒麟画,右边是奔腾马。庙内八尊菩萨,中间四尊,两边各二尊。每逢到了中秋节或大旱求雨时期,老百姓都会把菩萨扛出来游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1959年初,为推进上海、浙江、江苏、皖南等城市工业起步腾飞,选地在浙江省淳安县内自己设计一座大型新安江水库(现千岛湖)竣工,供上海、江苏、浙江、皖南的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电。1959年4月,下姜村服从政府的安排,无条件接收安置冯家墩村50户189人。

4月初,下姜村家家户户为安置移民做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芮坂人民公社冯家墩移民房屋分配方案》,将所有闲置的房间、厨房、猪栏、牛栏等能住人的空间都腾出来,清扫干净,让给移民住。保证每户移民都有一间房子摆放床和桌,并根据移民家庭人口的多少,房子空间的大小,具体落实到移民每家每户。

1959年4月23日,下姜村所有男女劳动力没等天亮,就起床穿上草鞋,肩扛竹杠树杠,手拿柱头,翻越浪梳岭、沂洋岭到冯家墩、塘边村帮移民搬运物质。大件的两人用杠扛,小件的一人用肩膀挑,一天跑两趟,把移民必需的橱、桌、床安全搬到下姜。下午,50户移民离开祖祖辈辈居住过的老家,年轻力壮的背着小孩,搀扶着老人,傍晚前全部赶到下姜村食堂里吃晚饭。多了近200人吃饭,食堂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1970年,经浙江、江西两省协商,江西省接受安置两江(新安江、富春江)原迁移民迁移江西省10万多人。原迁冯家墩移民21户112人被安排到江西省南丰县古城公社(桑田镇古城村委会)跃进村。

资料来源:浙赣恒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